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鶯歌山路閒散步
2012/11/21 00:14:41瀏覽2166|回應0|推薦31


雖然不是第一次去到鶯歌,但是,在三十多年前第一次去鶯歌之行,卻是為了一個感傷的事。

.

那又是三十多年前的陳年舊事,那時我在第一家貿易公司做part-time,當時有一個在念高職一年級的小妹,時常為了感冒請假,本來大家也不怎在意,只是有一天她家裡來電話通知:她不能再來上班了,因為檢查出罹患癌症;第一次去鶯歌,就是去在鶯歌的她家裡探望,第二次是去省立桃園醫院探望,短短三四個月她就離世了,那時也才只是十五六歲的花樣青春年華;這事讓我們需要警愓、要多留意身體上的變化:當身體長期感冒不癒,其實也就是免疫力降低的時候。 嗯…老是想起從前,不也是初老的症頭之一?

.

.
(在鶯歌陶瓷街一店家門口拍的,聽說吃銀杏果可以減緩腦力退化,
不知對開始常會思想起從前的初老症頭是否也有效?)
.
 

去鶯歌走郊山,倒是第一次。

.

在我的印象之中,鶯歌除了“鶯歌石”之外,好像沒有什麼比較出名的山系。 “碧龍宮”到“宏德宮”之間的這條步道,長約兩公里多(不包含上去龜公山、牛灶坑山或鶯歌石的支線);步道有幾個名字:『孫龍步道』啦、『鶯歌石步道』啦、『碧龍宮步道』啦、 ……指的都是同一條步道!宏德宮供奉的是戰國初期的著名軍事家孫臏,所以又名“孫臏廟”,『孫』臏廟至碧『龍』宮之間的步道簡稱『孫龍步道』,是比較讓人容易記住!

.

宏德宮位於山腳下,距離鶯歌市區較近,走了步道之後,剛好可以去吃一頓好吃的,再逛逛陶瓷街,豈不也是樂事一樁?肉腳雖弱,還不想笨到去抱著重重的陶瓷走山路啦!

.

.
(請問芳名?好像是開花後的果串)
.
.
.
.
(此回的起點,是在中正一路的碧龍巷)
.
 

由碧龍巷進入,那兩線道的柏油路,平整而寬大;剛好見一個約十歲出頭的小男生牽著一個四五歲的小男孩走在前面,問他們為何沒跟著大人一起?小男生說阿公在下面停車,叫他們先走上去;那阿公的想法值得嘉許,畢竟有太多不捨得兒孫流汗吃苦的大人,把小輩們寵成了弱雞! 在碧龍宮的牌樓,看來是什麼體育學會的十來個學員正在那裡集合,都是十多歲的學生,他們像是剛運動完,而由長長的石階陸續的下來。

.

.
.
.
(長長往上的石階道)
.
 
.
(回望剛才的來時路,石階道有夠長!)
.
 
.
(往宮殿式涼亭的石階)
.
 

那個長長的石階,約有一百多公尺,爬上去還真有點兒喘。上到廟前小平台時,左手邊有石階可前往小山坡上的一座宮殿式涼亭,另一側則是往碧龍宮的石階參拜道;我們先往左邊的宮殿式涼亭歇一下,再往碧龍宮大殿去參觀。

.

.
(富麗堂皇的碧龍宮,兩旁各有一棟二層樓東、西廂房;
後棟有四層樓高,是八卦祖師殿及龜公廟)
.
 
.
 

鶯山巖碧龍宮,舊稱“龜公廟”,原來是祀奉一顆狀如大龜的奇石,經過歷年的擴建,現在已經是一間金碧輝煌的大廟。 橘黃色琉璃屋瓦,各層屋脊上方均有龍、鳳等各種彩色琉璃及七彩交趾陶裝飾,極其精緻華麗;除了在後棟頂樓奉祀龜公以外,正殿主祀觀音佛祖,左右為關聖帝君及天上聖母;兩旁各有一棟二層樓的東西廂房,東廂房為太歲殿,供奉六十太歲星君,西廂房則是廟方的辦公室。

.

.
(在二樓右側有階梯步道可以登上又稱“碧龍宮後山”的“龜公山”)
.
 
.
(在後棟樓上可以遠眺:台北大學城、三峽、大漢溪)
.
.
(在後棟樓上可以遠眺:鳶山、三峽、鳶山堰、三鶯大橋、大漢溪)
.
 
.
.
(有*的班次才有到碧龍宮)
.
 

