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波蘭羅茲前往古都克拉科夫-21
2019/12/03 10:24:16瀏覽777|回應0|推薦10

從羅茲到克拉科夫269公里,由於行走的高速公路正整修中,加上休息時間,最起碼需要四個小時的車程,又是一個拉車的行程。不過旅行嘛!就是放開一切,讓身與心隨意飛揚,是真正的輕鬆不計較一切。車外的風景還是不錯,雖然已經深秋,但是紅瓦綠樹與藍天白雲還是一路相襯。波蘭不是經濟很發達的國家,所以出羅茲之後,除了大面積的物流倉儲外,就是高速公路旁的沃野田疇;以及其間鄉間小路上,騎自行車的,路跑的,一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幸福景象。

 拉車行程最好就是睡覺,尤其是午餐之後,飽暖思睡眠,很快就睡倒一片。但為了後面行程便於介紹,領隊開始播放一部與我們現在要去的克拉科夫(波蘭語:Kraków,德語:Krakau,克拉考)有關的影片-《辛德勒的名單》。剛進入波蘭之前,曾簡單談過波蘭這個苦難國家的歷史,可是為了避免影響旅遊心情,多著重在景點風光。可是,今天來到羅茲與克拉科夫,這二個波蘭第二與第三大的城市,就不得不談到過往波蘭的猶太人所曾面對的種族滅絕。

 克拉科夫為小波蘭省首府,也是波蘭的舊都;位於波蘭南部,鄰近克拉科夫-琴斯托霍瓦高地,維斯瓦河貫穿市區,全市人口約76萬人。在波蘭歷史上,克拉科夫自1038年起便成為首都,直至1596年遷都華沙為止;波蘭在1795年至1918年亡國期間,則在此先後建立了克拉科夫自由市及克拉科夫大公國。其擁有非法定的城市全銜,稱為克拉科夫王家首都市(Stołeczne Królewskie Miasto Kraków)。

 由於是古都,克拉科夫也是波蘭重要的旅遊都市,其情況一如大陸的西安與日本的京都。舊城區在197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包含舊城區內最重要的中央集市廣場與瓦維爾山;前者為克拉科夫城市核心,後者則曾為波蘭王室的宮殿所在。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1963年至1978年當選教宗前擔任這裡的總主教。克拉科夫在2000年獲選為歐洲文化之都,天主教會2016年世界青年日也在此舉行。

 今日上午所前往的羅茲市,其猶太區(Litzmannstadt Ghetto)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境內第二大的猶太人聚居區。由於羅茲猶太區生產力相當出色,直到19448月仍然存在,並從德國和中歐聚集來4萬名猶太人。戰爭後期,德國人運送剩餘猶太人至奧斯威辛集中營和海烏姆諾滅絕營,其中大部分居民都死亡。羅茲猶太區是波蘭最後一個遭到清算的少數民族居住區。

 波蘭猶太人的歷史長達千年,經歷過漫長的宗教寬容時期,猶太人群體繁榮昌盛;也在20世紀納粹德國占領波蘭期間,經歷了猶太人大屠殺,群體幾乎遭受徹底的種族滅絕。自從10世紀波蘭王國創建,以及1569年成立波蘭立陶宛聯邦以來,波蘭是歐洲最寬容的國家之一,擁有世界最大、最活躍的猶太人群體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波蘭擁有活躍的猶太人群體,總人數超過300萬。

 在猶太人大屠殺期間,超過90%的波蘭猶太人被納粹德國殺害。1945127日蘇聯紅軍解放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時候,只找到7650名倖存者,其中有130名兒童。戰火熄滅後,波蘭政府將猶太人的土地、房屋等財產分給了波蘭人;為避免讓已屬於自己的財物「物還其主」,一些波蘭人便對剛剛逃離戰火、滿懷希望返回家園的猶太人舉起了屠刀。從納粹淫威下「十二死一生」僥倖存活下來的猶太人,早已失去了反抗能力,他們或遠走他鄉,或逃到深山野外隱居起來。

 40年代後期到50年代中期,「排外」的陰霾一直盤旋在戰火乍熄的波蘭大地上。「一部分別有用心的波蘭人,將第三帝國對猶太人的暴行裹上民主的斗篷承接過來。」1945-1946年,克拉科夫等地曾發生了至少50次謀殺猶太人的案件,被謀殺者都是大屠殺中的倖存者。這一切促成了1945-1947年和1956-1957年兩次波蘭猶太人向海外移民的浪潮。1968年波蘭又爆發了新一輪反猶浪潮,大部分猶太人都逃離了波蘭。如今波蘭猶太人社區,只有約8千到12千名成員。

 二戰時期惡名昭彰的「海烏姆諾滅絕營」,德國稱之為「庫爾姆霍夫滅絕營」(德語:Vernichtungslager Kulmhof),是納粹德國設在羅茲外50公里內爾河畔海烏姆諾村的滅絕營。該營主要為滅絕羅茲猶太區的波蘭猶太人以及當地波蘭人而建造。另外,納粹集中營中最為人所知的「奧斯威辛集中營」,或稱「奧施維茨-比克瑙集中營」(德語:Konzentrationslager Auschwitz-Birkenau,波蘭語:Obóz Koncentracyjny Auschwitz-Birkenau),是納粹德國時期建立最主要的集中營和滅絕營,就位於我們現在前往的波蘭第二大城市克拉科夫西南60公里的奧斯威辛。

