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4/28 00:55:15瀏覽1286|回應2|推薦62 | |
使這個故事變得浪漫的,是西方媒體畫龍點睛的一筆。2013年,英國的《快報》聲稱,這隻鯨魚不尋常的鳴唱「使他難以找到愛情」,在愛與孤獨的加持之下,對這隻鯨魚的關注,瞬間擴散到了全世界。其後的數年間,更是成為全球樂壇、影視圈取材的背景。台灣的創作歌手陳綺貞與名導魏德聖,都曾經以此靈感為構想,推出自己的創作。透過語言、文字、音樂,人們可以交換意見,傳遞資訊,去思考與想像那隻鯨魚的孤單,在深海之中鳴唱著同類無法聽見的聲音。終其一生,我們或許都無法看見那只被命名為Alice的藍鯨的身影,但卻在聽了這個故事後,記得一種孤獨的形貌。這是文字,與故事的魅力。(頁170)。 關於那隻鯨魚,還有後續的故事。早在「孤單的52Hz」開始流傳前三年的2010年,科學家在加州沿海線的感測器中,發現了第二個以52赫茲頻率鳴叫的音頻。根據後續的追蹤,在技術不斷的改進之後,科學家似乎成功的證明了,就在最初發現的棲息地,有一群以同樣頻率鳴叫的鯨魚群存在。 以文學的角度而言,這樣的結論實在不夠浪漫。但現實不必真的像文學故事一樣動盪,至少對身處於現實社會的那只鯨魚來說,有同伴比什麼都重要。(頁178)。 案:「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用它來尋找光明」(顧城)。蕭上晏以藍鯨意象比喻亞斯伯格患者,以為的孤單孤獨並不孤單孤獨,可以找到同樣音頻的一群。但作為人來說,還是要克服表達與聆聽的障礙,在「不同群的人」之間互相交流。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