在大殿合手參拜、借了平安之後,再登上後棟各層看看;之後,由右方一個涼亭旁下階梯到碧龍宮的停車場。那裡有恩主宮廟與碧龍宮之間的免費公車站牌,不過只限假日與每逢農曆的初一、十五以及特定時段,且要持有居民卡才可以搭乘。那公廁旁的解說牌,說明清朝同治十年淡水廳志所載的鶯歌石傳說;那個解說牌才是往鶯歌石的步道起點。

.

.
(公廁旁的解說牌,說明清朝同治十年淡水廳志所載的鶯歌石傳說)
.
 
.
(登山口附近步道旁的小池塘,那水塘後面是一座林氏大墓,
有倚山面水的好風水,猜想是當地的士紳富貴之家的先祖吧?)
.
 
.
.
.
.
 

一開始有一小段的石階上坡路,約十多分鐘就到達了第一個涼亭十字岔路口,前可往宏德宮、鶯歌石,右為上往牛灶坑山、忠義山的稜線路,左往觀景台;岔路有一涼亭,地勢剛好有樹蔭、有風又涼快,亭子做成“炕床式”適合平躺睡大覺(後來在另一岔路口也遇到相同形式的涼亭),所以一路下來遇到的涼亭全都有人佔去了,沒有留給我們休息的餘地!

.

.
(十字岔路口的小涼亭)
.
 
.
.
.
(往觀景台的階梯旁有一巨岩)
.
.
.
 

左邊往景觀台的石階及泥土小徑上雜草不生,可以想像其熱門程度;木造觀景台是在一個巨石頂上加建的,地板沒有全部覆蓋,還可以踩到大片岩石,還蠻崇尚自然的!在那台上可以看到近處的碧龍宮、大漢溪,稍遠的樹林、台北大學城、三峽市區、鳶山、鳶山堰,及再遠一點的層層疊疊的山巒、……。

.

.
.
(由左而右:土城、樹林柑園、台北大學城、大漢溪)
.
.
(右方由上而下:鳶山、三峽、大漢溪、自行車專用道)
.
 
.
(中間由上而下:鳶山、三鶯大橋、三鶯新生地,
右方由上而下:鳶山堰、鶯歌火車站、山河戀社區)
.
 
.
(碧龍宮全景)
.
 
.
.
(涼亭十字岔路口往奇妙石、鶯歌石方向的階梯路中有大石一塊)
.
 
.
.
.
(越過這座小丘之後,就變為下坡路)
.
 

原路退回到十字岔路口,繼續往前,在往鞍部之前有一段陡下的石階,途中遇到了“奇妙石”;那石不如鶯歌石那般的出名,而之所以稱奇是據說形狀像臺灣,也有的說是像一隻蹲伏的蟾蜍;我比較眼拙,左看右瞧了半天,只覺得那應是一棵雀榕的根把巨石包裹起來,讓那被網住的石不會滾下來。

.

.
 
.
.
(奇妙石)
.
 
.
(像戴了個高帽子的人面蜘蛛)
.
.
.
.
.
.
(走過了水泥小橋之後)
.
.
(鐵皮屋小聚落)
.
 

再走一段石階就接上了產業道路柏油路,左為"紫玄宮",有指標往右,過了水泥小橋、轉過大彎就要穿過幾間鐵皮屋的小聚落,似乎是一些原住民住在那裡,有幾隻讓肉腳提心吊膽的狗在附近徘徊。

.

柏油路走到Y字分岔口,就取右方有綠色的水泥欄杆的那條,那步道就像是一條小馬路,兩米寬的路面,蜿蜒寬廣,相當平緩好走,沿途林蔭遮蔽,路邊有各式的花架、木椅,適合娃娃車或老年人散步;再往前走沒多遠,遇到一座迷你型隧道,隧道口有立牌稱那是“二坑隧道”,是早期因鶯歌五益煤礦的輕便車道所開鑿,煤礦早已封坑,運煤台車道的舊跡就轉作步道。那條步道若是泥土或小石的原始路面,就更有自然幽靜的美感。

.

.
(取右,走上昔日的運煤台車道)
.
 
.
.
(小隧道依舊在,已不見台車蹤跡)
.
.
.
.
.
(這段步道是昔日的運煤台車道,
已鋪上柏油路,成為鶯歌石登山步道的一段)
.
 

經過“農林禪寺”前面,有小通道可以穿越而繼續往前走;在孫龍5號亭前有一個寬廣的觀景台,椅子上都貼了什麼鎮民代表一類的名字,有點煞風景的感覺,那裡的視野還是不錯,可以盡覽鄰近市鎮及河景、山景。

.

.
.
.
(鳶山、三鶯大橋、三鶯新生地及自行車專用道)
.
 
.
(鶯歌巿區、陶瓷博物館)
.
.
.
 
.
.
.
(通往鶯歌石的瓷磚步道)
.
 