 奧斯維辛集中營於1940427日,由納粹德國親衛隊領導人希姆萊下令建造,透過滅絕營實行有系統的猶太人大屠殺行動,估計約有110萬人在奧斯維辛集中營被殺。該集中營在1945127日由蘇聯紅軍解放。1947年,波蘭國會立法改為紀念納粹大屠殺的「奧施維茨-比克瑙國家博物館」,以做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惡名昭彰罪行的歷史見證。197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奧斯維辛集中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200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集中營命名為「奧施維茨-比克瑙 德國納粹集中和滅絕營(1940-1945年)」。

 當時,滅絕的作法是將納粹德國統治下的囚犯,用卡車運往集中營,由集中營的醫生對其收容人以種族、宗教、同性戀者等類別,再以及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作為初步的篩選。大部分的猶太人、婦人、兒童、老人或是被判斷為沒有價值的人,會直接送往刑場或是毒氣室殺害。其他收容人立即被剃去頭髮、消毒、拍照建立檔案,並在收容人身上刺上編號藉以確認收容數量(此一編號達40萬之鉅)。而收容人的個人行李財物皆被沒收,成為納粹德國的戰爭資源。

 經過篩選之後,收容人身上唯一財物是他們身上的囚服。最後依人種及性別被分為「政治犯」,「普通罪犯」、「外來移民」、「同性戀」和「猶太人」的身分。收容期間,他們所從事的勞動可分為四種類型。第一種:勞動目的是消粍收容人的精力以使他們疲憊不堪。第二種:是具有專門技術或是知識的人會被要求生產在戰爭進行中所需要的生產材料和必要的戰爭武器。第三種:則專門處理毒氣室屍體,以及因營養不良或疾病等其他因素而瀕死的收容人。第四類:是集中營的德國罪犯,他們是位階最高的工廠工頭及警衛,有對收容人施暴的權利。

 《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是1993年上映的美國電影,講述德國商人奧斯卡·辛德勒在大屠殺時期,將猶太逃難者召集到他的工廠裡幹活,以此幫他們避難。該片由史蒂芬·史匹柏執導,改編自澳大利亞小說家托馬斯·肯尼利的小說《辛德勒的方舟》。由連恩·尼遜飾演奧斯卡·辛德勒,雷夫·范恩斯飾演德國納粹黨黨衛隊軍官阿蒙·歌德,班·金斯利飾演辛德勒的猶太人會計伊薩克·斯特恩。

 該片鴻篇巨製,票房也收穫頗豐,共獲七個奧斯卡金像獎,包括最佳電影獎、最佳導演獎、最佳配樂獎。除奧斯卡獎外,該片還獲得七個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三個金球獎。2007年,美國電影學會將它排在AFI百年百大電影榜(10周年版)第八位,比它在1998年時該榜排位上升一位。

 傍晚時分,旅遊巴士進入克拉科夫市區,逕去晚餐地點中國宮。是的,晚餐是中式料理;雖不滿意,但偶而喝點中式熱湯,也是不錯的調劑。克拉科夫城市名稱來源於波蘭歷史人物克拉克(Kraks),他是克拉科夫的建立者及列奇特人的酋長。公元955年時,波蘭皮雅斯特王朝的梅什科一世從波西米亞人手中奪取了克拉科夫。1038年,克拉科夫成為了波蘭首都。1241年,蒙古人焚燒了克拉科夫。

 1335年,卡齊米日三世以自己名字命名城西兩片郊區,並建立克拉科夫大學。15、16世紀是波蘭「黃金時代」,文藝復興期間波蘭的許多藝術品和建築在此期間完成。1572年,國王齊格蒙特·奧古斯特死後無嗣,加之瑞典人的侵略和腺鼠疫的爆發,兩萬市民因此死亡。1596年,齊格蒙特三世將波蘭首都從克拉科夫遷至華沙。1790年代中期,波蘭-立陶宛聯邦已兩遭普魯士、奧地利和俄羅斯瓜分。

 1809年,拿破崙·波拿巴從奧地利手中奪取克拉科夫並將其置於華沙公國轄境之內。1914年8月3日,約瑟夫·畢蘇斯基組建了波蘭軍團,以克拉科夫為基地,爭取波蘭獨立。波蘭第二共和國的建立,使得克拉科夫再次成為一重要的文化、學術中心。1939年,德意志第三帝國入侵波蘭,試圖將克拉科夫徹底德意志化,還用德語重新命名街道。1941年3月後,所有城中的猶太人口都被送入了集中營。

 1945年1月,蘇聯軍隊進入了克拉科夫。隨後開始逮捕波蘭家鄉軍成員和忠於波蘭流亡政府的人。波蘭人民共和國時期,政府於新胡塔區建造了波蘭全國最大的列寧煉鋼廠,標誌著克拉科夫從一個學術中心向工業中心轉變。克拉科夫的人口也因新的工人階層的遷入而快速增長。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huzhu&aid=131138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