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6/11/27 01:34:17瀏覽12452|回應3|推薦74 | |
演員,顧名思義是演別人的故事.但是有些演員卻得到機會演演自己,我講的不是自傳,因為這裡說的「自己」其實是他們在銀幕上的形象,不是真的自己.並不是每個演員都有這種機會,只有那些有比較特殊的銀幕形象的演員才有這個榮幸,因為他們可以給電影加上令人玩味的一面. 以下是幾個有趣的例子: (一)電影《幻影英雄》(The Last Action Hero,1993年)裡的史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 史瓦辛格在電影裡是個打鬥片明星,他演戲中戲的一個警探,史瓦辛格的銀幕形象神勇的離奇,劇情都是過分虛假,這個電影裡的人物真假互通可能是拍片人回應說這一切都是為了娛樂而已,不要太認真了. 戲中戲的警探史雷特(Jack Slater)戲裡倒過來進入戲外人生得以和史瓦辛格同台,他發現如果史瓦辛格遭到異外,他也會跟著消失,還得想法去保護史瓦辛格不讓他受害.史雷特同時也嘗試到真實人生裡的各種苦痛,是不是史瓦辛格想通告影迷他也瞭解我們日常生活裡的各種煩惱? (二)電影《變腦》(Being John Malkovich,1999年)裡的馬克維奇(John Malkovich) 馬克維奇的銀幕形象比別的演員詭異,他的角色似好似壞很難捉摸,讓人很想知道他腦袋裡到底在想什麼,這應該是拍這個電影的動力.電影裡的人發現他們經由一個特別入口(portal)可以去探討馬克維奇奇怪怪的思路,電影裡的馬克維奇自然非請他親身演出不可. 有趣的是馬克維奇在電影裡也得到機會通過那個入口,真正的馬克維奇得到機會和我們影迷們一起去探討「演員」馬克維奇的心路歷程. (三)電影《冷凍的靈魂》(Cold Souls,2009年)裡的吉馬蒂(Paul Giamatti) 電影裡的吉馬蒂發現有一家公司可以冷凍你的靈魂,由此幫你免除生活的一切恐慌,憂慮.不幸的是在冷凍過程中出了差錯,逼他去找回他的靈魂.吉馬蒂的常常演憂心忡忡的角色,他想追尋一個安憂無慮的人生也很合理. (四)電影《瞞天過海2》( Ocean's 12,2004年)裡的威利斯(Bruce Willis) 這個沒有前面幾個例子的深度,算是噱頭式的客串.有趣的是電影裡有一幕威利斯問演塔絲(Tess Ocean)的羅勃茲(Julia Roberts)「丹尼在那裡?」.這句話的問題是戲裡的威利斯並不認識塔絲的先生丹尼奧森(Danny Ocean),那麼他問的是誰呢?原來他問的是羅勃茲現實生活裡的先生丹尼摩德(Danny Moder),羅勃茲回答「丹尼工作在身.」指的也是她的真正先生.這種無傷大雅不影響劇情的玩笑,大慨是演員們忙中取樂的招術.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