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3/18 10:57:37瀏覽78|回應1|推薦0 | |
************* 一路玩到掛 ************* ~~~ 這回電影說了真話 ~~~ 導演:羅勃萊納──演員:傑克尼克遜/摩根費里曼──出品:華納影片公司 「Bucket List--一路玩到掛」, 是傑克尼克森和摩根費里曼兩個已無 「姿色」的老人家合演,但絕對屬於實力派,兩人都是曾得過奧斯卡的影帝。 說它是喜劇, 勉強可通, 其實它頗富哲理。沒想到的是, 進場的絕大部份觀眾是年輕人。當然, 去看電影的本來就是年輕人居多, 何況是匯集時髦尖端與新潮俊秀的信義威秀影城。
但是這部片子對年輕人來說, 似乎離透徹體會還早了些。 放映中途, 聽他們笑聲不斷, 感覺上總有點怪怪的。他們對電影內涵能感受到什麼程度 ?可能只是表層搞笑的部份?內裡一層究竟是什麼, 是否有了年齡之後, 才比較能夠感觸良深。 人生總在不知不覺的日常瑣碎之間彈指而過, 真正嚮往的事還沒沾到邊呢, 已經日暮西山, 長路將盡。回頭看看自己的一生, 相信絕大多數的人都有抱憾終身的感慨, 也很可能有悔不當初的遺憾。 而人生是沒有回頭路可走的, 所以在長路將盡之際, 只好安慰自己:還好了, 還好了, 至少體驗過愛情, 至少曾經在事業上出人頭地, 至少兒女已經長成且學有專精, 至少如今靠退休俸生活穩定--理由成籮成筐。 但是如果只面對自我, 而不須和另外的人應對時, 當真是感到心滿意足, 了無遺憾了嗎?我想答案很可能會來個大翻盤, 不論是緊摳預算的薪水族或是錢多到不知該怎麼洒的大富豪, 都有這份可能 。 奉獻了一生, 勞碌了一生, 壓抑了一生, 為了所有的責任和義務, 所有符合社會既成觀念和習俗的, 都做到了。而自我內心最嚮往最私密的, 卻付之闕如。 我們都在傳統的規則裡, 忽略了自我真正的願望, 故意不聽內在幾乎要吶喊的聲音。即使到了生命已無以為續的時候, 仍然自我蒙騙。把內心的嚮往說的並不重要, 也沒有必要。我們已經做了做人該做的一切。但是最心嚮往的那些呢?就讓它們深埋心底, 當作從來沒有閃現過, 當作那是一種不該有的、自私自利帶有罪惡感的狂想妄念。 人生任何事件, 都可以因為不參雜自我而顯得崇高, 最終可以因為這份壓抑自我而升上天堂。 難怪有那種笑話--天堂是最無聊的, 地獄才是可愛的地方。天堂是壓抑自我的大本營。
電影裡兩個已走近人生終點的老人, 回想自己的一生, 的確是糟透了頂。還有什麼情況是比這種完全牺牲、完全壓抑更不人道也不人性的生活? 在知道自己不久即將閉上眼睛永遠離開的時候, 才豁然於自己從不曾真正為自己生活過, 從不曾真正為自我完成過什麼, 那份沮喪該怎麼接受? 於是奮起直追, 趁著一息尚存, 彌補自我一生私密的願望。 不要以為那些「私密」是些什麼不可告人的事, 其中一項竟然只是可以「開懷大笑到眼淚都流出來」, 夠單純吧?也可見影片裡強調一個社會人經常把自我遺忘到何等地步。 影片裡的兩老, 重拾年輕的心情, 邁出步伐去尋夢, 為人生尋找一個更可能讓自我滿意的完結篇。 我們的人生目標都定位在追求偉大、追求超越、追求捨己為人, 那當然是很不錯的願景。除此之外, 誠實地面對自我, 和自我的一些小小奢求, 也未必須要羞愧。現代的年輕人, 是不是能有自我追求的人生而變得比較聰明? 誠實面對自我, 才能體驗到生活的可愛。這回, 電影說了真話。
|
|
( 興趣嗜好|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