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紐約證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縮寫:NYSE)與華爾街(Wall Street)-37
2020/02/22 15:30:07瀏覽1240|回應1|推薦10

在很多影視劇情片或小說等文學作品裡,華爾街所在的曼哈頓下城,這塊世界金融中心,是罪惡之城,是集犯罪、貪婪、淫亂......等人心沉淪、上帝唾棄之地。而這塊區域,卻是今日紐約一日遊裡的重中之重;我飛越半個地球,就是要親身走在這人人談起必定口沫橫飛之地;因為對我而言,不管這裡是罪惡,還是毒藥,我都已來過了,而且很可能是我這輩子,就這獨一次與撒旦最近距離的接觸。

從華爾街銅牛所在的博林格林公園往回走,右轉接上百老匯大街,正前方是美國國家博物館,左邊就是紐約證卷交易所;在沒來到這全球最著名的二條街道的交叉點之前,會以為這個影響全球經濟發展的證卷交易所,當如美國國會大廈般的雄偉壯觀。但真正現場看到,卻只是一排高樓中間的一棟,雖然羅馬式的正門建築,也確實能彰顯它與眾不同的身價,但與想像相較,總是差了很多。

紐約證券交易所簡稱紐約證交所或紐交所,與泛歐股票交易所合併前,是世界上第二大證券交易所。交易時間為除周末和例行休市日的9:30-16:00(當地時間)。它曾是世界上最大的交易所,直到1996年它的交易量被納斯達克超過。

20054月末,紐約證交所收購全電子證券交易所(Archipelago),成為一個盈利性機構。紐約證交所的門牌是紐約市百老匯大街18號,在華爾街的轉彎處南側。有大約2,800間公司在此上市,全球市值15萬億美元。至20047月,三十間處於道瓊工業平均指數中的公司,除了英特爾和微軟之外,都在紐約證交所上市。

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92517日,當時24個證券經紀人在紐約華爾街68號外一棵梧桐樹下簽署了《梧桐樹協議》。181738日這個組織起草了一項章程,並把名字更改為紐約證券交易委員會,1863年改為現名。

交易所在一戰發生後不久(19147月)就被關閉了,但是這一年的1128日又重新開放,使得各種債券自由交易支持作戰。19291024日,「黑色星期四」,美國股票市場崩潰,股價下跌引起的恐慌又促使了大蕭條。19381031日,為了恢復投資者的信心,提高對投資公眾的保護,交易所推出了15點計劃。

1934101日,交易所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註冊為一家全國性證券交易所,有一位主席和33位成員的董事會;1971218日,非營利法人團體正式成立,董事會成員的數量減少到25位。紐約證券交易所的第一個總部是1817年一間月租200美金,位於華爾街40號的房間。

紐交所曾對公眾開放參觀,但在 911 恐怖襲擊後已停止,普通遊客只能在安保人員設置的金屬柵欄後經過,可以拍照留念,但要進入參觀的話需提前申請並得到紐交所的邀請。受邀訪客首先需要通過類似機場嚴格的安檢,經專門通道乘電梯到二樓的參觀長廊,在這裡可以透過大防彈玻璃窗看到下面的交易大廳。

交易所內設有三個股票交易區和一個債券交易區,共十六個交易亭,每個交易亭有十六至二十個交易櫃檯,所有交易區加在一起共有 1366 個交易席位。每個交易席位的價格不等,經濟不好的時候相對便宜,經濟繁榮的時候價格隨之升高;上個世紀 90 年代時,每個交易席位大約要 400 萬美元,到了 2001 年曾一度跌到 100 萬美元。歷史上這裡曾賣出的最貴席位發生在 1929 年,當時的價格是 62.5 萬美元,相當今天的 600 萬美元。交易席位不准轉賣,紐交所會員公司易主時可以申請過戶。交易大廳內也有幾家媒體的直播間,但工作人員不准隨意走動拍攝,只能從交易廳內設的專業攝像機拍攝的畫面中選取播放。

紐約證交所在媒體中最廣泛傳播的畫面是按下每天交易開始和結束的鐘聲按鈕,名人和公司高級主管等站在紐約股市交易所前按鈕敲鐘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常被看成是一種榮譽和一生成就的標誌。比如奧林匹克游泳冠軍菲利普斯、前紐約市長朱利安尼、前南非總統曼德拉、童話人物如米老鼠和黑武士達斯維達( Darth Vader )等都按過開(收盤)鐘聲的按鈕。

