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6/02 20:04:35瀏覽1481|回應1|推薦4 | |
探討富士康員工跳樓問題不能脫離社會背景,只有這樣才能得出合乎實際的結論,否則就摸不到問題的關鍵。 是富士康自己跑到大陸的嗎?不是!如果沒有兩岸政策調整,大陸沒有實行改革開放,深圳沒有設立特區,郭台銘再「神」也不能到深圳設廠。那些「農民工」是自己加入富士康的嗎?也不是!假如中國沒有實行改革,沒有允許農民外出打工的政策(勞務輸出),農民再窮也只能呆在家裡。 這一切都是社會導演出來的歷史劇,富士康現象只有在中國這個特殊的社會環境下才能發生。 這個社會環境是怎樣的呢? 改革開放前,中國大陸科學技術落後、生產力落後、人民的基本素質低。與發達國家相比,有人估計落後50年,也有人估計落後更多。為了引進技術,引進資金,振興經濟,所以實行改革開放。建立經濟特區,給外商提供優惠政策。在國內允許人才流動,允許農民外出務工(勞務輸出)。 作為商人,賺錢是重點。哪裡能賺錢,商人就會雲集而至。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到深圳投資有許多優惠政策,當然會吸引很多求取發展的商人。郭台銘看准了深圳這塊投資寶地,大膽挺進大陸,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發展,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 富士康自建立以來一直生產穩定,工資照發,對眾多「農民工」來說具有強烈的吸引力。他們,從千裡之外來到深圳,為的是什麼?就是為了掙錢。改革開放之初,中國有很多企業不適應市場經濟而關、停、並、轉,甚至連工資都發不出去。相比之下,富士康能按時發放工資,對員工自然會有吸引力。 多年來,富士康通過納稅,對於兩岸的經濟做出了貢獻;也為大陸解決了幾十萬「農民工」的就業問題,當然本身也獲利豐厚。這些可憐的「農民工」,用自己的汗水,築起了象徵國家經濟崛起的大廈,裝滿了企業家的荷包……。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社會導演的結晶,如果離開社會將是一切空空。 在社會導演的這個舞台上,企業是主演,是各種關系的紐帶,也是各種矛盾的焦點。如果沒有企業參與,政府改革開放就是空談;如果沒有企業的設立,也就沒有這麼多的「農民工」,我們現在也無話可聊。 研討社會問題時,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應該注意到。不能用現在的政策去衡量之前的一些制度,也不能用現在的道德規范去觀察之前的行為。富士康設立至今,社會因素發生了巨大變化,有些在早期看來是好的東西,現在看來就需要改進,甚至要不得了。 比如工資吧,可能放在過去來看還算是高的,可是現在物價及社會消費水准都變化了,工資也會顯得偏低;早期的「農民工」素質較差,特別是比較散漫,如果沒有嚴格的制度管理,產品質量很難保障。隨著社會文化水平的提昇,「農民工」的素質也在變化,管理制度也要隨之修正。 富士康的管理制度受到不少人的抨擊,指責富士康采用冷酷的、軍事化(強硬)的管理。假如換個角度看,或許這正是富士康成功的關鍵,因為富士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富士康員工接二連三地出現跳樓自殺,說明富士康發生了問題。員工自殺只是個現象,這是社會發出的驚訊。在告訴我們:企業、員工與社會環境之間,出現了不協調,需要做出調整。因為員工是最為被動的一方,能做的只有采取各種方法表達自己的意願,自殺也是一種表達方式。 作為企業的富士康要比員工強有力了,但是並不能決定一切。跳樓事件發生之後,雖然富士康做了不少工作,這次薪資調整就是很有效的,但是有些舉動卻是頭痛醫腳。 為什麼呢?富士康不要拿自己當社會。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