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在饑餓面前還能保有什麼 - 觀影《1942》
2012/12/07 13:29:56瀏覽10657|回應10|推薦21

 

 

在饑餓面前,人性的底限到底會在哪裏?面對黑鴉鴉無數的災民,洛陽城門高鎖滿布尖兵,禁止災民入城;千辛萬苦到達潼關以為有了活路,又是軍車槍炮嚴陣以待。如果我們是洛陽市民,如果我們是陝西人,面對一群群眼睛發著餓光的災民,我們會怎麼辦?就像陝西兵說的那樣:“讓你們過去,我們陝西也變成災區了。”只想說請不要高估我們的良心,如果善良讓你付出巨大的代價。而此時的道德說教只是我們沒有經過考驗。

1942年,河南,這個在古老中國的歷史上災難頻頻的省份,又不能幸免。天災人禍同時降臨,接連三年的旱災蝗災,異族的侵略加上國軍的潰逃,連年戰禍導致的混亂與無序,三千萬人掙紮在死亡線上,叫天不應叫地不靈,只能一個一個如螻蟻般死去。

老東家拉著糧食細軟還帶著一枝槍,為躲避被吃大戶匯入逃荒的人群,租戶瞎鹿一家也帶著祖宗牌位逃離連樹皮都吃光了的家鄉。逃荒路上,人的尊嚴與善良都面臨最無情的考驗,生命的價值很快低賤到不如動物,只為活命人的羞恥感一步步的喪失。老東家不忍心瞎鹿要賣女兒,借給他滿滿一碗小米,但看到周圍一雙雙饑餓的眼睛又放回去些,他的善良是有限的,他救不了那麼多窮人;最初瞎鹿娘死去的時候,瞎鹿撕心裂肺地痛哭;而兒媳餓死了,到老伴也餓死了,老東家就一句“死了?早死早托生。”的麻木;皈依了主的逃兵神父跟隨逃荒大軍布道,剛開始還給死者做彌撒慎重地埋葬,拿厚厚的聖經試圖堵住小女孩被鬼子飛機炸出的汩汩流血的傷口,到野狗撕咬著人的遺體,災民無動於衷。瞎鹿的老婆花枝在第一次要賣女兒時痛苦地哭嚎,到東家的女兒上過學的星星把自己賣了,東家卻露出好像欣慰的笑容。

在饑餓面前,國家民族的尊嚴,個人的氣節做人的倫理,漸漸都不能保存,星星自己不吃也要帶著她的寵物貓,在嫂子生產時毅然把貓煮了給嫂子補身,她用書生了火,自己也要喝,為了活命到最後把自己賣了,第一次接客時沒有羞恥,只是說吃得太飽撐得彎不下腰了;花枝為了給兒女兩塊餅幹可以和人睡覺;偷了外國記者的驢沒吃著的瞎鹿,反而成了別人的盤中餐(影片沒有清楚交待,他栽倒煮驢肉的水鍋裏後生不見人死不見屍,覺得是電影照顧觀眾情緒或者通過審查等原因有意和諧了。)

 

 

但人畢竟不可能全部變成獸,即使死亡如影隨形,依然顯現出人間的溫情與人性的光輝。花枝把自己嫁給喜歡星星的栓柱,只為托孤後把自己賣了而不再賣兒賣女。拴柱在逃亡路上依然帶著瞎鹿家的祖宗牌位,直到為了尋找兒女跳下駛向活路的火車,而拒絕把女兒的風車給鬼子軍官,最終死在挑著白麺饅頭的鬼子刺刀下。 逆著災民隊伍回頭的老東家,只是想死得離家近點,他收養了母親遺體前哭泣的小女孩走向回家的路。

災民的這些慘狀與災區外的世界一段一段交替進行,形成強烈的對比,河南省主席跑到重慶去求救看到蔣校長千頭萬緒,哪一樁都比河南災情重要,張不開嘴又回去了;軍糧收繳的任務是一粒也不能免,因為打仗不能餓死士兵;美國大使館裏依然燈紅酒綠外國記者想反映情況卻求告無門;好不容易撥下的救災款又遭到層層扒皮;重慶的大街上依然敲鑼打鼓迎接著國際參訪團。

影片中外國記者自修德,是將災民與政府聯繋起來的關鍵人物,他深入災區采訪發表到《時代周刊》,又費盡周折見到蔣主席,才逼迫政府開始賑災,但已經太晚了,300萬人已經死去。與災民形成鮮明對比的不同選擇是:他讓災民搶走他的驢,又把餅幹給了拴柱,只為要回他的相機。我想如果他沒有驢,沒有餅幹,沒有錢,變成災民中的一員,他還會用維持生命的食物換回他的相機嗎,還會在轟炸下舍命拍照嗎?