由於這項事件被廣泛報導,很多公司的產品上市或主要經濟活動會和該公司代表在紐約證交所敲鐘安排在同一天進行,大陸讀者熟悉的馬雲就是在阿里巴巴上市那天按響紐交所開盤按鈕的。 不過這項如此出名的傳統卻只有 20 年的歷史,在 1995 年以前,按鐘還是交易區主管的責任。交易所的四個交易區各有一個鈴鐘,按下按鈕時四個鐘聲同時響起,控制鐘聲的按鈕共有三個;綠色按鈕控制開盤和收盤的主鐘,橘黃色按鈕敲出一響,表示需要默哀少許;紅色按鈕是開盤收盤綠色按鈕的備用按鈕。

至於華爾街,其實是一條位於美國紐約市下曼哈頓的狹窄街道,西起百老匯三一教堂,向東一路延伸至東河旁的南街,是橫跨紐約曼哈頓的金融中心。今日,「華爾街」一詞已超越這條街道本身,成為附近區域的代稱,同時也可以借指對整個美國經濟具有影響力的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

華爾街是紐約證券交易所與那斯達克的總部所在,美國證券交易所、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和New York Board of Trade也曾將總部設在這裡。紐約市依靠華爾街成為了世界最具經濟活力之城和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不過,現時許多金融公司已經把總部遷離華爾街,取而代之的是曼哈頓的中城,以及紐約市其他外圍地帶諸如長島、威斯特徹斯特郡等地。

華爾街的名稱源自於17世紀來自北邊界的新阿姆斯特丹移民。1640年代,殖民地內的小塊土地由基本的尖木樁和圍籬分隔。而後,為了抵抗英國殖民者及附近的印地安人, 荷屬西印度公司的代表彼得·斯特伊弗桑特(Peter Stuyvesant),領導來自荷蘭的移民團建造更堅固的柵欄。1653年,這片柵欄被加固成一座約12英尺(4公尺)高的泥土木板牆。1685年勘測員沿著原始柵欄劃訂出一條道路,即今日的華爾街

18世紀末,交易員和投機者在華爾街街腳的一棵梧桐樹下從事非正式的買賣。1792年,這些人將非正式的買賣轉化為正式的聯盟,訂立梧桐樹協議,這一組織就是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前身。

1889年,道瓊公司將原本專門報導股市的簡訊《致讀者下午信》擴大經營規模為出版報紙,並且依照華爾街命名為《華爾街日報》。這份在紐約市出版的報紙,著重在財經新聞的報導,其內容足以影響每日的國際經濟活動。在過去,《華爾街日報》曾多年為全美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今日,每日全球270萬份的發行量也僅次於《今日美國》,排名全美第二。

華爾街文化被一般大眾認為過於死板,數十年來華爾街的公司為了保護他們自身的利益造就了這些陳規,同時也導致白人盎格魯-撒克遜新教徒集團的出現。近年來,對華爾街的批評主要集中在基本結構問題和拒絕改變確立已久的習慣,華爾街的公司反對政府的監督與管制。同時紐約市又以複雜的官僚制度聞名,讓中產階級企業家難以進入華爾街和鄰近區域的市場。

華爾街上的建築風格多以鍍金年代為基礎,附近地區同時也受到裝飾藝術的影響。聯邦國家紀念堂和位於百老匯街口的紐約證券交易所是街上最著名的建築物。此外,阿圖羅·迪·莫迪卡所雕塑的公牛可以說是華爾街的代表。

華爾街1號:紐約銀行大樓(原歐文信託銀行大樓)

華爾街14號:美國信孚銀行大樓

百老匯街8號:紐約證券交易所大樓

華爾街23號:原摩根大通大樓,現改為公寓

華爾街26號:聯邦國家紀念堂

華爾街37號:原美國信託公司,美國大通銀行,現改為出租住宅

華爾街40號:川普大樓,曼哈頓信託銀行

華爾街45號:原多倫多道明銀行,現改為住宅

華爾街48號:原紐約銀行總部,現改為美國金融博物館

華爾街55號:曾經是商業交易所,曾改建為華爾街麗晶酒店,現為豪華公寓

華爾街60號:德意志銀行大樓,摩根大通大樓

華爾街63號:原布朗兄弟哈里曼信託大樓,現改為住宅

華爾街111號:花旗銀行大樓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huzhu&aid=131798089

 回應文章

玉米蘋果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2/22 22:26

   好文, 大推喔!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