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愛欲是苦的根源
2009/08/13 12:36:05瀏覽512|回應0|推薦3

愛欲是苦的根源

《巴利三藏》《中部.第87經.愛生經》:有一次,佛陀在憍薩羅國的首都舍衛城遊化,住在城南郊外的祇樹給孤獨園。那時,舍衛城裏有一位婆羅門居士,他所鐘愛的獨子死了,使他深受打擊,因而丟下工作,茶不思飯不想,常常到他兒子的墳前思念悲泣,幾乎就要崩潰了。
這天,這位婆羅門居士漫無目標地走著,正好來到祇樹給孤獨園,就進去拜見佛陀。佛陀見他精神萎靡,魂不守舍的樣子,便問他原因。婆羅門居士將他失去愛子的事,悲傷地向佛陀訴說了。佛陀聽了,回答婆羅門居士說:「正是這樣啊,居士!如果有了愛,就跟著有憂、悲、惱、苦,愁戚、哭泣。」「瞿曇!怎麽這樣說呢?瞿曇!你應當知道,如果有了愛,就有快樂啊!」佛陀再三地說,婆羅門居士再三地反對,然後不滿地離開了。
婆羅門居士走出祇樹給孤獨園,看到一群人正在路旁賭博,心想:賭博人大多比較聰明,我來請他們評評理。結果,那群賭博的人都同意婆羅門居士的看法,認為如果有了愛,就有快樂。婆羅門居士聽了很滿意,點頭離去。這件事,在市井小民的茶余飯後裏傳開了,還傳進王宮,到了波斯匿王的耳裏。
波斯匿王也質疑佛陀的教說,就去問末利皇後。末利皇後是虔誠的佛弟子,深知佛法,所以回答大王說:「是啊,大王!正是這樣啊,大王!如果有了愛,就跟著有憂、悲、惱、苦,愁戚、哭泣。」「末利!當弟子的,一聽到傳言中老師怎麽說,就附和了。沙門瞿曇是你的老師,所以你就跟著附和。」「大王!不相信的話,你可以自己去問世尊啊,派人去也可以。」
於是,波斯匿王派一位名叫「那利鴦伽」的婆羅門,去問佛陀。佛陀告訴那利鴦伽婆羅門說:「那利鴦伽!我問你,如果有一個人,他的母親去世了,或者父、兄、姊、妹去世了,是不是會哀傷崩潰呢?所以,可見得如果有了愛,就跟著有憂、悲、惱、苦,愁戚、哭泣。從前,這舍衛城裏有一對恩愛的新婚夫妻,只是不久後,夫家家道中落,為娘家所嫌棄。有一次,妻子回娘家,娘家的人逼她改嫁,丈夫知道了,不願意妻子被奪,結果,丈夫殺了妻子,然後自殺殉情。那利鴦伽!從這件事也可以知道,如果有了愛,就跟著有憂、悲、惱、苦,愁戚、哭泣。」那利鴦伽婆羅門將佛陀所說的,帶回去稟報波斯匿王,證實了末利皇後的說法。
這時,末利皇後更進一步地為國王作了解說:「大王!你愛你的兒將毘琉璃嗎?」 「愛啊!」「大王!如果毘琉璃有個三長兩短,那你會怎樣呢?」「末利!如果毘琉璃有個三長兩短,我會愁戚、哭泣、憂苦、煩惱、懊悔。」「大王!所以,有知有見、全然正覺的世尊會說:『如果有了愛,就跟著有憂、悲、惱、苦,愁戚、哭泣。』
大王,同樣的,你的愛臣屍利阿荼、愛女婆夷利、愛妃雨日蓋,或者領土迦屍與憍薩羅有了無常變化,你也會愁戚、哭泣、憂苦、煩惱、懊悔的,由此更可以證明:『如果有了愛,就跟著有憂、悲、惱、苦,愁戚、哭泣。』大王!你愛我嗎?」
國王說:「愛啊!」 「一旦我有個三長兩短的,大王會怎樣?」「末利!那我一定會愁戚、哭泣、憂苦、煩惱、懊悔。」「大王!想想這些情況,就不難知道確實是『如果有了愛,就跟著有憂、悲、惱、苦,愁戚、哭泣』了。」「太精彩了,末利!太不可思議了,末利!世尊智慧的洞察與所見,是多麽地深徹啊!來吧!末利!幫我把禮敬前凈身用的水拿來。」於是,波斯匿王起身,漱口、洗手腳,整理衣服,露出右肩,向佛陀所在的方向合掌行禮,然後三度唱優陀那:“奉事歸命彼世尊、應供、等正覺者;奉事歸命彼世尊、應供、等正覺者;奉事歸命彼世尊、應供、等正覺者。”

《巴利三藏》《小部.本生經.第159.孔雀本生譚》:序分:此本生譚是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城的祇園精舍時,對一厭出家生活之比丘所作的談話。