影片只是努力地冷靜記錄而不是控訴,至始至終彌漫這一種無力,而很少怨恨。戰爭使人冷酷,饑餓使人麻木,整個社會的混亂與無序讓人無奈。而恨,恨誰呢?恨政府,政府也是焦頭爛額顧此失彼。恨侵略者?軍隊都潰退了老百姓不任人宰割?恨天?恨命?而恨這種高貴的情感是要花力氣的,有恨的工夫還不如找口吃的。什麼國家民族?什麼氣節貞操?到狗吃人,到人吃人,到老蔣說“日本人真是太惡毒了,他們竟然給災民發糧食。”,災民幫日本人繳了國軍的五萬人的械成了事實,正像岡村寧次說的“他們是中國人,但首先是人。”人性是經得起考驗又最經不起考驗的。

 

 

民國史本來就是中國史的一部分,大陸近年的影視作品早已沒有為了國共恩怨故意醜化國民黨的現象,在影片中只是代表政府的一個符號,告訴了我們災難是怎麼發生的。就像那句話:“老百姓死了,這地方還是中國的;可是如果當兵的餓死了,我們可就亡國了。”可軍隊是保衛國家保衛人民的,可人民都死了,還有國家嗎?還需要軍隊嗎?

兩個小時的電影,沒有覺得沉悶與冗長,不時的流著眼淚,當時影院裏只有八位觀眾,剛開始還為那些黑色幽默有些笑聲,最後大家都是紅著眼眶沉默著走出來。沉默才是最正確的態度。只有沉默才能體會那沉重。

特意餓著肚子去看,看完電影去吃飯,我們不過推遲了一個多小時吃飯而已。我知道這不是河南一省的災難,我看《大師之後再無大師》,知道陳寅恪與傅斯年那些國學大師也在大後方挨餓;我看《四世同堂》,古都北平老百姓也在屈辱中挨餓;同一時刻希臘在納粹的鐵蹄下發生了大饑荒;英帝國殖民地孟加拉也在發生著大饑荒,還有嗎?應該還有....

眼淚掉在那碗大大的油潑麺裏,並不在意別人的目光,這一碗麺,曾經是孩子的生命,男人的氣節女人的貞操,國家與民族的尊嚴啊!如果有這一碗碗麺,這一切會慘不忍睹嗎?但願我們永遠不要受到饑餓的考驗,我沒有信心比任何一個災民做的更好。

災難到底是怎麼發生的的呢?在如今的和平年代會發生嗎?我想馮導拍這個片子不是想發“國難財”,也不是為沽名釣譽,他只是想回顧我們民族的苦難史,提醒大家一個健忘的民族是不會長久的,一個不吸取教訓的民族災難會陰魂不散。而懷疑馮導用心的人,我不憚以最大的惡意去揣測他們,那些怪話是怎樣從一個個陰暗的靈魂裏產生的呢?

當然這不是史,是根據小說《溫故1942》改變的電影,希望懷疑影片真實性的朋友可以試著去翻開真正的歷史,即使為了證明影片是偽史,在尋找的過程中,也會讓我們接近這段苦難,然後能記憶,甚至發一點感慨也好。Back to 1942,以各種方式,這就是影片想達到的目的吧。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62316&aid=7110286

