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5/28 16:58:59瀏覽3129|回應9|推薦11 | |
可憐的「農民工」——中國社會的一大特色 龐大的民工潮爲中國經濟振興的藍圖,添加了一道亮麗而又辛酸的風景線。每年春節過後,鞭炮聲尚在劈啪作響,農村的青壯年,已經開始背負行李與親人灑淚告別,踏上外出打工的路程。大年初五以後,外出打工的民工便達到了高潮,擠暴了各大車站……其景觀可說是絕世空前!宇宙之間維有中國! 這就是中國改革開放以後,出現的「民工潮」,這股巨大的潮流,推動著中國經濟迅速增長,成爲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經濟建設的強大動力!他們在中國創建了一個新的「社會群體」——「農民工」。 中國的「三農」問題,曾一度被喊的震山價響,但始終沒有妥善解決。今日的「農民工」問題,其實是三農問題的延續。中國現在有人口十四億之多,雖然彭脹的人口給經濟建設帶來許多負面影響,但是也爲經濟發展提供了足夠的廉價勞工。 中國經濟原本比較落後,想快速發展缺少資金。這些廉價勞工正好爲企業省下了大筆的費用;另一方面,「農民工」來自較爲貧困的鄉村,他們沒有奢望,只求三餐溫飽,企業能爲他們解決溫飽,兩者可謂互利互惠。 「農民工」隨著改革開放的潮流進城了,然而城市並沒有準備好接納他們。他們面前的道路一片茫然,每走一步都要比城市里的人付出更多。他們建設了城市,到頭來卻與城市無緣。 中國城鄉的戶籍有很大差別,農村人的戶籍要遷往城市不僅要經過很複雜的審批手續,而且還要交納一筆不小的費用(謂之曰「城市增容費」),有些城市把戶口變相買賣。往城市遷入一個戶口少則花上數千元,多則數萬元人民幣。有的城市不直接收錢,要求購買指定的房屋,房價比正常房價能高出三到十倍不等,根本不是一個普通的「農民工」所能負擔的。 很多農民工已經在同一個城市打工生活了十多年或者更長的時間,卻仍然像候鳥一樣,過著冬歸春去的遷徙生涯。隨著工業的持續發展,這個隊伍還在擴大,「二代農民工」正在長成。只有人的安定(生活、工作),社會才能安定。這樣龐大的遷徙群體,的確給社會製造了許多問題。 「農民工」來自數千里之外,社會地位自然也高不到那裏去,他們的工資最低,工作條件也最差。爲什麽呢?因爲工作條件較好,薪資較高的工作輪不到「農民工」做,早被城市里的人拿走了。「農民工」只能做城裏人不願做的,或者是城裡人做不完的工作。 因爲「農民工」是廉價勞工,所以企業不去增加投資提高機械化、自動化水平,而是靠人力。在大陸稱這類企業是「勞動密集型」企業,也有叫做「勞動力」工廠。 改革開放之初,「農民工」只能在建築工地,幹那些搬運、裝卸車、活水泥等又髒又累的雜工。隨著企業經濟的發展,「農民工」開始進工廠當了崗位上的員工。對「農民工」來說也是個飛躍。由雜工提昇到車間工人,曾是「農民工」很多年前的夢想。進了工廠,但是待遇並沒有因此而提高,因爲薪水高的工種輪不到他們身上。 「農民工」的薪資不高,但是生活支出卻比當地人高出許多。他們是外來人口,要租房子住,有些人還要三餐都吃外面,要辦理各種手續,還要忍受當地各種勢力的欺榨,支付各種額外的費用。每年又要往返遷徙於家鄉與打工地之間,本來就不豐的薪水還要再鋪到路上一層。假如中間家裏再出點什麽事情,薪水就更不夠用了。「農民工」薪資低而支出高,與當地人相比,剛好成反比例。 人不能光吃飯上班工作,人還要有自己的生活:要贍養老人、要結婚、要生子、要交友、要學習……。但是這些對於遠離家鄉千萬里的「農民工」來說,都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夢想。 「農民工」打工在外,遠離家鄉的同齡人,相互交往、戀愛很不容易。在打工所在地,人員不穩定,相互之間也不熟悉,交友同樣有很大的障礙。經過千辛萬苦成了家有了子女,如何教育下一代更成了新的問題。所以說,「農民工」的生活是殘缺的。 現在的「農民工」已經不單純是自身的問題了,「農民工」已經有了第二代,很多人是帶著老婆和兒女離家打工的。有的父子、母女同在一地打工,得不到良好的教育。 「農民工」背井離鄉,一旦他們的權利受損就很難伸張。因為戶籍的關系,當地的有關部門不會管他們,除非是觸犯了刑法,警察才會找到門上。工廠的工會管他們嗎?也管也不管,因為許多企業的工會形同虛設,根本無力保護工人的權利。 …… 富士康跳樓事件震驚社會,但是跳樓事件決不是孤立的個案。5月21日中國《人民網》報道,台州有3名90後二代「農民工」相約同時自殺。 富士康的「連跳」把中國的「農民工」問題扯上了台面。要解析跳樓事件,就必須認識這支踩動經濟槓桿的力量……。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