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皈依到修行
2009/10/10 10:08:09瀏覽481|回應0|推薦5

轉:

獻給愛法者 尋法者 修法者

從皈依到修行

葛印卡老師講


每一種宗教都教導人們過著道德的生活,培養控制心念,保持內心不受染汙的重要性。閱讀這些經典上的教義,虔誠的教徒,出於強大的信心或者知性上的認知,可能會接受它們。但是僅僅接受這些教義根本沒有幫助;真正的利益來自實際修行。口幹舌躁的人閱讀水分子結構的描述是無法止渴的。人也不能透過研究餐廳的菜單來滿足饑餓的苦痛。人不能靠朗讀醫生的處方來治愈疾病的折磨。這些都不能轉移註意力,而真正地減緩口渴、饑餓、或者疾病。同樣地,嘗試去忘記生命中的問題並不能解決它們,而僅僅談論解決的方式也沒有幫助。

除非人對他們的解決方案采取具體的措施--也就是說,除非人修法--不然他註定是要痛苦的。不過,修行,不是這麽容易;人必須努力用功去除心中的負面雜染。壓抑它們或者轉移心念,或者以令人愉快的東西來麻醉是容易得多了。但是壓抑,轉移,或者麻醉自己都只是暫時的;當它們的影響逐漸消失時,問題仍然存在。只要染汙存在於內心的深層,心的痛苦疾病就沒有治愈。每當我們遇到不愉快的情況時,我們通常會試著去逃避,讓心在別處忙碌以便逃離令人不愉快的現實。而生活提供那麽多種類的娛樂幫助我們使自己分心︰像電視,戲院,市集和馬戲團,或者更糟的,像酒精和毒品那類的麻醉品。即使有人不尋找這樣的世俗性的轉移,精神的麻醉經常是另一個選項︰去一個可以膜拜的地方並且不經意的重復禱告或者舉行儀式典禮。這樣做可能不像世間的分心一樣有害,但是逃避現實畢竟就是逃避現實。心暫時保持全神貫註於這些轉移,但是遲早,埋藏在它深層的問題,都將再次浮到表面;並且如果用多少力量用來壓抑這個問題,那麽它將以相等的力量爆發。因此轉移和壓抑並沒有消除痛苦,實際上反而在增加痛苦。事實上痛苦不在外面產生,而是在我們的內在出現。

痛苦的原因也是內在的,存在於心的染汙和負面情緒中。想辦法用令人愉快的事物取代令人不悅的外在事物是自我欺騙,是一種緩和劑而不是疾病的真正治療方式。處理痛苦比較聰明的方法,是試著去正確地理解它。這樣做的人首先會問自己為什麽變得不快樂,而答案將是明顯的︰當他遇到一個討厭的人、事或者情況時,他的心裏開始對它產生瞋恨。這種瞋恨實際上是貪愛的一種形式︰想要除去不悅經驗的願望。心的習性是貪求任何自認為愉悅的事物,如果遇到不想要的厭惡事物,而不是遇到愉悅的事物,它就發展成瞋恨。只要心仍然被貪愛的習性俘虜,心也將被瞋恨的習性俘虜,這兩者都必定會使我們憤怒和痛苦。

知性上更多的理解是好的,但是實際上要減少痛苦的話,這種理解必須把我們導向實修。我們必須實際去消除貪愛和瞋恨的習性。只有那樣我們才能解脫痛苦。有人可能會開始修法,但是很快地便因為困難而變得泄氣。出於一種自卑感和無助感,他認為自己太軟弱不能使自己擺脫痛苦,他需要更強大的無形助力。這個人想象有一個全能的存在,懇切地請求祂來結束他的全部痛苦。他發展出盲信,認為只要唱誦祂的名號,或者想象祂的形象,這位想象中萬能的神將會消除他的痛苦。實際上他被自己的恐懼和軟弱的感覺所誤導。他沒意識到如果真的有全能的神,這樣的行為會侮辱並且貶低了祂的價值。畢竟,如果某人是無所不知的,祂必定知道宇宙中的所有有情眾生都是痛苦的。並且如果祂真是全能的,祂必定能夠解脫所有有情眾生的痛苦。假設這位全知,全能的神只會幫助那些使祂開心的人,因為他們稱頌祂的名號或者不斷重復祂的贊詞,或者是把祂的形象牢記在心。如果是這樣,這位至高無上的神就是一個缺乏任何慈悲心以自我為中心的人。