 回應文章

佟湘玉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三千万
2012/12/12 02:40

有人说,老毛1962年那三年饿死了3000万,我不知道说这些话的人是怎么得出来的这个数据。

我来说一下3000万是个什么概念。1960年代初期,大陆人口6亿,也就是说,全大陆人平均一下,20个里就得死一个。20个人里死一个这是什么概念?请各位想象一下。更何况,根本不可能20个人里死一个,为什么?因为当时城市里是不会饿死人的(有基本口粮保证),这里的城市指的不仅仅是大城市,也包括县城,简单的说,只要是乡镇以上的不种地的人都有基本口粮保证。还有一点,学生是有口粮保证的,也就是说,虽然你家是种地的,但是如果你是读书的学生,那么你也不会被饿死。军人也有基本口粮保证,不会饿死。保守估计,当时有基本口粮保证的人大概会有1亿。去掉这1亿人,就是说5亿人里饿死了3000万,这么算下来全大陆平均17个人里得饿死一个。这是什么概念?请各位问一下长辈,当时是不是听看到今天饿死人,明天饿死人的事情。

那么,当时到底有没有饿死人?肯定有!但绝不至于达到3000万。


路爲紙,地成冊,行作筆,心當墨,記錄無限,丈量天下
譚梅(162316) 於 2012-12-12 08:49 回覆:

这个问题是网上的老话题了。看了几帖3000万人的数字怎么得来的呢?虽然有外国人的复杂的公式,出生率非常死亡率之类加加减减,然后根据1960年中国人口出现负增长1000万,然后三年一乘就是3000千万了。这几天看了很多帖子,都是引用的这个资料。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答,不过才1960年而已,绝大多数当事人都在,就像你说的,回去问问自己的长辈不就知道了?尤其是河南与安徽的人?

我倒问了我爷爷我妈,他们说那时候吃食堂饭的时候实在是苦,但我们村没有饿死人的事。我妈当时正上初中,学校有口粮,不过少,五两七。每到吃白面馒头的时候,她就省下来拿回家给我太爷爷吃。

还有你的质疑里还有一个分母的问题,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灾荒主要是在河南安徽两省,也许还有山东。所以五亿不能作为分母。这两个省死那么多人,还不快死绝了?

问了我爷爷,老家的人没听说今天死明天死的。但因营养不良导致各种疾病的死亡率偏高。

其实这个数字政府没有明确的公布,所以加大了以讹传讹,道听途说。再说与老共有恩怨的,还有现在这些小愤青,是喜欢相信这些数据的,至于客观不客观,公正不公正,他们是选择性的不过脑子的。


abcteddy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2/12/11 23:30

这次我选择使用简体字发言,因为不管简体字还是繁体字都是中国人发明的,我们想什么时候用什么字就什么时候用。

有人说为什么不拍1960?难道你去商店买薯片,看到有卖L牌的,没有P牌的,你也要质问一下店主为什么不卖P牌?难得冯小刚拍了1942之后还要卖一送一再搭一个1960?

会这样想的人都应该赶紧回学校补修一下逻辑思维,否则会成为laughingstock。

譚梅(162316) 於 2012-12-12 11:23 回覆:

我发主文都是繁体,留言与回复都是简体。

这几天没有去豆瓣不知还吵吗。

我觉得港台自由度高,建议他们多拍一下反省我们民族历史的作品。

不过不见得每个导演都有冯导这种使命感。


佟湘玉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冯小刚为什么不拍1962?
2012/12/11 22:08

有人问:冯小刚为什么不拍1962?每次看到有人这样说,我就想起我读初中学的时候,有一天上地理课,我偷看小说,被地理老师发现了,老师批评我:“佟湘玉,为什么不听课......”,不但批评了我,还把小说没收了。我反唇相讥:“为什么只批评我?以前XXX也上课看小说?你为什么不批评他?为什么不没收他的小说”?老师冷冷的问我:“我批评你有没有批评错?你上课看小说对不对?我应不应该没收”?看我不吭声,老师继续:“别人批评你,请先反思自己做的对不对,不要首先想的是指责别人”。

那么,冯小刚拍的1942是胡扯的吗?冯小刚拍1942有错吗?不可以拍吗?拍的内容是不尊重历史吗?如果他拍的是不尊重历史,那可以批评他,质问他。而不管他拍什么题材,那是他自己的选择,别人无权干涉。李安拍了“少年派”,难道我要指责:李安为什么拍印度题材的?他为什么不拍中国题材的电影?

再说到1962,即使冯小刚想拍1962,目前也没有详实的资料去拍,难不成让冯小刚瞎编吗?


