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教育局挖東牆補西牆,幼教方案變胡搞
2012/02/10 18:16:44瀏覽855|回應1|推薦0

教育局挖東牆補西牆,幼教方案變胡搞

 

    因應「幼兒教育及照顧法」於今年元月一日起開始實施,台北市所屬市立國小附設幼稚園,101學年度將開始招收滿3歲幼兒,台北市教育局核定的調整班級數乙案於29日行文給各學校,立即引來部分學校及家長會的強烈反彈,紛紛向議員陳情。市議員陳玉梅提出書面質詢強烈抨擊教育局根本是亂搞,陳玉梅表示,此方案不僅不符合市民的實際需求,也不符合「幼兒教育及照顧法」之精神,若據此實施,郝市長就等著家長不滿的反彈風暴。

 

     市議員陳玉梅表示,幼兒教育及照顧法於100610日立法院三讀立法,並於101年元月1日實施。新法實施,不只是將幼托整合,將社會局的托兒所業務移交教育局而已,更要落實幼兒教育公共化的實施。故當初立法之初,行政院就應該有周詳計畫,提供充裕預算,以補助地方政府因國小附設幼兒園往下延伸,增班所需之經費,而不是讓地方政府自籌財源,挖東牆補西牆。

 

    陳玉梅表示,在地方政府中,台北市的財政算是比較充裕,但因應新法實施,在101學年度國小附設幼稚園,向下招收3歲幼兒,也因為經費不足,在135所附幼及幼稚園,只選定30所學校設立3歲專班各招收一班共900名。這與101學年滿三歲不足四歲的幼兒,約19千名相比較,900名顯然不足以應付市民的需求。

 

    陳玉梅表示,101學年所設3歲專班共30班,實際只增加了台北市幼稚園班數10班。因為其中有14班是以現有班級數調整,而增加的16班,實際上是犧牲其他六所國小附幼,各被了減一班來充數(文昌國小附幼、大橋國小附幼、幸安國小附幼、中正國小附幼、忠義國小附幼、信義國小附幼)。這種挖東牆補西牆的急就章作法,根本是胡搞,引發家長會及學校的反彈。

 

    陳玉梅表示,以大橋國小附幼為例,過去原核定幼稚園三班90名,98學年入學47名、99學年62名、100學年74名,有入園學生越來越多的趨勢,被減一班後只剩60名,原可入學的四歲幼童可能因為減班,發生額滿無法入學。倘大橋國小附設幼也比照日新國小附幼、雙蓮國小附幼,採取調整班級方式,向下招收3歲幼兒,正好可以讓資源充分被利用。

 

    陳玉梅表示,向下招收3歲幼兒,全市133所國小附幼都會有一定的需求,如133所國小附幼都讓3歲幼兒入學,才能方便家長就近接送。如按照教育局規劃,大安區沒有設班,中正區、南港區、文山區都只有一所學校設班,這些行政區3歲幼兒勢必無法就近入學,一定用交通工具接送上下課,反而增加家長的困擾。

 

    陳玉梅表示,依據幼兒教育及照顧法之規定,幼兒園的入學對象,是指二歲以上至入國民小學前之人。而幼兒園二歲以上未滿三歲幼兒必須專班,三歲以上可採混齡上課。但台北市101學年度國小附幼目前只開放三歲以上入學,還未符合新法讓二歲入學之規定。

 

    陳玉梅表示,從幼兒教育公共化的世界潮流來看,台北市國小附幼,在改制並調整人力配置後,開放二歲以上幼兒入學是必然之趨勢,因此幼兒園的班級數一定會大幅增加,各校的幼稚園班級數只會不足,沒有減班的道理。若教育局若執迷不悟,要據此實施不合法也不合乎需求的方案,郝市長就等著家長不滿的反彈風暴鋪天蓋地而來。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umei0750&aid=6103902

 回應文章

茶花園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十二國教往下延伸,一舉數得。
2012/02/10 20:18
十二國教往下延伸,一舉數得。

據報導台灣人口「負成長」提前民國108年到來,以內政部人口出生人數統計: 70年為41萬多人,94年為204183人。顯現少子化導致人口結構失衡問題。
近年全教會,大呼教育部降低學校班級人數,以提高教學品質為口號。事實上盡人皆知,其真正的用意,是擔心學生少了,班級數自然減少,擔心教師超額自己被裁員才是主因。

政府財政窮困,若將班級人數不斷的調降,只是偏頗老師的利益,又耗盡國家財力。人口出生率下降,將導致台灣人口高齡化,及不利經濟的發展。政府察覺到出生率下降的嚴重性,但束手無策,為獎勵生育,將提供「育嬰假」或「保母津貼」做為鼓勵生育的誘因。但可想而知效果一定不大。何不深入探討人口出生率下降原因,雖因素甚多,但為一般年輕人教養不起孩子,孩子的教育費用支出過高是主要原因,如何能降低孩子教育費用或許是關鍵所在。

我們不能改變別人,政府可以改變自己政策,正想推動的十二年國教延至高中,如果能改變方向,將十二年國教往下延伸三年,也就是幼教三年為義務教育,幼稚園一個月一、二萬多,高中一學期八千多,二則相較,每個孩子的教育費用三年可節省三、五十萬,可說不無小補。現在孩子少一半,只要政府不要一面減少學校班級數,一面又減少班級人數,自然大家都會有公立高中可就讀。

幼教業者看準一般年青夫妻皆要上班,孩子上幼教是絕對的需求,因而業者就不斷炒作,以『孩子不能輸在起跑點上』為口號,家長就不得不將孩子送進幼稚園或雙語班,幼稚園一年學費高達十幾萬,雙語班二十幾萬,比上大學還要貴,一般年輕的家長怎能負擔得起?難怪年輕人不敢結婚,結婚者不敢生孩子。

如果政府能以現有國小空餘教室及超額的老師,不增加太多經費即可順利轉換成幼教,也就是將現有的公立幼教擴大設班,不是一舉數得嗎?能使空餘教室有效利用,超額老師不被裁減,能使每個孩子不輸在起跑點上,又能減輕年輕人教育孩子的費用,能使國家人口生育率提高,防止社會高齡化提前到來。或許也能幫助台灣人口結構嚴重失衡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