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11/08 00:07:02瀏覽2007|回應1|推薦95 | |
小時候父親買了留聲機,順便買了一些古典音樂唱片,所以我也可號稱聽古典音樂長大的,不過我從小的興趣主要在小說和電影,聽古典音樂只是隨著父親附會風雅,日後我傾向於聽西洋流行音樂,對古典音樂越離越遠存屬外行.但是偶爾在電影裡聽到導演們適當的配用古典音樂仍然會讓我豎起耳朵,隨著劇情而陶醉其中.在這裡舉個兩個印象較深刻的例子來談談,先聲明一下我對古典音樂的歷史和用語是外行,錯誤在所難免,請包涵並指教. (一)電影《前進高棉》(Platoon,1986年)最後一幕的配樂讓我心動,感覺是古典音樂不過不知道曲名.我看電影一向看完所有工作人員名單才離座以示尊重,但是電影的配樂不只一首,無法從那名單裡分辨誰是誰,當時沒有網路可立即查詢,不久就忘了這件事. 我平常開車時習慣聽AM的談話節目收集一些有的沒的資訊以自娛(請看我部落格的副題就知道我的意思),有一天下班回家時一時興起轉到一家FM的古典音樂電台,剛巧碰上他們正在播放《前進高棉》電影裡的那首曲子,得知曲名是《絃樂的慢板》(Adagio for Strings),作曲者是山姆爾巴柏(Samuel Barber).山姆爾巴柏何許人?我果然是外行,完全沒有印象.回家後查出他是二十世紀的古典音樂家,1981年才去世.這支曲子有個有意思的「插曲」,可拿來解釋為什麼當時那麼吸引我.1938年美國NBC交響樂團請當時義大利名指揮家阿圖羅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來客座指揮演奏這首曲子,第一場排演後阿圖羅托斯卡尼尼當場讚嘆「簡單而美好」(Semplice e bella).這個評語使我想起以前有個內行朋友告訴我一首古典音樂「曲雖長大並不難解」,我聽了那音樂後卻是一頭霧水,一點也不解,有個美國俚語「that's easy for you to say」可以很適當表達我當時的心情.大師說《絃樂的慢板》「簡單而美好」,難怪我這外行人也一聽就喜愛. (二)電影《時光倒流》(Somewhere in Time,1980年)的主要配樂也是一聽就入耳,但是真正挑起我對那首曲子的好奇心則是另一個我很喜歡的電影《今天暫時停止》(Groundhog Day,1993年).這兩部電影都用了一個曲名很長的古典音樂:《以帕格尼尼為主題的狂想曲的第18個變奏曲》(The 18th variation of Sergei Rachmaninoff's 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我好奇之下研究了一下這個名字的由來,意外的發現《今天暫時停止》的男主人翁後來演奏這首曲子給大家聽的原因. 話說1820年義大利小提琴家尼可拉帕格尼尼(Niccolo Paganini)創作了24首小提琴獨奏隨想曲,1934年俄國音樂家謝爾蓋拉赫瑪尼諾夫(Sergei Rachmaninoff)以尼可拉帕格尼尼隨想曲的主題創作了24首鋼琴和交響樂變奏曲,其中的第18號變奏曲因電影《時光倒流》用為主要配樂而流行於世(意思是非古典音樂迷從此也知道它). 當初看《今天暫時停止》發現男主角彈的鋼琴曲與《時光倒流》的配樂一樣時,我以為只是導演碰巧也喜歡那首曲子,其實沒有這麼簡單.要了解其中奧妙先要知道什麼是「變奏曲」,網路上找到的定義是「一種樂曲的結構形式將樂曲最初呈示的主題不斷地反覆,在反覆的過程中有變化,變化可以產生在在和聲、旋律、對位、節奏上,也可以由不同的配器方法在音色上求變化.這種變化就是主題變形,或叫「變奏」.變奏的次數不固定,可以變奏任意多次.」這個定義如果套用在「人生」上,不就是電影《今天暫時停止》的主題嗎?看來導演借這首曲子想要更清楚的向觀眾點明電影的真義. 至於為什麼選用第18號變奏曲?我在網路上找到一位音樂修養高深的影迷認為,第18號在全部24首變奏曲裡最有令人陶醉的特質,最適合那時的情景.這個分析超乎我的音樂理解能力,只在這裡提供給大家參考. 最後順便提一下,我上網找到尼可拉帕格尼尼的隨想曲,發現是也是一首耳熟能詳的曲子,但是我這個外行人聽不出它的主題與謝爾蓋拉赫瑪尼諾夫的變奏曲的關連.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