一個人必定是非常自我中心,才會希望盡可能地聽到很多人把他的名字經常掛在嘴上,希望盡可能地有很多人膜拜他的形象,希望得到最誇大的奉承。當然如果一個人只願意幫助那些用上述方式去膨脹他的自我的諂媚者,那麽這個人是沒有任何真正的慈悲心。全能的神真的具有這樣的本質嗎?如果全能的神真正存在,這樣的盲信只會貶低祂以及侮辱祂。盡管如此,不經過邏輯思考,人相信如果僅僅唱誦神的名號或者想象神的形象,全能的神將會洗刷掉他的罪惡和痛苦,那這種信仰使人感到極大的慰藉。因此,人會試著去冥想神的形象,想象曾經見過的或讀過的一幅畫或雕塑。這些繪畫、石雕、或文字所表達的形象,實際上是藝術家想象的產品,沒有人親自體驗過他們所描繪的形象。對禪修者來說,形象是很有吸引力的,因為他相信想象中的神將會對他多少有些幫助。

因此他把心專註在這個對象上就變得容易了,藉此培養專註力。但是冥想一個想象的對象當然不會到達實相真理。同樣地,人發現覆誦一個想象的神的名字,去寄托個人的所有希望是有幫助的。這種重復一個字──任何字都一樣──都會產生一種特別波動,一種會讓人沈溺的波動。禪修者希望他的神滿足他的欲求,這種願望變成盲目的信仰,驅使他覆誦自我創造的神的名字。他以滿腔的熱情不斷地覆誦這個名號,直到他忘情狂喜,全神貫註並且沈迷於產生的波動中。但是不論產生多麽愉悅的狂喜,重復唱誦一個字並不能引導禪修者到達真理實相。盡管這樣的作為有它們的好處。這顆心忘記任何可能存在的不愉快,而陷入令人愉快的波動中,雖然可能是人造的和虛構的波動。因此對禪修者而言,好像痛苦已經被消除了。但是實際上痛苦仍然存在,因為痛苦的根源還留在心裏。根源如果不移除,就沒有真正的解脫。為了挖除這些根源,我們必須貫穿表層,到達不凈染汙生起的內心最深處。僅僅靠背誦,沈思和想象是幫不上忙的。我們必須探究實相,我們自己內在的實相。

當禪修者開始探究內在的實相時,會很快了解到,只有當外在對象與五個感官或心接觸時,外在對象才會存在,而這一切又都存在於身體的架構內。為了直接體驗實相,人必須探索身體架構內的世界,不必重視外在的事物。人也一樣要小心避免所有想象虛構的對象,無論它們可能多麽有吸引力,無論它們可能多麽符合個人的傳統信仰。禪修者一定要像從事研究的科學家一樣公平,客觀地接受和觀察當下他自己內在所經歷到的任何實相。如果以這種方法用功,所有大自然的秘密都將展現,所有宇宙的法則也將變得清晰。禪修者將會理解痛苦怎樣產生,怎樣增長,並且將能夠看出怎樣去除痛苦。由於這樣的智慧,他自然地能根除痛苦的原因,也就是內心的不凈染汙。

所有的這些過程將透過直接經驗內在的實相,經由觀察身體感受去感覺實相而發生。在尋求實相的過程中,禪修者客觀地觀察不愉悅的感受。因為如此不自覺地觀察,禪修者分類、詳細研究、分解,並且分析這些不愉悅的感受,直到他自己經歷到感受的無常本質,及感受的生起和滅去。借著這樣做,禪修者從心裏根除了累積的瞋恨習性。在類似的覺察過程裏,禪修者理解到愉悅感受的飛逝本性,因此根除了心裏累積的貪愛習性。而借著經驗到中性感受的短暫本性,根除了累積的無明習性。所有其它的內心染汙都源自於這三毒︰貪愛、瞋恨和無明。當這三毒被除去時,所有的染汙都會被根除,因此由這些染汙而生的所有痛苦都會結束。這是會發生的,只要禪修者探究了身心的實相,覺察了從明顯到更細微的層次,直到理解了無常的實相。

有了這種了知,禪修者凈化了內心並且變得能夠經歷超越身心、超越生滅世界的最終實相。在經歷超越這個被制約的世界的最終實相後,人變得真正有智慧,不執取的智慧。沒有任何情勢能壓倒禪修者。不論他在生活上遭遇到什麽──想要的或者不想要的,愉悅的或者不愉悅的──心都會保持平衡。因此借著修習內觀,人就走上解脫痛苦的道路。心能遠離多少的不凈染汙,人就能解脫多少痛苦,也就能享有真正的快樂。來吧,禪修者!讓我們放下所有想象和虛構的產物。借著在我們自身內在自然生起的感受的幫助,讓我們探索和經驗內在的實相,來根除所有的內心的染汙,達到真正快樂、真正安詳的目標。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unzhe&aid=3393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