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誰來裁判一本書的真義?
2017/11/12 00:27:57瀏覽1492|回應4|推薦80
最近讀了一篇有趣的書評,以下是我的感想.

這篇書評討論2009年出版的《How to Talk About Books You Haven't Read》,書評人是義大利作家伊克(Umberto Eco),他最有名的小說是《The Name of the Rose》,1986年改編拍成同名電影.

《How to Talk About Books You Haven't Read》的作者是法國作家貝雅德(Pierre Bayard),這本書的主旨是要說明一個人可以和人談論沒看過的書,而能不被拆穿.他在書的前頭提到他對三本書裡某一段的銓釋:(一)依克的《The Name of the Rose》,(二)英國作家格林(Graham Greene,已去世,另一個有資格但是沒能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的《The Third Man》,(三)英國作家羅吉(David Lodge)的《Changing Places》.貝雅德在書尾點出前面所說關於那三本書的銓釋有錯誤,他的目的是要看看有多少讀者能察覺,如果大部分讀者都沒有察覺,就證明一個人的確可以假稱讀過某本書,只要講的符合一般人對那本書的了解就不會被拆穿.

有趣的是書評人伊克說他初讀貝雅德所說那一段時馬上察覺有關《The Third Man》和《Changing Places》的錯誤,卻對自己所寫的《The Name of the Rose》的錯誤毫無知覺.伊克先把這疏忽歸罪於讀那篇文章時可能不夠專心,他接下來說同一段文字本就可以有不同的詮釋,貝雅德憑什麼認為他所「編造」的不是作者的原意?貝雅德認定的原意可能只是眾多讀者的共同的誤解?

伊克所說有點道理,問題是伊可已經同意貝雅德所說的誤解的確是誤解,只是他自己沒有馬上察覺,我原先覺得他的說詞像是狡辯,不過我曾讀過一位作家(一時記不得名字)說書一旦出版,有多少讀者就會有多少不同的版本,不需要去尋求標準解讀,也許伊克也認為書一旦出版了,它們就屬於讀者,即使原作者也不能做裁判?我用問號因為根據他所說,這是我的解讀,誰知道他的真正意思是什麼¯\_(ツ)_/¯.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izenwu&aid=108998960

 回應文章

Cliqueyi 克莉伊 AvaG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1/05 05:37

吳先生寫的這篇很有趣 , 像是一篇作者跟世界的對話紀錄  。文章不也是溝通聯繫的方法之一嗎 ? 如果有一個高智商人卻沒有人群認證見證,  應該也是種浪費吧?

一本書可以有各類讀者不同的見解也很好,  但是我覺得一個人可以和人談論沒看過的書,而能不被拆穿 , 應該是另一方的無知跟盲目吧!?


吳怡仁(yizenwu) 於 2018-01-06 05:59 回覆:
我覺得你講的有道理. 謝謝.

一畝桑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11/12 17:13

一首詩的原意只存作者心中,

讀者的不同解讀是很自然的事。

吳怡仁(yizenwu) 於 2017-11-13 00:33 回覆:
說的很對.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11/12 14:32

「書一旦出版了,它們就屬於讀者」~~這句話說得太好!....優迪園中的文章,亦復如是,哈哈哈

祝週日愉快!

讚啦

吳怡仁(yizenwu) 於 2017-11-13 00:32 回覆:
確是如此.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格主分享
2017/11/12 05:55
特別上網找了一下,看到這一篇,順便推薦 - 我待會再回來。
Shares

Hilary Mantel
Sunday 6 January 2008 10.46 AEDT F
吳怡仁(yizenwu) 於 2017-11-13 00:32 回覆: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