路爲紙,地成冊,行作筆,心當墨,記錄無限,丈量天下
譚梅(162316) 於 2012-12-12 08:59 回覆:

冯导真是冤枉死了!拍唐山大地震被人骂,拍1942被人骂。

难道大家都去拍小清新,拍警匪片?都是爱呀爱的偶象剧?或者笑呀笑的轻喜剧?一间房搭三五个景婆婆妈妈就哭喊悲情?

电影还没有上映,豆瓣上一星的打分就一哄而上了,哪里来的水军这么仇恨这部电影啊!

实在想不通。

 


史爹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說的對
2012/12/11 15:22

老百姓死了,國家還在。

但是忘了,政權沒了。蔣救了中國,毀了中華民國,他沒有太多的籌碼。

馮小剛怎麼不拍1950年代,老毛餓死的三千萬人呢?那時候的老共,有抗戰要打嗎?他拍這1942的一口飯,又扒下多少道德良知?

譚梅(162316) 於 2012-12-11 16:55 回覆:

老蒋在剧中也说过一句话:有时候,我真怀念北伐时期,那时候可以没有负担,与人民站在一起,一呼百应,所向披靡。

当时也有灾民逃向陕北边区,与敌占区与国统区的灾民命运不一般呢。老毛与老蒋、革命党与执政党的差别就在这里吧。

至于冯导为什么不怕1962?后人只有哀秦人,秦人怎敢哀秦人?谁有这胆?那他就是屈原。哈哈... 冯导拍此片,也许就是想让某些人哀而鉴之,也影射1962吧。

1942能拍出来就是一种进步,1962也会的,不过不可能是现在。港台没有广电锯,倒可以尝试一下突破性题材,期待ing... ...

 


航迷老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保有的就是那份無奈,怨天?尤人?
2012/12/09 11:26

饑餓人類的災難,生存最基本的也就是為了一口飯,這部電影也不會告訴觀眾一九四二年而發生的歷史情形,但真象是?

以前我在服兵役的時候,遇到幾位老士官,就是因為饑餓和家鄉發生饑荒而從軍,後來來到了台灣,總算能餵飽肚子了,但對親人還是牽腸掛肚。

饑餓時為了生存,這個時候信仰又能如何?這信仰也不全是宗教,還包含對國家和一些政治人物,信仰也解決不了問題,再說,當年的政府解決了問題嗎?以後大陸的文革,同樣發生了饑荒事件,同樣的解決問題了嗎?同樣的政府都沒有這個能力解決人民的饑荒。

到底是天災或是人禍,看看世界其它的地區也同樣會發生的饑荒,以宗教的觀點解釋,那是天災,人類面對饑荒是個殘酷的事實,但是我認為那是人禍所造成的,爭權奪利,中國近代人們的流離失散,也都是在這樣的情形下而造成的,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心中每人都有一把尺。

現在的我們只有靠遺忘來忘掉這段歷史嗎?

想想過去的災難,遺忘已經發生的,或心安理得的去面對未來,此刻是我的糾結,也就是因為這樣,我還不太願意進影院靜心的看這部電影。

譚梅(162316) 於 2012-12-10 08:57 回覆:

“饿死人的年头多了,你说的到底是哪一年?”
“那些糟心的事我都忘了,你又把它翻出来,图啥?”

这是影片结尾话外音的一部分,就是成了我娘的那个被东家收养的小女孩说的。

图啥?我觉得一个网友说的很好:我想图是就是唤醒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存的审视,对历史的缅怀,对拥有的感恩。

就像他说的: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1942的出现,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揭开中华民族一段沉痛的记忆,既是对那年死去的三百万难民的告慰。也刺痛了不忘国耻,不忘国难的中国人的内心。

但揭开对不同的人的感触应该是不一样的,对真正经历过那种痛苦的一代人说,会像”我娘”一样希望忘记,不堪回首,记它图啥?

但对年轻人来说,希望他们在丰衣足食的年代,能知道曾经的残酷知道感恩就相当不错了。

您说的很对,天灾可抗,但人祸呢?每次灾荒后面几乎都是战争,与异族的战争,还有内战,接近无政府状态,被破坏的社会秩序等,都是原因。

一句话没有和平与稳定,灾难就是如影随形。没有经济发展,生命便是蝼蚁一般。

 


譚老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戰爭
2012/12/09 07:25

戰爭使人冷酷,饑餓使人麻木,整個社會的混亂與無序讓人無奈。

這是一個苦難的時代!

