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1/26 02:19:08瀏覽513|回應0|推薦18 | |
我從小憤世嫉俗所以特別喜愛1960-1970年代流行的以「anti-hero」為主題的電影﹐「anti-hero」這個名詞望文生義是「非英雄」﹐其實是指不合傳統定義的英雄﹐可稱之為「非典英雄」.這些電影有許多都有大名星傑克尼可遜(Jack Nicholson)的演出,應該是因為好的導演都知道如果選對演員,導演工作就已完了成百分之80(80% of directing is casting),傑克尼可遜私下是個不受社會禮俗規範的人﹐所以有這種角色通常不作他人想. 傑克尼可遜說過演員像是顆炸彈﹐如有膽量在戲中引發這炸彈就能吸引觀眾投入劇情.這樣的觀點加上他的特殊個性來演非典英雄自然出神入化﹐其中最有名的應該是1975年的《飛越杜鵑窩》(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他因此片首次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而聲名大噪,其實在此之前他已經演過多次類似的角色﹐其中較突出的是1970年的《天涯浪子》(Five Easy Pieces)和1973年的《The Last Detail》(中文譯名不詳,網路上看到《最後的細節》,除非是有我沒有體會到的雙關語(pun),這似乎是誤譯,「Detail」在此是勤務的意思,「最後」是因為主角即將退伍).這三個電影各有一段經典片段給我深刻印象,在此願與大家分享. 《天涯浪子》是一個浪子尋根不得的故事.電影最精彩的一幕是在一個小餐館裡,傑克尼可遜要一杯咖啡和兩片土司.女侍者說菜單裡沒有土司這一項﹐要就點三明治.傑克尼可遜覺得沒有道理﹐兩片土司有什麼大不了的﹐但是女侍變得很不耐煩(我曾在餐館打過工﹐知道老闆最恨顧客換菜,倒是了解她的心情)﹐他就說這樣好了﹐我點一客雞肉三明治﹐但是你叫廚房不佐料放一邊﹐你上菜時雞肉留給你自己﹐這樣子我有了土司﹐你也沒有違反規定﹐不是兩全其美嗎﹖女侍聽了很不高興﹐大聲說你要我留著雞肉?傑克尼可遜對她的態度非常反感﹐就說你可以把那雞肉夾在妳兩腿中間.女侍受了污辱大怒指著牆上「不准替換」的看板說你有沒有看到那個告示﹖傑克尼可遜說那你有沒有看到這個告示呢?說完舉手將桌子的杯子和菜單全部掃到地上. 《The Last Detail 》敘述一個海軍小兵犯了偷竊小罪﹐卻因惱怒了上司的老婆而被判八年重刑﹐當押解他去服刑的兩個士官知道詳情後﹐決定讓他在入獄前能高興一下﹐其中包括帶他去吃他最喜愛的漢堡包﹐他咬了一口後有點失望﹐押解他的傑克尼可遜就問他什麼地方不對﹐原來這小兵最愛的是乳酪溶化在熱的肉餅上的香味﹐但是這個肉餅卻不夠熱聞不到那香味.這小兵雖帶罪在身其實天性溫和﹐不願為這種小事惹麻煩,傑克尼可遜卻說這種態度不對﹐如果餐館沒有做好事情﹐顧客當然有權叫他們改正﹐馬上招來侍者讓他們重做一個熱噴噴的漢堡包.當小兵吃得心滿意足時﹐他也高興的點頭稱是. 《飛越杜鵑窩》敘述一個罪犯假裝有精神病﹐混進療養院以為可以過舒服的日子﹐卻碰上一個冷酷而喜歡折磨病人的護士長.話說美國職業棒球冠軍賽是一件大事﹐決賽開始那天院裡神智尚清楚的都想看電視轉播﹐護士長卻說那時段剛好是病人修養的時間﹐不能有雜音更不用說看電視了.其實神智清楚的病人都想看球賽﹐神智不清的對外界茫然無知也無所謂靜心修養﹐但是護士長不願變通.一番爭執後護士長假意讓步﹐建議大家舉手表決﹐但是數票時她卻把眾多神智不清的沒有舉手的病人也算在內﹐所以雖然沒有人反對﹐但是知道能舉手的還是少數.傑克尼可遜受了玩弄非常氣憤﹐幾乎不能自己.這時他腦筋突然一轉﹐面對著黑漆的電視螢幕竟自說自話的轉播起球賽來了﹐他的單口相聲越講越興奮﹐感染了其他病人﹐大家都圍在電視前為假想的精彩球賽鼓掌歡呼起來. 前面所說的三段影片裡《飛越杜鵑窩》的片段給我印像特別深刻.我唸大學時同房的陳昭良有一天拿一本書給我看﹐並說「你看﹐現在存在主義風行﹐什麼事都扯上它了﹗」一看之下原來是猶太裔心理分析家維克特佛蘭克(Viktor Frankl)的名著《 從集中營到存在主義》(中文書名譯自德文原名﹐這本書的英文版名後來改為《Man's Search for Meaning》)﹐它敘述維克特佛蘭克在納粹集中營的苦難經歷和心得﹐他說你可以剝奪一個人表面的自由﹐例如不讓他活動﹐不讓他跟人交談﹐限制他吃飯喝水等等﹐但是你無法剝奪一個人最終的自由﹐那就是他決定如何應付這個苦難環境的自由﹐我每次看到或想到《飛越杜鵑窩》裡看棒球的片段,就想起維克特佛蘭克所說,心中總是湧起一股莫名的感動. 這三個片段所表達的雖然不完全合「禮」,但是點出傳統社會有許多不合理的道統和成規﹐有權勢的人可以藉此來欺虐軟弱大眾﹐我們不必處處忍氣吞聲﹐遇事還是應據理力爭不要輕易屈服.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