比丘等伴此比丘來至佛所,佛曰:“汝厭出家,是否真實?”“世尊!是為真實。”問曰:“汝何所見?”答曰:“見一飾身之婦人。”於是世尊曰:“比丘!如汝之心,如何能不為婦人所動?昔諸賢者,聞婦人之聲,七百年間未起煩惱,機會一來,瞬間即為不品行事。清凈之人亦起煩惱,譽高之人為不名譽,況不凈者,無待言矣。”於是,佛陀為說過去之因緣。

主分:昔日波羅奈國梵與王治國時,菩薩宿某孔雀之胎卵中,其殼如迦尼迦花蕾之色,破卵而出,作黃金色,美麗可愛,兩翼之間,具有美麗赤色之線。彼護己命越三山峰,至第四檀特金山中之平原,定為居所。黎明之時,彼立山頂,觀日初升,為保護自己探取食物之所,唱念梵咒:我此有眼唯一王,金色升照世界者,我禮金色照世界,依汝守護渡一日。

菩薩以此偈禮拜太陽,又唱第二之偈,禮拜過去入於涅槃諸佛及其佛德:通一切法諸梵誌,歸命汝等請護我,我拜諸佛拜菩提,拜解脫與得脫者。如此日間出往各處,黃昏立於山頂觀日之西沈,思念佛德,為保護所棲之家,再唱梵咒如次曰:我此有眼唯一王,金色照沒世界者,我禮金色照世界,依汝守護過一夜;通一切法諸梵誌,歸命汝等請護我,我拜諸佛拜菩提,拜解脫與得脫者。彼孔雀如此堅固守身於棲所。

爾後,波羅奈城附近獵夫村住一獵夫,徘徊於雪山地方見此檀特金山頂之菩薩,告知其子。其後某日波羅奈王妃開瑪,夢見金色孔雀為其說法,告王曰:“大王!予曾聞金色孔雀說法。”王問大臣,大臣等雲:“此事婆羅門等知之。”婆羅門等答稱:“確有金色孔雀。”王問:“在於何處?”答雲:“獵夫知之。”王集獵夫,一一詢問。彼獵夫之子雲:“唯然,大王!有檀特金山,彼處棲一金色孔雀。”王曰:“汝可將其生擒捉來。”獵夫至孔雀探餌之處張網,然孔雀所踏之處,網不能收,獵夫終不得獲。

徘徊七年之間,獵夫死於其處,開瑪王妃亦於失望中死去。王因其妃之死憤慨,王刻一金板納入箱中,上書:“雪山地方有檀特金山,其處棲一金色孔雀,食其肉者,不老不死。”國王死後,他王即立,王讀金板,見有不老不死之語,即遣獵夫往捕。彼亦至其處,不能捕得菩薩,仍死於其處。如斯六代之王,相繼去世,至第七代王即位,亦遣一獵夫前往。

此獵夫至其處,不於菩薩足所踏處張網,彼知菩薩以咒文護身往探餌之場。彼下山至附近捕一雌孔雀,加以訓練,拍手即跳,彈指即鳴,如此習練熟慣,伴至其處。於孔雀尚未護身探餌之前,晨起打橛張網,使雌者鳴聲。孔雀聞雌性特有之鳴聲,引動愛欲,咒文不能護身,踏入網中,為獵捕歸,獻與波羅奈王。王見孔雀美麗之姿,心中滿足,賜彼以座。

菩薩就座問王曰:“大王何故捕我?”王曰:“食汝肉者不老不死,予欲食汝肉,以求長生。”“大王!汝食我肉,不老不死,則我將死矣。王:“汝必須死。”“然我死之後,汝食我肉,如何得以不死?”王:“因汝身為黃金色,據謂,食之可以不老不死。”“大王!我不能謂我非黃金之色,我之前生,為此都城之轉輪聖王,自持五戒,使世間人等亦護持此戒。我死生入三十三天,於有生之間居於其處,死後因其他所犯惡業之果,出生為孔雀之身。依昔日持戒威力,為黃金色。”

王︰“汝為轉輪聖王,持戒結果,得黃金色,此事如何使我等相信,誰為汝之證人?”“大王!我有證據。”王:“證據在何處?”“大王!我為轉輪聖王時,乘以寶珠所造之車,行於空中,此車現埋於王園蓮池之中,王可由蓮池中取出,以為我之證據。”王曰:“甚善。”於是王命抽幹蓮池之水,取出寶車,始得信菩薩之言。菩薩曰:“大王!除不滅之大涅槃,其他一切有為之法,皆為不定、無常、滅盡之性質。”於是為王說法,使王守五戒。王以信心奉王國於菩薩,以表誠敬之意。菩薩為王國之王,住其處數日後,語王曰:“大王勿怠勤行。”誡王之後,騰空向檀特金山而去。王從菩薩之教,多行布施及其他善教,應己之業,生於當生之處。

結分:釋迦牟尼佛述此法語後,說明四聖諦之理──說四聖諦之理竟,心厭出家比丘,即得阿羅漢四果──於是,佛陀作本生今昔之結語:“爾時之王是阿難,金色孔雀即是我。”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unzhe&aid=322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