譚梅(162316) 於 2012-12-10 08:31 回覆:

那是一个几乎全世界都苦难的时代。

与那三个法西斯国家逃脱不了干系。但法西斯是怎样形成的呢?

一个正常的国际秩序是怎样开始混乱的?

这应该是那场灾难的大背景。

 

 

 


abcteddy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2/12/09 07:14

說馮小剛導演發國難財的那些人應該摸摸自己的良心。他一個賀歲片導演大可拍些風花雪月的作品,既賺錢又娛樂大眾,也不會引來一堆罵名,何苦費力不討好來著?就是因為他有著一顆中國心。知道自己民族仍有諸多的缺點,如果不深刻反省,改進并逐步改掉自身的缺點的話,很可能會重蹈覆轍。

我能理解很多人平日工作學習很累了,希望進影院看些題材輕松幽默點的電影的心情。但就算不支持1942,就算同時上映的其他電影水平很高,但也沒必要把它打得體無完膚吧?看看豆瓣上一堆堆的1星評價,然后高捧好萊塢的Life of PI,我已經出離憤怒了。中國現今的社會為何一堆亂象?為何被中國古人視為生命的誠信一再缺失?中國社會有人認真思考這個問題了嗎?現在有導演和公司投資這部影片給國人一次寶貴的反思機會,還被鞭撻的體無完膚。被質問為何不拍196*年的大饑荒(因為我之前對此一無所知,所以也搞不清楚到底是6幾年。)。難道不能一件一件事情的來嗎?我現在已經bs豆瓣了嘔吐,竟然允許水軍恣行無忌。話說回來,PI美國的票房截止到127日也不過 $55million。按照大陸水軍的觀點,我可以得出:看來美國人都不懂得欣賞這麼高水平的電影天啊

由此,我更加認為,中國人其實不適合民主,因為人與人的素養不同。有些人看似是一個人,但他的頭腦和思維方式,獨立思考的能力,人生觀,價值觀都有缺陷。所以,我更加堅信:精英民主制更適合中國的國情和文化。扯遠了。

電影1942和您的文章都很棒,都為我們提供了一次反思和檢視自己民族的機會,謝謝您。盡管我還沒有看過。

譚梅(162316) 於 2012-12-09 19:03 回覆:

现在网上脑残特别多,怪话一套一套的,真怀疑他们怎么想出来的。还有一些打砸抢分子,真可怕。现实生活中他们会多么受压抑不能发泄,才躲在IP后面如此肆无忌惮。

经常有网友说网上轮子特别多,应该不是捕风捉影。

冯导想拍这个影片20年,还被如此诬蔑,实在无语了。影片还没有上映,就有人打一星了。就为这个题材,就为冯导的勇气,我打了五星。现在有几个导演还有如此的使命感去拍这些严肃的影片呢?

像那个楚霸核战争的故事,拍多少遍了?还能拍出什么新意呢?我们二千多年的发达文明史就这个题材有故事吗?像三国的故事何其多,非要搞个曹关断背,(电影没看,听网友议论的。)

真怕咱们的文学文艺也越来越娱乐化,不是好现象。我们中国与西方历史的走向不同,即使到了现代,西方的社会制度要以借鉴,但照搬的话怕会水土不服。我们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还没有走完全程,而没有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实施西方民主的效果大家也看到了。但我们现在能够借鉴的应该要切实做了,比如法制建设与民生,还有对政府的监督,尤其是民生,没有民生的改善,都是空谈。

网上已经有高清版了,不知是否高清,您可以试一下。

 

 


Reed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來自河南一家親
2012/12/08 23:56

孩子們的爺爺奶奶,也來自河南偃師,說著一口濃濃的河南土腔。

那年遊畢山西,南下河南洛陽,路經窮鄉僻壤的偃師,感慨萬端!


