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閱讀楊照:〈什麼都靠補習的畸形教育觀念〉
2009/10/28 20:00:54瀏覽541|回應0|推薦2
引用文章楊照:什麼都靠補習的畸形教育觀念

楊照先生是個博觀的評論者,文章立場敝人大致同意。

現就補充的角度,來說說現今教育場合中的風習。

日前新聞所說報名參加「激發潛能課程」、導致孩子被強迫吞火劈柴的,確定是高收入的家長。

因為學費貴得離譜,足以用來區別經濟能力。

但同時他們是否也為高學歷的社會精英,則不一定。

因為決定送孩子到潛能開發課程的人,通常是沒有能力判斷課程好壞的照顧者。

他們也許是大學教授的夫人或先生,亦或是企業主、中產階級的其他家人。

他們就不算得是社會精英,只能說是「跟精英住在一起」的家人。

話說回來,楊先生所言「被洗腦的社會精英」也確實存在。

學歷高,仍有可能對某些情況表現無知。

小結論是,這類能花大錢、送小孩上特殊課程的家長,龍蛇雜處,很多可能都有。

但他們絕對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忘了「自己陪小孩」,他們不瞭解這是

「對孩子最重要的教育」

,或者說,無法體會這是「對孩子最重要的教育」。

同一句話重複了兩次,不曉得會不會有人還無法感受?

---------------------------------------------------------------

另一個角度,是普羅大眾送孩子到補習班的問題。

這類家長不見得有錢,但仍會拚命擠出錢來要孩子補習,目的是升學。

哦    不只是升學,學校大家都有得念,應改說目的是「高標準的升學績效」

受漢人文化影響的社會幾乎都有補習現象,其思想背景可能是由科舉制度而來的。

認為只有考試表現頂尖,躋身名校,教育才叫成功。

然而,這僅指「個人」學習的「某些層面」成功。比如說作測驗題、選正確選項,判斷能力好,這方面的成功。這類能力的習得並不全面,而且充滿自我色彩,標榜「狀元」的印記,完全不關心群體表現,不算是教育成功。

這是毫無社會主義觀念,自掃門前雪的菁英教育思維。

在我們國家,考試就是學習;有考試,就有補習。不管我們再怎粉飾,這兩條邏輯都巍然矗立著。

我想告訴楊SIR,錢只是個工具。

一般家長最迷信的,可能不是「用『錢』解決一切學習問題」的觀念

而是「用『補習』解決一切學習問題」的想法,

家長不信任學校正規的教育,更不關心學校之外的教育。

學校之外的教育是生活、是感受與思考、是認識與發展自我。

可他們不在乎,都說只要上建中、讀台大,自我就「發展好了」。

放了學,孩子們並沒有真正在生活、思考,補習班填滿了他們的世界。

於是上了大學,他們沒有生活能力,說話文不對題,臨事畏難怕苦,就顯得十分合理。

父母從來不要他們發展興趣,瞭解自己,用困苦磨難來榮耀自己的年輕歲月

不用不用,只要有「第一志願」、「國立大學」,第一回合就算挑戰成功。

慵懶而天真的他們,都要考最「潮」的研究所,沒有人要把生命獻給冷門學術。

有朝一日 ,產出個「草莓博士」,那也不足為奇。

經濟一旦不景氣,就更有趣了,年輕人把勇氣縮回來,考公職、當老師。

不管想要研究所或軍公教,全部下海去考試。不會讀書,就上網找救兵

          「我的基不好,又不是本科,請問要怎 ㄇ 瓣ㄋ??」
          「沒關係! 就讓志○來幫你!」  「○碩也是個好選唷~~」

雅虎奇摩知識+上一大堆這種對話,外帶別字連篇,你看了不生氣,可是我會擔心。

這群不會思考、害怕付出的下一代,是誰養育的?

就是我們這群四、五年級

是我們跟他們說:去補習,才跟得上大家!!

幾十年以前,我們的爸媽比較勇敢,敢直接面對孩子:

 「媽,我也想去補習......
「補什麼習!沒錢!自己想辦法!」


於是我們硬著頭皮,闖出自己的人生路。

現在換我們當爸媽,舒服多了。
下了班,爸爸想要騎單車,悠遊網路;媽媽想要瞎拚,跟老同學聚聚餐,少有人把小孩放在第一順位,陪在他們身邊。

補習班,可以快速補充一下對孩子疏略的愛。

補習班就是維他命,生活就是家常便飯,拚命吃維他命代替正常吃飯,就是現今教育的寫照。

其實孩子根本不需要你用心栽培,砸錢栽培,他們只需要你真心陪伴。

好好教,好好學,好好過正常家庭生活,孩子們就會有個確定的未來,國家就會有強大 的競爭力,因為國民素質是平均的、人生觀是健康的,年輕人自然不會茫然失措、不會捨本逐末。

唉    各位爸媽,您會讓孩子好好吃「家常飯」嗎?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oe782&aid=3445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