到了鶯歌石的三岔路口,直行往宏德宮(孫臏廟),右陡上石階步道往鶯歌石;往鶯歌石的石階上鋪貼了紅磚色的磁磚,彎曲而上的階梯,陣勢還滿嚇人的。

.

.
.
.
 

到了步道右側是一個涼亭、左側是鶯歌石的地方,遠觀鶯歌石岩壁上有凹凸不平(看起來像是壺穴的坑洞)的坑洞,據傳腹洞中曾發現貝塚化石;石階步道繞過巨石,近看側面有兩個較大的岩洞被民眾當作神龕使用,供奉似乎是土地公及關公的神像。

.

在那裡,還是無法看出鶯歌石的樣子,就繼續往上走,到了上面的觀景平台,才能看出巨岩為何稱作“鶯歌石”了!

.

.
(鶯歌石平台)
.
 
.
(鶯歌石平台旁有蠻高大一叢的王爺葵)
.
 
.
(由鶯歌石往下的步道)
.
 

鶯歌石旁邊是新近兩三年才改建的觀景平台,聽說以前地面是天然岩石,現今卻灌了水泥,令人遺憾!

.

因位於鶯歌火車站附近,山下就有火車軌道經過,偶爾會聽到火車聲響。鶯歌石所在的位置不是很高,很多景觀還被山下的山河戀社區擋住了,不過還是可以看到大漢溪、三鶯大橋以及三峽鳶山。

.

 鶯歌石觀景平台旁邊有一條往上爬的原始泥土小路,那是可以往忠義宮及繞經牛灶坑山、龜公山而返回碧龍宮的山稜線;聽說沿途有許多油桐木,因為缺乏宣傳,不像土城天上山及桐花公園的油桐花那麼有名氣。

.

.
.
.
 

在下到步道往宏德宮方向前進時,遇上了半封路的狀況,就在我們游疑是不是要照警告指示下到北鶯公園時,只見仍有老人家及推著娃娃車的另一組人由另一頭走過來,詢問了實際的情形,既然難度不是很高,就繼續往前走啦!

.

.
.
.
(宏德宮)
.
 

宏德宮,又稱“孫臏廟”,奉祀戰國時代著名的兵法家孫臏。宏德宮設有停車場,也可由那裡起登鶯歌石。

.

由碧龍宮走到宏德宮的那條孫龍步道,再加上鶯歌石的那一段,像肉腳那樣的邊走邊玩,在兩三小時以內一定可以走完全程,是一條是適合散步而完全無難度的健行路線。

.

現在,當我坐捷運淡水線經過奇岩站與北投站之間,眼睛一定會往山上搜尋軍艦岩、照明寺、丹鳯岩、紅白電塔的蹤跡;日後,大概每次坐火車經過鶯歌時,也會找找鶯歌石、想起鶯歌石傳說的故事。

.

.
(在鶯歌火車站拍到的鶯歌石)
.
 

 

行程路線:

鶯歌中正一路碧龍巷→碧龍宮→觀景台→奇妙石→二坑隧道→農林禪寺→鶯歌石→孫臏廟→中正一路→鶯歌陶瓷街→鶯歌車站。

.

.

 

 

附記:

1‧

碧龍宮又稱“龜公廟”,緣起於1943年一位鶯歌居民在該廟現址務農時,發現樹下有一石塊,欲移開該石塊以利耕種,卻發現石塊雖然不大,卻無法移動,仔細觀看後發現該石塊狀似具有八卦圖紋的龜形石,用手擦拭去表面的塵土,該石塊立即光亮奪目,宛如一隻活生生的烏龜。每當他遭遇困厄而虔誠向該石塊膜拜,都會靈驗;當時為日治時代,不敢公開祭拜;台灣光復之後,參拜的人絡繹不絕,那石塊被敬尊為龜公並建廟供奉,為台灣唯一的龜公廟。1991年開始改建成現今雕樑畫楝、金碧煇煌的廟宇。

2‧

鶯歌石的由來:相傳早期鶯歌山有一隻大怪鳥,吐霧成瘴,鄭成功的軍隊行軍至那裡,遇霧瘴而迷路,於是發砲擊鳥,打斷大鳥的頸部。大鳥墜地身亡,化身今日的鶯歌石。現在稱“鶯歌”應是由“鸚哥”轉化而來的吧? 3‧ 孫臏,原名不詳,只知是孫武的後代,生卒年也不詳,約在中國戰國初期。孫臏曾與龐涓為同窗,龐涓嫉妬孫臏的才華,因而陷害孫臏致其遭受臏刑,身體殘疾,後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投奔齊國,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取得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奠定了齊國的霸業。

.

.
(路線圖,看大圖,請點此!)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axis1024&aid=7059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