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想 樂
2011/03/12 17:18:06瀏覽144|回應6|推薦0

***_______ 想 樂 ________***

 作者:楊 照──出版:天下遠見出版公司

 

 

讀過楊照不少專欄,思想活潑,內容紥實,一直印象深刻。

他很會講故事,專欄裡的文章,總是針對他即將要針砭的事說上一段先例或歷史上雷同的往事,然後才帶出主題,在文章將近尾聲的地方,才提出他自己的看法,有時這個總結甚至於只佔兩三行的空間。

而讀者因為先前有故事娓娓道來,等同於增加了一個評比的實例,就更能中肯地思忖他所針砭的事象。現在他有個專欄的題目就叫做「故事与新聞」。

這是很別出心裁的專欄寫法,也可以看出作者對於古往今來的歷史典故和時事之間,那份深廣的通達和融會。

2006年世貿中心書展,去聽了他對俄羅斯文學的概略介紹,對他的印象更好。他在文史方面的修養,不是僥倖而來,真是下過一番功夫。

這本「想樂」是先在報紙上看了序文,探討音樂的欣賞應該是純粹理性的呢?還是要加入自己的感覺和感情?

根據書中所述,純粹理性,就如同電腦分析一樣,樂曲都可以還原成一連串音符,也就是還原成高低長短音符之間的停頓、延長、對位等各種組合方式;而感性的欣賞則偏向於每個人個別的感受和認知,以及個人思考的方向和對於文史的修為。

楊照自己說,他根本就反對用任何固定的方式來欣賞音樂,也從不贊成用應該或不應該的態度來規範。賞樂可以有一點樂理的基礎來幫助了解,但是主要還在個人的感受,以及每個人自己的想法,欣賞音樂可以是十分個人的事。甚而「有時在這樣或那樣心情下所欣賞的同一首曲子,也可能出現很大的差別」。

這樣看來,楊照應該是贊成以「感性」為主,而以「理性」為輔的全方位態度來欣賞的吧。

序文裡介紹──「歷史和文學,正是楊照在音樂之外,最具心得的兩個領域」,不難想見,作者對音樂喜好的程度,其實遠在其他項目之上。

音樂直接憾動人心的魅力真是無遠弗屆也無人能擋。最近和幾位同是愛好美術的朋友相聚閑聊,竟然發現很多人的歌都唱得極好。繼續深談下去,原來當初大學聯考時,不少人心目中的第一志願居然都是音樂系,我也是其中之一。只因沒學過樂器,自知沒考上的可能,才改而投考美術系。不知算不算是對美術系的大不敬?

楊照說,通常我們說聽音樂,其實多半都是在聽歌。

曲和歌有什麼不同呢?歌就是指有歌詞的曲。因為有了歌詞,你聽的時候,自然而然的就把重心和想像都放在歌詞所表達的意涵上,因此對曲子本身的抑揚頓挫和曲調的走向,不會那麼專注、那麼敏感。如果對有歌詞的樂曲聽得越習慣,反倒會影響聆聽樂曲時的感受靈敏度。

此外常聽到「標題音樂」的名稱,何謂標題音樂?為什麼要有標題音樂?

他解釋說,所謂的標題音樂,簡單的說,就是在樂曲前面加上了標題。這個解釋有意思,真的簡單到不行。

標題音樂是音樂家的一種新企圖、新野心,他們希望所寫的樂曲除了音韻之美,讓聽覺得到充分美感之外,視覺的美感也能同時並重,讓音樂中也有文學的故事性。可又不至於像附有歌詞時那樣,把整個重心偏移。

以貝多芬最為人熟悉与稱道的「田園交響曲」為例,它不再像老早以前那樣,只標出第幾號交響曲或第幾號協奏曲之類的曲目,而是讓你有跡可循,隨著他所加的標題發揮你的想像「溪邊景致」「鄉人的歡愉聚會」「狂風暴雨」「牧羊人之歌」,來表現人們對自然景致的驚嘆、感恩与禮讚。