敬請人道支援 我卓越不群的母親

八旬阿嬤
【台灣司法◎人間煉獄】部落格
譚梅(162316) 於 2012-12-09 17:53 回覆:

河南是农业大省,也是人口大省,应该有很多地方还很贫穷。

我们山西山区也是,因为穷,管理也无力,听说很穷,并且生育好几个孩子,越生越穷,赵穷越生,真是陷入恶性循环了。

我老家孟津,在洛阳附近,还好,不过也没有我们这里好。

 


東村Jame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從此結束
2012/12/08 14:47

看完您寫的介紹﹐哎﹐真沉痛﹐中國人真是夠苦了﹐連年戰爭加上天災。

希望這些都從此結束﹐不要再發生了。

現在世界一家﹐任何地方有難﹐總會有人伸手協助。現代人至少是比較幸運的。

有時網民也怪﹐總是把別人往壞的地方想﹐就在微博呀啥子的就說一通。我也是相信馮導不是發“國難財”﹐看他以前的賀歲片﹐我也覺得他是滿有誠意的導演。

PS 最近胡“爺爺”裸退(史爹說全裸﹐呵呵)立下典範﹐以後兩岸領導人有個榜樣。讚啦﹗


譚梅(162316) 於 2012-12-08 19:23 回覆:

是啊,我们中华民族不仅是5000年的文明史,还是5000年的苦难史。

而发生这些灾难大部分是因为战争,因为战争造成社会的无序与混乱,否则大部分政府都不会让自己的人民饿死的。

1940年代,因为几个疯子国家,给人类造成那么大那么多的灾难。孟加拉受害者也达到300万人,是因为当时的英政府说要抵抗小日本的侵略为先,听任粮价飞涨。

如今物质极丰富的和平年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应该说不会再发生大饥荒,但在某些国家与地区依然存在,例如非洲、例如北朝,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分配机制的不健全,战争、天灾,所以饥荒不会走远。我想此片的意义就是告诉我们,无论1942,或者网上所说的1962,如果不吸取教训,不会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次。

不贪恋权位,确实让人佩服,祝福胡总都安享平静和乐的晚年,这十几年也累坏了。


佟湘玉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1942
2012/12/07 14:08

我读初中的时候学《中国历史》,课本里根本没讲40年代河南饿死人的事情,只讲过1938年为了阻止日军进攻,政府下令炸毁黄河花园口大坝的事情。所以,当我1993年在《当代》上看到刘震云的小说《温故1942》说那年河南饿死了很多人,我还大吃了一惊。在我的所学中,只知道60年代大陆的饥荒饿死过人,不知道40年代也大面积饿死过人。

西安有个区基本上是河南人聚居区,那个区街面上流行河南话,我没有问过是否是40年代逃荒去的(历史上河南人时不时逃荒)。不过今年上半年流行过一个电视剧叫《叶落长安》,说的就是河南人在西安扎根的事情。

讲点轻松的事情:

话说《温故1942》的小说作者刘震云就是河南人,就是电影里说的延津人。有一年他把一个老外朋友带回河南老家玩,他的没有出过远门的奶奶问老外:你家几亩地?今年收成怎么样?一亩地能打多少粮食?那老外在中国待成油子了,回答说:收成还行,能吃饱。


路爲紙,地成冊,行作筆,心當墨,記錄無限,丈量天下
譚梅(162316) 於 2012-12-07 22:11 回覆:

炸花园口我也是在历史上书上先看到的,日本人没挡住,倒给老百姓带来更大的灾难,那些地方叫黄泛区。后来详细地知道是从李準的小说《黄河东流去》,非常优秀的一部小说,人物形象非常饱满鲜明。电视剧也很好看,男女主人公就是在西安落脚艰难创业的好像。

不过不得不佩服俺们河南人顽强的生命力,那么多天灾人祸,依然能成为人口第一大省。没有片中那种一切这了活命的精神,还真不成。太爷、堂太爷、爷爷、还有二、三、四爷爷都是从河南逃荒到山西安家落户,让我们这一代成为了山西人。

我们村就是一个移民村,大部分是从河南山东来的,然后让河南山东话混合后的一种河南不河南山东不山东的成为我们使用的社交语言。原先的方言反而成为小众语言。当然现在的年轻人都讲普通话。

《叶落长安》没听说过,名字倒挺诗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