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社會住宅與高房價看問題
2010/11/17 11:26:06瀏覽193|回應0|推薦1
台灣的高房價一直是台灣社會發展上日益嚴重的問題,其造成的結果影響到區域發展、人口發展、以及貧富差距,長遠來說對於台灣整體的發展無疑是一顆毒瘤。高房價的產生是源自於中國人有土斯有財的觀念、以及習慣於依靠房產來對自身財產作"保值"的投資行為;或許將來會將這些房產傳給後代、但卻不是作為現階段自住使用。

這樣將房產當作投資商品來購買的狀況就產生了需求膨脹的現象,也就是房屋沒有被當作房屋來購買。簡單說,就像是你採購家用品,明明家裡只需要一台瓦斯爐,也不會多用到其他的瓦斯爐,可是你就偏偏一個人買了3、4台瓦斯爐,然後放在家裡不用。

這種購買行為就造成了供給不足以應付需求;就像本來家具商供給4台瓦斯爐,足夠讓4個家庭購買使用了,可是現在有一個家庭一買就是4台,於是市場需求一下子從4膨脹到了7。

根據經濟學的原理,當需求大於供給時,貨物的價格自然就會上漲,當上漲時,這些投資客就會將商品再投入市場變賣套利;短期來說,這種市場的機制會自然平衡供需,但那是建設在需求不會繼續膨脹的前提下。投資客並沒有在出脫房產後就此放棄投資,相反的,他們通常會在出脫套利不久後,隨即將這筆錢又轉向投資另外一筆房產。

--- 沒有錯,他們就是想要錢滾錢

於是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房價漲了、需求不變,於是在需求依舊大於供給的狀況下,房價繼續漲、然後又是一次出脫套利、接著投資客又繼續拿著這筆錢"鋪貨"。

因此事實上目前很多豪宅新成屋到了晚上、每間房間都是一片烏漆抹黑,這不是他們工作太忙還沒回家、也不是這些房間還沒賣出,而是這些房屋都沒被當成房屋來使用,僅僅是作為經濟市場中的一項"投資商品"。

而在房價不斷高漲的狀況下,剛出社會的新鮮人無力遠赴他地,只能在自家附近尋找工作,將人口流動限制在特定區域中,影響區域發展;在中國人固有的要有房子才是好的結婚對象的觀念下,對於成家立業生子感到"麻煩"的人也越來越多,影響人口發展;而這些高房價的"產品"最終也只有社會金字塔頂端的人買得起,造成富人都集中居住在某些豪宅中,不管是在觀感還是實質上,社會上的貧富差距就越來越大。

因此,社會住宅頂多只是在房產市場中、在供給方投入了"平價商品"的作法,就像是在原本都是高價王品牛排的餐廳群中、開了一間199吃到飽小火鍋一樣。如果不同時加上其他配套措施,而只有讓這間小火鍋店單打獨鬥,社會住宅對於房價問題最終只會是杯水車薪。

--- 能夠有什麼配套措施?

一種方式是"規模經濟",也就是像7-11一樣,要蓋,就蓋到三步一家、五步一間,以一次投入大規模供給的方式,讓需求一口氣平衡下來,使得投資客手上的"商品"無法出脫、被套牢,經過數年後這些房產被"折舊",就會被迫降價認賠殺出。

但是在寸土寸金的台灣、加上徵收土地的困難(法規、行政程序、地主的獅子大開口、政治阻擾等等),由政府主導規模建設如今已是不可能的事情。唯一可行的方式就是由民間出資建設,修法要求建商主導社會住宅的興建,以建設一棟社會住宅、來換取建設另外一棟豪宅的許可權。

--- 當然,這種想法在台灣這種環境來說太天真了

所以另外一種方式勢必就是必須同時將需求限制住,也就是在只能緩慢增加供給的狀況下,同時將不斷膨脹的需求給壓制下來,從供給跟需求兩方面一起著手進行修正。像是限制每戶家庭名下可擁有的總房產數、限制出脫房產後的資金流動速度跟流向等等的,我相信很多經濟學家能想到比這些更有效的方式。

--- 但是為什麼如今社會住宅政策遭受反彈?

一個原因就是前面說到的,沒有配套措施,讓人無法期待這個政策對於解決問題有任何的效用,於是支持的聲浪不高、也沒有專家願意背書。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土地問題,像前面說到的,若由政府來主導,台灣要作公共建設的土地取得不易;偏偏政府又為了選舉急就章,短時間內只能挑選一些由政府擁有的土地來規劃當政見,於是推出的地點完全沒有考慮到附近的公共建設、區域性等問題,遭致當地民眾反彈。

事實上社會住宅不是不需要作,而是需要經過規劃跟配套,如果僅為了選舉而急就章,只是註定這個政策會走向失敗而已。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ukinoba&aid=4607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