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2/10 10:20:27瀏覽303|回應0|推薦3 | |
師大商圈關門大吉,這一關,關掉的不只是當地的商機、還有師範大學附近學子的生活圈,今日傳出,連非飲食營業的老字號水準書局,都將被劃入勒令停業的範圍之內。
一個商圈的形成其來不易。筆者家就住在羅斯福路二段上、離師大商圈僅走完一條巷子的距離,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看盡師大商圈的發展歷史。 最早的師大商圈並未擴及浦城街一帶,而僅侷限在師大路39巷與龍泉街附近。龍泉街白天為市場,到了晚上就會有攤車出動,當時攤車的範圍就聚集在師大路39巷出入口、以及龍泉街往和平東路的路上。 後來到了陳水扁當台北市長的時期,第一次師大商圈週邊居民的抗爭爆發了。最後在市府、居民、與商家協調下,規定以限制不可有攤商在巷道內營業為結論,強制全數改為店面營業為主落幕。 當時筆者記得很清楚,抗爭的理由跟現在一樣:房價與都更問題。什麼油煙、什麼吵雜的噪音,都不是驅動週邊居民抗爭的直接關鍵因素。數十年了,從筆者小學三年級到現在,至少也有20多年了,夜市的油煙依舊、吵雜依舊,卻從來不曾有如此激烈過的抗爭。 只要當地依舊有商圈存在、晚上人潮不斷,師大商圈附近的房價就很難以"大安區精華住宅區"的身份水漲船高。而只要一樓有商家繼續營業,當地的居民也難以協調商家進行都更申請。這才是對師大商圈居民有最直接利益關鍵的核心議題。 不信?就看如果這次師大商圈全數遷出後,過幾年,師大商圈的房子是不是開始賣的賣、拆的拆、開始蓋新樓吧。 在市府輔導商家改為店面營業後,師大商圈才正式開始往外擴張。包括後來的政大書局、水準書局,以及雲和街的商家,都是在此一時期後,逐漸發展開來。能夠發展的原因無他,也是因為週邊居民看到這些被強制停業的攤販商家有店面的需求、覺得可以賺上一筆,所以遂將一樓的部份或租或賣地、丟了出去。 至於師大異國美食街的來由,則是因為"地緣關係"。緊鄰於師大夜市旁的師範大學,外國籍的學生眾多,因此容易吸引一些畢業學生或是外國商家在此開店。最早的"異國"當屬義大利與希臘風味的餐廳,而後是雲和街旁的韓國烤肉與德國豬腳,接下來印度、新疆、泰國料理跟著進駐,最近則是開始多了日式餐廳與美式漢堡。 於是師大商圈就從最早的師大路39巷,一路擴張到了包括師大路83巷、後面的泰順街、對接的雲和街巷內、以及浦城街。 後來陳水扁市長時期正逢新的師大公園完工、以及媒體報導台灣招牌亂象一事,於是第二波的居民抗爭開始了:招牌。 由於台灣並沒有強制管理招牌的美觀度或是整齊的法令,僅有規定長寬高不可超出多少、設置位置與設置申請等等,所以當時是在商家與居民私下協調下,很快就和平落幕,於是雲和街一帶的商家不是改為設置大小與高度較為統一的立式招牌、就是把掛牆上的立式招牌取下,僅剩店門口上方的平面招牌。 之後到了馬英九市長時期,捷運發展良好、開始全力推動台北的國際觀光、想要增加台北市在國際上的能見度,於是就順水推舟,將師大商圈充滿異國餐廳的特色,掛上了一個招牌,就成了"異國美食街"的由來。 經過了20幾年,師大商圈才好不容易聚集、成型、甚至有了"異國美食街"這個特色;從一開始雜亂無章的攤販、到店面、到商圈自治會的成立、再到觀光推廣、上了國際版面,20幾年走來辛辛苦苦,點點滴滴。 許多師範大學學子的回憶、多少個熬夜苦讀的夜晚、聊天打屁的紅茶店、急需生活用品或書籍的購買,都是這個商圈陪伴、度過。 如今一道行政命令下來,不到一個月,這些回憶跟著商家全部就地解散。 -- 台北市府為何如此之急? 過去的兩波抗爭,雖然都有市府介入,至少會先經過當地居民與商家自治會的協調、公聽會等等程序。但是這次從新聞報出到市府做出決議,不到一個星期,台北市政府究竟在急什麼? 其實這個新聞除了商家違法、居民抗爭之外,還有一個面向都被所有的媒體與民眾忽略了:當初的營業執照是誰發的? 若果依照現行法令,這些店家都不應該在住宅區或是6米以下巷道內營業、那當初是如何取得營業執照?又如何一年一年地通過每一年的定期消防安檢? 看到這邊應該很多人都心知肚明了,北市府動作如此快速,就是希望事件"斬立決",不要再繼續向上擴大新聞效應,導致當年負責相關稽核業務的一干主管全部被調查。這可不少人啊,從黃大洲、陳水扁、馬英九到郝龍斌時期的相關市府稽查與發照的官員,每一個都脫不了關係。 商圈先天違法在先,都更、房價、與保官位等後天因素在後,這些,就是導致師大商圈消失於一旦的真因。 固然師大商圈違法在先,但只要透過規劃與管理,並不是不能和平圓滿地解決這個問題。一個在沒有政府指導下,花了20幾年才成型的特色商圈,這些能夠聚集在一起的商家是一種奇妙的緣份。如果換了別處,沒有師範大學這樣自由人文氣息、外國學生來往的環境,斷不可能如此自然地形成現今的"異國美食街"。 這是台北市的一項寶貴的觀光資產,亦是師範大學地區的一項特色所在,台北市府不思如何重新規劃、保留,輔導成立合法的商圈,而以強硬的手段驅離店家、然後在路標上給自己貼上"遮羞布",這就是台北市府要申辦的"美食之都"嗎? 冀望居民與商家能夠再重新坐下來談一談。對於油煙與音量問題,商家自治會今天已經表達出高度的改善意願,居民與市府亦應該給予緩衝以及觀察的時間。對於先天違法的6米巷道問題,市府與居民不妨在附近,另尋他地,輔導這些商家規劃一處真正能夠讓大家吃得安心、也不用擔心違法問題的商圈。 也希望台北市府能夠透過這次事件,表現出足以申辦"美食之都"的行政能力,否則即使申請到了,喜愛美食的老饕與觀光客們,也只能望著捷運台電大樓站上,那塊被貼去的"師大夜市"字樣,徒呼負負了。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