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1/17 08:26:40瀏覽2249|回應7|推薦112 | |
***──────── 影 ────────*** 導演:張藝謀──演員:孫儷/鄧超/胡軍──發行公司:傳影互動
這回張藝謀所拍的「影」,將他從影以來所慣用濃豔飽滿色調的手法,澈底改變,成了黑白水墨畫素樸簡逸的風味。整部電影的畫面就像一幅幅聯接不斷的水墨畫,淡雅纖細或濃鬱厚重,輪番交替,倒也營造出相當不錯、別開生面的電影美學。想來張大導是位不願墨守成規的人,窮則變、變則通,如今色調再飽滿再華麗,也不過就是重複了過去自己把玩的手法而已,能夠別出新裁,來個新鮮亮眼的,才玩得有點意思。據說張藝謀本身是學美術出身的,這份表現還真不辜負他的所學。
內容說的是三國期間的一段故事,政治的事我們就撂過一邊別說,反正沾到政治了都是那麼回事,你爭他爭我爭,就想據天下為己有,稱君稱王稱霸,陰謀暗鬥打殺,只要安排得好,就是一部好戲。世界上無論哪裡的似錦江山,難有不引得那類英雄豪傑競折腰的。這部電影中的頭頭是「主公」沛王,想來國土不大,否則不會在宮廷大門一開之下就直接面對著江河流過,中國自古以來講究風水,大國小國都一樣,這麼直接面對江河,豈不連一點蓄氣養勢的空間都沒有,國運能有多長多昌旺,也是不言自明的了。他的敵對國佔領了他原先據有的錦州,但雙方兵力懸殊,也只好敷衍拖延,以待他日。
影片為什麼取名「影」?原來故事裡賣弄了一個自古就有的替身問題。古時直接稱這種替身為「影子」,也就是這部影片名稱的由來。作為替身的影子,本身不具任何價值,只不過是本尊的投影而已,在歷史上留不下名,也沒有誰對這種人物的存在真正在意。然而不論影子的價值如何,他對本尊的一舉手、一抬頭,甚至言語腔調和氣勢,都必須模仿得維妙維肖,讓別人真偽莫辨,才能達到替身的功效。
在這部電影裡,身為本尊的沛國都督,因為和錦州守將楊蒼(胡軍飾)的一次搏鬥中受了刀傷,幾乎成為殘疾之身,更是刻意訓練他這個影子來替自己復仇,所以這個影子替身除了日常動作之外,連武功都得了都督本尊的真傳。
相信不論古今男女,沒有誰會心甘情願成為替身的,會成為替身的先決條件,必然都有不得已的苦衷。這裡的影子,自八歲小小年紀就被綁架來作為都督的替身,心中對家中母親的懷念自不待言。
雖然在整體過程中明來暗往,政治上的權謀機詐變換不盡,但到終局,還是打破了歷來的鐵則,影子未必就是一個無足輕重的角色。在歷史的長河裡,什麼事都千變萬化,經常出人意料。這大約就是張藝謀有心把故事演繹一番的因由?還是張大導大權在握,根本上就有意將歷史上「影子」這個一向秉持著忍与痛的角色來個乾坤大挪移的翻轉?只有待你自己去觀賞之後,再下判語了。
張藝謀以水墨畫的風格將螢幕畫面強化暈染,表達得還真有力透紙背般的強烈效果,不僅僅是視覺上的,心理上也有逐層滲透濃郁的壓迫力。同時,在佈景上,「主公」沛王宮廷內一大塊一大塊的薄紗,框成一幅幅巨型龍飛鳳舞的草書書法,頗有匠心獨運的氣氛之外,視覺效果也十分惟美。而人物服裝的花紋也全是以濃淡墨色的間雜設計,很具創意。甚而將東方美學精神的精致點滴嵌放了進去,武功裡的八掛陣、陰陽互補以柔克剛的兩軍相接,看得人目炫神迷,也很具喜感。
即使戶外景物,由於全是非黑即白,如果光天化日,色調必定會過於強烈單一,所以藉著卜掛的說法:必須七日雨水沛公才能得軍利的理由,全片從頭至尾都是煙雨濛濛的景象,很自然的就從頭溼到尾,才最有利於水墨暈染的天色、雲靄、山形与河景的交融。
聰明的是,雖然一切全都水墨黑白化了,人物的肌膚仍以原色出現,這樣就更顯出人物的秀美或剛毅,猶如畫龍點睛。鄧超一人分飾二角,都督本尊和影子都由他擔綱。都督全場身著灰撲撲垂掛似的衫衣,象徵他內裡的詭詐陰暗和回不了頭的殘疾;飾演影子的則全身白淨,盡顯陽剛和單純。電影是視覺藝術,張大導為兩個不同的角色的外型做了最明確的安排,幾幾乎有一目了然的效果。而殺戮時鮮血仍以紅色噴濺揮洒,在黑、白与灰色當中,格外觸目心驚,殘酷無比。
張藝謀一手設計、掌控了所有的色調与氣氛,在他華麗飽滿色調行之有年之後來了一個物極思反,不過構想与表現都大膽、浪漫,出人意表,頗值稱許。本片在威尼斯演出時佳評如潮,在金馬獎上也獲得不少肯定。張藝謀果然寶刀未老,創新力仍然源源不絕,值得叫好。 |
|
( 興趣嗜好|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