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之譯者 鳩摩羅什——舌舍利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本經是由姚秦時代精通三藏經典的鳩摩羅什法師所譯。雖然《金剛經》的譯本很多,不過,現在人們只要提起《金剛經》,一般所指就是鳩摩羅什的這個譯本。 鳩摩羅什(公元344~413年),古西域龜茲國(今新疆疏勒)人,是中國佛教史上最富盛名的譯經師之一。鳩摩羅什天資聰穎、慧根深厚,7歲即出家修行,依止“阿含”學者佛圖舌彌,幾萬字的佛經他一天就可以背誦並領會。9歲至罽賓,依槃頭達多學習佛教基本核心教典四部《阿含經》,此時,“神童”的名聲已傳播各地,罽賓國王對他敬愛備至。公元364年左右,羅什被龜茲王迎回而名滿西域。 鳩摩羅什曾發願,即使赴湯蹈火,也要把真正的佛法傳到中原。由於在長安一直從事譯經工作並培養了大批譯經人才的道安曾向前秦皇帝苻堅舉薦鳩摩羅什,故而從公元384年,苻堅就開始迎請鳩摩羅什,後秦皇帝姚興繼續相請,直到公元401年,前後歷時17年,經種種坎坷與磨難,鳩摩羅什才被迎進長安。姚興皇帝立即拜鳩摩羅什為國師,並甄選八百多名各地高僧協助他進行譯經。直至鳩摩羅什圓寂,共譯經三百余卷。 我們現在能讀到的很多佛經,乃至這本《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都是鳩摩羅什以曼妙的文筆譯出的,一千六百多年來都沒有增減或改變過任何一個字。其他很多佛經也是一樣,在帝王組織與保護下進行的翻譯一旦完成,往往就會由政府出面定版刊行而不會再變了,因此根本就不可能存在李洪誌所說的“後代弟子都在以自己悟到的認識來刪改佛經”的情況。 因為對譯經師的要求極高,必須是精通三藏經典且是專門從事譯經事業的三藏法師,所以,在中國歷史上譯經師都加在一起也沒多少。其中,譯經最多、影響最大的只有四位譯經師,即鳩摩羅什、玄奘、真諦、不空。可見,退一萬步說,又有幾個人有機會能“以自己悟到的認識來刪改佛經”呢?! 鳩摩羅什圓寂前曾經立下誓言,“若我所譯經典,合乎佛意,願我死後,荼毗(火化)時,舌根不壞。”公元413年,鳩摩羅什在長安逍遙園(今陜西戶縣草堂寺)圓寂,火化後確實如他誓言所說,“薪滅形碎,唯舌不壞”,即舌頭久焚而不壞,紅如蓮花,成為一顆巨大的舍利子。依鳩摩羅什生前遺願,舌舍利被送歸鳩摩羅什寺修塔供養。鳩摩羅什寺位於今甘肅省武威市中心北大街,寺內有一座歷經千年滄桑卻依然高高矗立的舌舍利塔,塔內供奉的就是鳩摩羅什那久焚不壞的舌舍利。 另據記載,唐朝時,終南山有位極其著名的道宣律師,因他持戒精嚴,感得天人給他送飯。有一天道宣律師就問天人陸玄暢:“什師所譯經論,何以迄今受持轉盛?”答曰:“此師,為七佛以來譯經法師,甚得佛意。”意思是說,鳩摩羅什法師是過去七佛的譯經師,不僅過去七佛所說的經典他都參與了翻譯,而且他所翻譯的佛經含義準確而沒有過失。 然而,李洪誌竟然妄言經書絕大部分是錯的,不可信受,還說“經書被後人篡改了”,這是不是在有意地禍亂佛法、壞人正信呢?! 甘肅省武威市中心北大街鳩摩羅什舌舍利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