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角度沒什麼不對,但是拿來運用的戰略工具卻得審慎
近來有篇文章暢談老共是如何要將老美擠出亞洲
又提到時候老共的海軍將是亞洲第一
更提到老共的「戰略鐵路網」將前進中亞
進而掌控中亞與中東的情勢
那麼就上述幾點,來看看這文章說得對不對
第一點,老共要怎樣將老美擠出亞洲?
光從經濟層面來看,就是困難重重
以GDP國民生產毛額來看
美國目前一年約十兆多美元,中共一年約一兆多美元
若美國年成長僅3%,那也是三四千億美元
中共一年成長10%好了,一千多億美元要怎麼跟美國相比呢?
再從軍費來看,也是如此
老美軍費一年四兆多美元,老共一年約一兩千億美元
同樣的美軍費年成長3%,老共10%
一千億對上一百億,還沒提到老共軍隊人數比老美還多呢!
平均下去,能看嗎?
這兩點都已經顯示老共要挑戰老美的霸權仍是困難重重了
那麼老共能拿什麼逼老美放棄亞洲?靠人口多?
所以老共現在的成長只不過是延緩落後的腳步
要追上,這........
拜託,這是用簡單算術就能算出來的東西
怎麼老是有人都看不到?
真想問該位老兄要怎樣證明他的論點?
第二點,老共的海軍將會是亞洲第一?
老共的艦艇兵員數量的確很多
可是海軍作戰從來就不是靠數量而是靠質量
尤其是作戰準則、作戰經驗、裝備熟練程度等等
都得靠長期猛烈的操練才有可能達到長期備戰的需求
那麼以老共這支艦艇兵長期(半年以上)都待在陸地上
基洛夫級潛艦得依靠俄國顧問以及一堆老舊艦艇仍在服役
如此不堪的狀況下
即使忽略美日海軍,國軍海軍艦艇兵在海上的時數都比老共多了
這樣的差異難不成會自動填補起來?
更不說日本平均艦齡才15年的可怕汰換率
以及老美一堆航母戰鬥群.............
難怪只能靠數量撐第一
第三點,所謂的「戰略鐵路網」
鐵路作為戰略工具的時代
早在一戰之後就結束了,尤其是空權思想的崛起
空域的幾無限制相較於鐵路只能在有限陸地伸展
更讓鐵路淪落成為國內交通的工具之一
以二戰為例,幾次戰役開打之初
敵國境內的鐵路都必定首先遭殃
像是盟軍在諾曼地登陸前,徹底的將德軍西歐鐵路網炸的稀爛
而且加上修復困難,使得失去空優與鐵運的西線德軍
既無補給又無援軍而只得艱苦作戰以致失敗收場
那麼這老兄提到說老共經營鐵路如何如何
在國內,大家也沒話說,畢竟比空運便宜
但是到了境外,尤其是戰時
真的有這樣簡單嗎?
先不說別的,俄國會輕易同意老共調兵進入中亞地區?
而且老共真有這樣長程運輸的能力更是讓人懷疑
之前一場中俄聯合軍演
遠道而來的老毛子當場就數落了老共在運輸補給仍然不及格
那麼要說老共能夠達成幾千公里長程運輸的目標
不是不可能,而是一項非常艱鉅的任務
比起青藏鐵路,那真是小巫見大巫
再來是境外鐵路的脆弱,好像在這老兄眼中不值一提
假設排除了老毛子的反對而能夠順利運兵到中亞
那麼最重要的課題才來了
怎樣反制美國的轟炸?
我在別的地方提過,美軍B2隱形轟炸機
可以在空中加油以後在不被偵知的狀況下到達全球所有的據點
進行各種轟炸任務
更不用提美軍其他各式各樣來自海空軍的轟炸
如B52、B1B、巡弋飛彈、艦載機等等....
美軍在中亞和印度洋一帶可是隨時保持著數個航母戰鬥群
難不成這些鐵路怎樣炸都炸不爛?
拜託,請證明一下!
總結:
要對這種搞不清楚狀況又自以為是的「宏觀角度」做反駁
讓人感到氣結
怎麼總是有人以為民族情感可以壓倒理性數據的現實?
以前的義和團是如此,怎麼現在還是有一堆人盲目如此?
中東情事故然是最重要的,不過要說會擴大成全面戰爭
還言之過早,不然以敘利亞在黎巴嫩有這樣利益攸關的狀況下
不就早該打起來了?那麼更遠的伊朗還能怎麼樣?
但是我們不能忽略的是亞洲情勢之複雜
絕非我們以我們自身角度來看就可以了
也不是譴責以色列或者強制停戰就能達成目標
而在於說彼此之間的互相瞭解與信任是否被重視
真主黨或者巴勒斯坦不能僅以民族問題來看待
而是在過往宗教政治歷史利益長久糾葛下所弄出來的
能解嗎?我看是很難
宏觀,就更不能忽略技術細節
不然只是天馬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