「聽者可以隨著標題對號入座。也為後世留下了再容易理解不過的精采音樂詩篇」。

而作曲家經常還在樂譜上標出某一小節某一小段裡,特別要表現的景象或感情,譬如「漸強」「漸弱」「愉悅的氣氛」等等,演奏的人就得遵循作曲家的說明文字來表現曲調的特色。

書名為什麼用「想樂」這兩個字?作者強調說「個人主觀感受的音樂,很難轉手傳給別人;相對的,用大腦思考過的材料,或許比較有機會可以提供別人聽音樂時候的參考,增加從音樂中找到意義的機會」。

換言之,在聆聽時不僅僅要認識音樂作品本身,更要認識作品背後的文化,也就是「那些音符以外的東西」。即使音樂的欣賞也離不了思想,如果什麼都不準備是不夠的。他本身愛樂如癡,也希望別人能在音樂之中享受到無盡的妙趣。而這種妙趣的獲得,其實是有方法的。音樂──尤其古典音樂,並不是一般人所認為的那麼難懂。

這些篇章原是為香港明報所寫的音樂專欄,五十篇之中,介紹了各種主要的樂曲類型、樂器的特質和音質特色,都是愛樂人深感趣味、深願了解的。

書中他概略地將樂曲大分為五大類來欣賞鋼琴獨奏曲、大提琴曲、小提琴協奏曲、鋼琴協奏曲和交響樂。每一個類別都有它們本身獨具的特質,演奏時的重點當然也不盡相同。

音樂會上鋼琴獨奏比比皆是,就是因為鋼琴是一種只憑一個人的十根手指,就可以操控製造出完美的聲音世界。鋼琴聖手李斯特的獨奏,琴聲的強勢、快速,甚至足以与整個樂團的聲響抗衡。

而貝多芬對於鋼琴音樂的貢獻還不只在作曲上,連製琴工藝的改進都要拜他所賜。貝多芬當時所寫的樂曲,早已超越他同時代的鋼琴所能表現的極致,鋼琴製造業不得不努力鑽研發明,才足以讓他樂曲中的要求完美呈現。

還有延音踏瓣的發明,使清脆而短的鋼琴音色有了長音震動的可能性,鋼琴由此幾乎可以拉長聲音來唱歌了。所以樂器的改進,也同樣引發作曲家更新更大膽的嘗試。

我們都知道,貝多芬這位樂聖,最後竟然耳聾了。在他發現自己聽力漸漸減退消失的當下,該是多麼難以承受的痛苦!但是他音樂的天份和熱忱不允許自己就此放棄。雖然作為演奏家的希望徹底破滅,他想盡方法多面向吸收,接觸教堂的聖樂、劇院的芭蕾舞劇和歌劇序曲等等,希望之後可以專心一致在作曲上發展才華。

也因為吸納了多方面的素材和養份,他反而更能夠全面向的綜合各種音樂的元素,創作出恢宏大氣、雄渾無雙的交響樂,像「英雄」「合唱」,都成為人類心靈上永恆的讚頌与歡唱。

他的耳聾不但沒有毀了他的天才,更發展出音樂史上重大的突破和改變,猶如在音樂的作曲及演奏形式上,引發了革命性質的顛峰与創新。當時的樂器還不及今日,有很大的改善空間。然而貝多芬已不再拘限在那些樂器的性能之內,他可以超越它們而聽見他心靈中的聲音,創作出遠遠超越那個時代的音樂。

這些,應該會令我們對這位曾經深受命運打擊的樂聖,更是尊崇有加。 打不倒的雄心壯志和毅力,成為後人永遠可以借鏡的楷模。

呵呵,看來我好像有點越說越興奮了。不過,你也不得不為貝多芬感動的,是吧?

