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學教書而又在教育部任職的莊國榮,這一向都以語言粗鄙受國人注目。但竟粗鄙到為綠營站台時的那種放肆程度,恐怕連「新三寶」的另外兩寶都會覺得意外。
但仔細一想,台灣社會之所以能養育、存活莊國榮這樣的人,是有原因的,並非意外。
清代名士袁枚的《隨園詩話》中有一段記載:蘇州一位屠夫曾在門上刻有一副對聯:「仗義半從屠狗輩,負心都是讀書人」,這是對知識高於道德的直接指控。屠夫,沒有知識,但每每行俠仗義,有道德;讀書人,有知識,但往往鮮廉寡禮,道德薄弱。這兩句話有點憤激,但責備得痛快淋漓,故常為後人引用。
道德與知識的關係,中國古代哲學家有不同的認知與處理。有些人重道德,如儒家的孔、孟;他們認為道德屬於人的精神領域,不應該具有功利和實用價值。有些人則反之,如楊、朱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這一派人認為,堯、舜死了變成枯骨,桀、紂死了也變成枯骨,誰還理會他們的差別?所以做人要看重今世的利益,別想死後的事。
今天的台灣,政治人物引領風騷,他們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屬於廣義的知識分子。但是他們對權力和錢財的貪婪,對正義和規範的踐踏,對誠實和信守的蔑視,以及對敬人與律己的違逆,不照樣為所欲為,名利雙收,而且得到不少民眾的支持嗎?在這些人的「垂範」之下,「教化」之下,世風能好得起來嗎?
別只責備莊國榮,他在台上罵得起勁時,同台的人笑得好開心,大概暗自喝采吧!台下也一片掌聲,是表示讚賞和支持吧!
別只責備莊國榮,看看他的「老闆」杜正勝,中央研究院院士,負責「教育」全國青年子弟的「部長」,其言其行,比莊國榮又好到哪裡去?如依權力與責任的比例原則來衡量,他不是更不堪嗎?
也別只數落杜正勝,看看滿朝文武,凡是願拍馬屁、敢拍馬屁的,凡是願放棄做人做事原則的,凡是願同流合汙的,都可升官,都可發財,都可長保官位,而且可被「大老闆」評為「做得最好」。
嗚呼!風俗之厚薄奚自乎?繫乎少數人之心之所嚮也。嗚呼!國之將亡,必出「知識高於道德」輩之妖孽也。
大陸十年「文革」,造就了後來大陸人民的精神空虛,社會的價值錯亂,後之當政者彌補了二、三十年,現在還沒有復元。台灣的「文革」也有十幾年了,此間的「四人幫」何時倒台?何時能撥亂反正?如果有補救機會,要花多久時間?恐怕沒有人能說得上來了。
不過,後果是肯定可以預見的。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