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1/20 22:38:12瀏覽561|回應0|推薦4 | |
最近,〈治學基礎〉這門課期中考卷剛改完,作一點檢討。 一、梁啟超批評胡適《最低限度國學書目》有明顯缺失,請詳述之。 二、偽書雖偽,而在研究上仍有其功用,試條理以說之。 三、古籍之註解有若干不同名稱,試分項簡要說明之。 題目取材自於劉兆祐先生的《治學方法》前三章,共81頁。事前告知過同學,先讀死書,老師不會靈活出題,除此之外,沒有任何提示。 他們在卷子上有這幾項特徵: 望文生義、無中生有 (沒讀書,單憑印象就妙筆生花) 空誦條目、不加說明 (有皮無肉,不好給分) 生搬硬套、剪貼入題 (這類算是好的) 錯解題意、李代桃僵 (背誦別的答案來湊數) 重複概念、不見條理 (要重新學寫摘要了......) 自鑄新辭、文句扞格 (文章不好,要找另一科老師來會診) 熟習材料,準確描述,是研究的第一步,我希望學生作到的,只是這一點。 具體手法就是筆記、摘要、潤飾文辭、層次說明而已。 基礎材料以《論語》、《老子》為考慮項目,盯著他們作學習單。
盡心,作出成果。我要再學習。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