其他方面,楊照介紹了大提琴酣厚低沉的音色之美,最是熨贴人心;小提琴的高越嘹亮,有如王者之聲;舒曼「夢幻曲」的來由;蕭邦永遠心懷波蘭故土的悸動;莫札特不為人知的歡愉和憂鬱等等。書中這些實例的穿插,一方面提高了閱讀時的興味,同時也消弭了樂曲和音樂家背後,那道与我們有點時光隔閡的歷史鴻溝,當然也就讓讀者在欣賞時可能更加投入,甚至喜愛上所聽的樂曲。

「了解樂理會有幫助,明白樂曲結構會有幫助,感受樂曲背後作者生命与思考也會有幫助」,這些正是楊照具體說明及提供我們參考的──更深入也更全面來聆聽音樂的基礎。

難能可貴的是,整本書裡所提及的常識和領域,都能以簡易優美的文字來敘述說明,讀者在酣沉於音樂氛圍的同時,又沐浴著文字的薰風,不得不說,是非常愉悅的閱讀經驗。

 

( 興趣嗜好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chungho@guest
Re: 想 樂
2011/04/01 20:29
拜讀!我以為聽歌聽曲都是在欣賞「旋律」/甚至欣賞美術作品也在聆聽調性! [版主回覆04/01/2011 22:07:51]

歡迎畫家朋友!

旋律當然是歌曲的靈魂,有人喜歡精研,就有許多話好說了。

怎麼說法其實都無妨,就和作畫一樣,怎麼畫都行。

最根本的就是那點喜愛之心,可以容納一切,可以美化一切。對吧?

ynn


米琪林@guest
Re: 想 樂
2011/03/16 12:47
我覺得愉悅而有趣的,是楊照寫想樂,而格主寫楊照的想樂,當然也是格主的! [版主回覆03/16/2011 13:11:06]

你這個句子, 讓我想起以前英文裡套子句時的情形,

句子裡用另一個子句來解釋前一個子句的意思.

喜歡看翻譯小說吧?

的確, 之所以寫楊照的想樂, 必是心有戚戚的同感共鳴,

不過他對古典樂的知識可比我豐富, 我只是純粹的喜歡而已. 學理是談不上的.

ynn


村逸@guest
Re: 想 樂
2011/03/16 11:28

歷史和文學,正是楊照在音樂之外,最具心得的兩個領域>

我想很多人有這種體驗與心得。

感謝分享並祝福!

[版主回覆03/16/2011 13:05:13]

真的, 這三樣似乎是氣韻相通, 很多人都對它們喜愛得不分軒輊.

知道你也是樂迷, 你的照片就已等同於宣言了.

ynn


Kerry@guest
Re: 想 樂
2011/03/14 23:13

主要還在個人的感受,以及每個人自己的想法,

欣賞音樂可以是十分個人的事

隨著年齡 和 際遇不同 ,對音樂的感受

會有不同的感動

我喜歡浪漫的蕭邦 百聽不厭

 

[版主回覆03/14/2011 23:43:38]

你還有專屬的哦, 我都聽都喜歡, 也是時時隨心情而定.

而有些樂曲, 聽了心情一定會high起來的, 就成了我的安非他命.

每逢低潮, 聽聽立即見效.

對這些會作曲的, 會彈奏的, 會唱的, 都心嚮往之, 也都引為知己,

當然是我認得他們而已.

最近出了李翰祥的樂曲, 他是我們自己的作曲家, 也有不少好作品哦.

ynn


寶人@guest
Re: 想 樂
2011/03/14 21:51

對創作者的背景有多一層的了解,

確實有助於欣賞作品,也更能體會當中的美感。

不過有時憑直覺去領略也很有趣,

沒有框架,只有赤子之心(或無知的心)。

[版主回覆03/14/2011 23:47:22]

楊照的個性是喜歡研究的, 至於我, 最多是好奇.

所以我聽音樂正是你說的---憑直覺去領略, 也一樣能得其真髓吧?

只是多了解一些也是趣味, 這就是我愛看書的原因.

ynn


Vincent@guest
Re: 想 樂
2011/03/12 22:40
嗯!我也喜歡楊照的文章,他的古典音樂修養的確很好,我也聽過多次他在富邦講堂的人文課程。 [版主回覆03/13/2011 18:26:58]

果然興趣相近.

我是看了這本書才知道楊照迷古樂. 看來你靈通得多.

你也喜歡古典樂吧? 我是什麼都喜歡, 自己哼不成調也樂.

y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