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5/17 18:41:01瀏覽502|回應10|推薦0 | |
───「對 決 人 生──解讀海明威」─── ─── 作者:楊照──出版:麥田 ───
這個世界上,喜歡海明威作品的人可能相當不少,想來各國都不乏有類似這樣的解讀吧。而楊照的寫作,我一向喜歡。他很理性,同時又感情豐富。閱讀一本書,有很多情況是如果不因感情的深重,根本無以設身處地的設想作者的心情,對作品也就難以深入體會或理解。也就是根本無緣進入寫作者的內心世界。 雖然看不看這本解讀,都一樣知曉海明威是何方神聖,然而在閱讀之下,更感興味濃厚之外,對這位美國數一數二的名家,也增添了不少知性的或趣味性的認知。
像楊照所寫的「想樂」,固然有十分理性的評比,然而可以看得出來,最初的欣賞,完全基於他對音樂的熱愛,而後才是理性的闡述和分析。 因了這份熱愛,才進入了解之門,並不是純學術性的觀點和評析而已。當然,任何人只要是能夠深入淺出,舉例滿滿的解說音樂、繪畫或文學作品,最初始的動力,必然都出之於熱愛。這幾乎已是毋庸置疑的動機。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裡,時時都佩服楊照能把海明威的作品讀得那麼透徹,以「鞭辟入裡」來形容絕不為過。而他自己也說,他是讀過一遍兩遍無數遍之後,才能夠真正體會理解而得其真髓。
誰說不是呢?很多作品,我們第一次讀它時,無可避免的就是在讀一個故事,同時欣賞作者說故事的方式、看作者文字表達的能力。你能夠在第一次閱讀時抓到的重點越多,也就表示了你博覽群書之後的深厚底蘊。然而,作者隱藏在字裡行間的隱喻和意圖,之所以如此表達的原由和來龍去脈,甚而他開宗明義所設定的主旨,是否都能在第一次閱讀的當下,不但一目了然,並且「得其真髓」?那可就難說了。
有些作品硬是得一層層的剖析之後,才有更深一層的領會。也可能經驗多次的閱讀之後,你把作者自我的人生經驗、平生喜好,全揉進你閱讀的印象裡,那時你才豁然,為什麼作者會把一件眾所週知的事,寫成完全另一種面貌的深層因素。
楊照在這本「對決人生」的解讀裡所做的,就是這樣的解析和追蹤,範圍和面向既寬廣又明確。把海明威的生平、他所結交的朋友、他所崇慕的英雄模式,都集中之後,再強力聚焦在他人格裡特別喜歡「對決」的那份昂揚鬥志的特色。 這位性格鮮明的海明威所最擔心的是,「連個像樣的敵人都沒有」「受不了敷衍混日子,沒有挑戰,沒有危險」,這種喜歡對決与冒險的個人特質,巨細靡遺地從書中文字裡汨汨而出,方便我們統覽海明威內心縱橫曲直的理路。也讓我們對海明威作品的內涵更容易理解透析。
海明威寫戰爭、寫鬥牛、寫拳擊,充份表現了性格上陽剛的氣質。而他的實際生活裡,也對這些活動熱衷癡迷。甚至於「會在奇特的情況下,神來一筆用上奇特的棒球典故」,楊照說:「如果你對拳擊和棒球一無所知的話,很多精彩的意念可能就接收不到。」
海明威獨特的寫作模式,至少影響了兩三個世代的寫作人。精簡、少用形容詞是他一貫的主張。很早以前就在別處看過,他是站著寫作的,原因就是強迫自己寫得越精簡越好。因為站著很快就累了,不可能像坐著時那麼有耐心而可以慢慢蘑菇。
他喜歡文章整體的氣勢,遠勝於細部的雕琢。他總是把複雜的句子拆開來,還原成簡單的句型,沒有抝口的語法、沒有子句包子句的複雜句型。只要認識字,就沒有讀不懂他作品的道理。 甚至,他還會把初讀自己稿件時認為寫得好的、美的部份特意挑出來,然後予以剔除。原因也不過就是但求整體的氣氛和走勢,絕不要用裝腔作勢的寫法來討好讀者。還真是硬不信邪的固執。
十九歲的海明威自願從軍,遠赴歐洲戰場。「戰地春夢」就是寫他自己對戰爭最初的親身體驗。然而被拍成電影之後,在我看來,不過是一部普普通通、陰柔味十足的愛情片而已。尤其當年擔綱的男主角是洛哈遜,脂粉氣濃重,就更抹煞了他想表達對戰爭遺禍的刺激。
認識海明威和他的那個時代,以至更深入地讀懂他的作品,這本「對決人生」都算得上是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書。其實沒有哪一位寫得好的作家,可以讓人第一眼就對他的作品瞭若指掌。但是若能對他本人的生活背景了解得多一點,對他的時代背景認識的深廣一點,肯定比單單閱讀某一本文字書寫的表面,可以有更多的意會。
許多「原來如此」的恍然大悟,就夾在楊照這份深入淺出的解讀裡面。他書中涉及的解釋既多且廣,甚至論及中國作家、歐美作家,時間則兩次世界大戰都有述及。為的就是要讓讀者有更寬闊的視界、更多迴轉的空間,好整以暇地真正認識一下,那個我們以為早已經熟悉不過的海明威。
閱讀此書之後,很引起我再細讀海明威「老人与海」的興趣。尤其是經過解讀人楊照自己說的,譯筆直接模仿海明威的獨特語氣和句法的新譯本。 目前市面上已有的譯本,依楊照的比對,認為都譯得太美太理想化,而缺少了原著裡那種直率的、緊迫的,卻毫不修飾的文彩和句法。他認為譯者都太有學問和修養,能用的字太多了,而海明威的用字,則淺白之外還是淺白,沒有任何花俏,幾乎就是直言直語的那份爽颯。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自身的人生對決裡最後一次表白,書中的老漁夫,寧可被打敗也不願意服輸,明顯的正是海明威自己的那份傲骨。最後的畫面大家都還記得──老漁夫綁在小船上帶回來的,不過是被鯊魚噬咬吞食後所剩下的一副巨大魚骨,儘管早已沒有了實質上的身價,但那還是一種「鬥得過你」的硬漢徵象。儘管近三個月的海上風浪裡,孤獨与寂寞自始至終隨行,然而勇氣与幾近乎冥頑不靈的決心也一直時時同在。 或許你我的人生,也可以這樣的態度來對待。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