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早年沒有「氣象觀測衛星」的時代,參與台灣省氣象局執行【聯合國防颱防洪示範計劃】的工作經驗
2021/05/25 10:49:06瀏覽2475|回應2|推薦39

   1970年代之前「 天有不測風雲」是大家經常掛在嘴邊的話題,因為當時世界上只有專用於觀測氣象的「氣象雷達」,還沒有專用於觀測氣象的「氣象衛星」,所以天氣預報非常的不準確,以前曾看過「英國的氣象預報員每天都帶著一把傘去上班」的諷剌漫畫;我們以前也經常遇到今天風和日麗,但不知道隔天就是狂風暴雨的天氣,1966年才首度在花蓮港附近啟用了台灣第一座的氣象觀測雷達站,所以在那之前常會有颱風已經兵臨城下了而台灣的農、漁民及一般民眾卻一無所知的情況,據說我的外祖父早年(日據時代)曾風光的將他的新船開出新竹漁港出海去捕魚,但隔二天後突遇颱風而失蹤,後來他被發現在澎湖海域遇難,所以我們家也曾深受天氣突變的災害。

    「台灣省氣象局」在1971年6月之前是屬於台灣省政府交通處轄下的省府三級單位,人員不足、設備也很簡陋,直到1971年7月1日被改隸交通部成為「中央氣象局」後情況才獲得大幅改善;1960年世界的第一顆「氣象衛星 TIROS 1」由美國的國家航空曁太空總署(NASA)成功發射,雖然它只在太空中運行了78天,但卻完全改變了人類觀測氣象歷史的工具與方法,爾後第一顆實用的「布洛克 1 號」軍事氣象衛星更是讓人類觀測全球的氣象邁入了全新的里程碑,中央氣象局於1975年籌建氣象衛星資料接收站,而在1981年正式啟用,讓台灣的氣象觀測也進入了嶄新的時代,氣象人員才能在銀幕上看到台灣週邊「颱風」的全貌和颱風移動的路徑,並據以研判颱風將來可能前進的方向,近年來我國在氣象衛星的科技也日新月異,2021年2月「福爾摩沙衛星七號計畫」的衛星順利升空,將6枚衛星成功的分佈在高度540~550公里的太空軌道上,衛星所觀測的氣象資料將可減少中央氣象局天氣預報的誤差並改善颱風預報的精準度。

(台灣氣象局1970年代之前的辦公廳,照片取自網路)

(改建後的中央氣象局新辦公大樓,照片取自網路)

(台灣的第一座雷達站,1966年啟用的花蓮氣象雷達站,照片取自網路)

(現在的花蓮氣象雷達站,照片取自網路)

(福爾摩沙衛星觀測氣象,照片取自網路)

(福衛七號衛星的觀測視角,照片取自網路)

(福衛七號的氣象觀測台灣週邊的照片,照片取自網路)

(1960年用手寫的颱風警報單,照片取自網路)

(1980年代的颱風警報單,照片取自網路)

    很多人都知道「中華民國」曾經是【聯合國】的重要成員國,而且也是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的一員,但沒有很多人知道在1969~1971(民國58~60年)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曾派員到現在的「中央氣象局」(當時還是台灣省氣象局)合辦一個【聯合國防颱防洪示範計劃】,當年聯合國派遣一位計畫經理及一位專家長駐台北,指導我們如何利用歷年氣象雷達觀測的 颱風路徑圖、歷年颱風的氣壓梯度及歷年颱風的降雨量等資料,預測淡水河流域颱風可能的總降雨量,進而預測「淡水河台北橋」的洪水量與洪水位;【聯合國防颱防洪計畫】包含「氣象」與「水文」兩種不同的工作,故台灣省氣象局函請台灣省水利局(一樣是台灣省政府建設廳轄下的省府三級單位)派員到氣象局協助,台灣省水利局逐於1970年4月起派遣我與其他多位同事每週三天的時間輪流到台灣省氣象局參與該項計畫的水文資料搜集與分析工作,那段期間聯合國專家、氣象與水文人員的聯合工作小組在一間有冷氣的辦公室一起辦公(是當時台灣少數裝有冷氣的辦公室),直至1971年11月底完成階段性任務我們才歸建回水利局。

     【聯合國防颱防洪計畫】執行期中曾由「台灣省氣象局局長 劉大年與聯合國派駐防颱防洪示範計畫經理 鮑耿」領銜辦理【水文氣象人員訓練班】,由氣象局和水利局等各相關單位派員參加,講習班自1970年4月6日上課至6月27日,結束後發給參加學員一張中、英文的結業證書;而很難得的是那位當年主持計畫的經理 Mr. Harold Bogin (鮑耿)在2019年3月還攜家帶眷的來台重溫50年前的過往,如今除了一位當年參與示範計畫者還在 電視台擔任氣象專家兼主播外,所有曾參與計畫的成員都已退休了,真是時光如梭啊;台灣省水利局在1969年也成立了「淡水河洪水預報」的工作小組,以颱風預測的總雨量與雨型分析淡水河各水位流量站可能的洪水位、洪水量等,並以各雨量觀測站的即時觀測資料比對修正,再以水理演算分析修正後而得各水文站的洪水位、洪水量,再用水位流量率定曲線、地面等高線等資料,預估颱風時淡水河流域各主要地點在幾個小時後可能會發生的淹水區域、淹水深度等,台灣省水利局辦理的「淡水河洪水預報」計畫,日本政府也曾多次派遣有工作經驗的專家及學者如 西原巧、青山佑久、高橋、高山等多位先生以及建設省河川局 稻田局長等前來水利局協助;因為我同時參與在水利局的「淡水河洪水預報」工作小組 與氣象局的「防颱防洪示範計畫」工作小組,而在1970年奉派到日本參加「洪水預報」的研習班,結業後由「日本政府」發給證書。

(颱風經過台灣的十種路徑圖,每種路徑都會影響台灣各地的降雨模式和總降雨量,照片取自網路)

(台灣省水利局回復台灣氣象局借調人員的公文)

(聯合國「防颱防洪示範計畫」發給的結業證書)

(中央氣象局感謝水利局派員協助「防颱防洪計劃」的公文)

(前聯合國防颱防洪示範計劃經理鮑耿先生 50年後來台拜訪氣象局,照片取自網路)

(前聯合國防颱防洪示範計畫經理「鮑耿」先生,攜家帶眷來台回憶50年前的台灣生活,在中央氣象局前與氣象局人員合影,照片取自網路)

(日本政府發給的「洪水預.警報」研習班結業證書)

(前「台灣省水利局」已遷到台中,改隸為「經濟部水利署」)

註:因年代久遠以前的照片都已模糊不清或已遺失,採用的網路照片如有侵權,敬請見諒並告知取下。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tsamia&aid=162668592

 回應文章

寧靜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5/25 17:08
讚啦加油
samia(ytsamia) 於 2021-05-26 11:14 回覆:
謝謝耐心看完。

Charles Li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5/25 11:30

很珍貴的資料。

早期對颱風的預測,即使有氣象雷達,準確度還是差很多,我印象深刻,民國66年侵襲南台灣的賽洛瑪颱風,原是西北方向,突然轉向北方,早上九點多登陸高雄,來不及發佈停課,新聞報導說,強風大到小學生要抱著電線桿,才不被吹跑。

samia(ytsamia) 於 2021-05-25 11:36 回覆:
以前沒有氣象觀測衛星,只靠氣象雷達預測經常不準,有了氣象衛星後準確度就改善了,謝謝光臨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