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禪定原有九次第,而我粗分三次第
2013/09/19 15:24:09瀏覽210|回應0|推薦0

真佛依怙主  蓮生法王開示

 

禪定原有九次第,而我粗分三次第

第一,心念如瀑布。
第二,心念如朝浪。
第三,心念如平靜湖面。」

禪定    錄自蓮生活佛開示  語語昇華

心也是一樣的,你不去注意它,就不知道你的心亂跑,一去注意,才發覺你的心抓不住。所以你要修幻觀法,先要心定,你能夠開始注意你的心,這個時侯是「初住」,心開始要住、要定下來。

一下子你就不定,不定以後,你覺得你的心都跑掉了,要再把它拉回來,把心專注在這裡,這就是「續住」,讓心繼續再住下來。

但是繼續不久,心又跑,你再把它拉回來,慢慢進入的第三種狀況叫「迴住」,再拉回來。「初住」、「續住」、「迴住」,以後會比較穩一點,叫「穩住」,稍微穩一點。但這穩也不會穩太久,最多十分鐘。你能夠對一樣東西專住十分鐘的話,就很了不起了!

十分鐘,十分鐘很快就沒有了。我坦白告訴大家,你唸《高王觀世音真經》一下子你就念完了,你什麼時候能夠完整的唸一篇《高王觀世音真經》?你完全每一個字都唸得很清楚,念頭都是在字上、在佛號上。我問你,你在唸《高王觀世音真經》,那麼短的經文裡,你的心什麼時候完全專注?是不是你偶爾唸到這裡,心又想到別的呢?你自己想想看,你幾時唸了一遍完整的《高王觀世音真經》?

你以為我們拜《大悲懺》,大家都專心一致在拜?告訴大家,你能夠拜一頁已經不錯了,你的人雖然在拜,心都不知道在哪裡?你在唸這個經文,明明唸過去了,哎!都不知道,都忘了,到底唸了沒有?因為你心不在那裡。

住心非常重要的,到最後要到什麼程度呢?到最後叫「寂住」,很寂靜能夠住下來,把你的心變得很寂靜,能夠住下來,還不能讓它有昏沈的現象。有很多人到了「寂住」的境界,認為我已經住了,為什麼呢?因為你已經睡著了,你進入睡眠狀態,卻以為是一種禪定。

有很多人以為這樣一定下來,「時空皆忘」,時間都忘了,空間忘掉了,哇!我已經禪定了。他出定以後好高興:「我已經真正能夠禪定了」。其實你已經失去警戒心,連警戒心都沒有。你剛才是在禪定沒有錯,但是卻睡著了,這並不是禪定的現象。

而且你睡著的時間很奇怪?明明你只有睡五分鐘,明明覺得五分鐘,但是又感覺很長。一醒過來,怎麼才五分鐘而已?我以為睡半個小時或者一個小時。是會有這種感覺,但這不是「寂住」。

所謂真正的「寂住」,是你保有你的警戒心,不是「昏沈」,也不是「掉舉」。真正的那一種心能夠定的狀態,是很難去拿捏的。一個行者對禪定的問題要非常的注意,他有心的狀態一共有九個,九次第心的狀態,相當困難的。

你要真正進人最深的大定裡,又能夠保持清晰的意識,不昏沈、也不掉舉,而且心能夠專注於一,那種入三摩地,真的是不簡單。

一般凡夫不注意他自己的心,連「住」都沒有。心本來就是飄飄盪盪的,看到這個想到那個,看到那個想到這個,從來不停的。你能夠真正碩究自己的心,能夠定下來,就已經是「初住」了,算是開始了。

「初住」、「續住」、「迴住」、「穩住一、「寂住」,最後到了最深的意識裡。以後要介紹幻觀法,要講求專一的一種禪定。你注意、專一的在修法,專一的在禪定之中,就會產生一種力量出來。

今天不管你講什麼法,那洛巴成就六法,講了拙火法、靈熱法,也是要講禪定,再接著講幻觀法,禪定更加的深。

 

專住、寂住與無住                               錄自蓮生活佛開示  虹光大成就

 

禪定入三摩地,在佛教的好幾個宗派裡面,都是非常重要的。禪定之中,有很多的干擾,使你不容易真正的入於定中。其中有三個干擾的現象是非常明顯的﹕

禪定三毛病

第一個,打妄想。你明明想要定,但是妄想從來就不會停止,一坐下來,一直打妄想到結束,這其間根本連一個什麼叫做「定」都不知道,連一個清楚的念頭都沒有。也就是,你一坐下來就開始妾想,一直到金剛鈴一響,你巳經想了那麼多事情,這個就是打妄想,你從來都沒有定,連一分鐘的「定」都沒有。

第二個,昏沈。一開始入三摩地,你就開始睡覺,睡到金剛鈴把你搖醒了,你還說﹕「怎麼搞的?睡得都不夠!」,這是昏沈。反正不管怎麼樣,開始打坐入定了,你就準備睡覺了,一開始入定,你的頭就開始釣魚,而且還打呼,一直到金剛鈴把你搖醒,這就是昏沈。

第三個,散亂。你越想入定,它越不能定,一下子想東,一下子想西,覺得情緒很不寧﹔不坐還好,一打坐就越坐越煩,根本就是心浮氣躁,這就是散亂。
這三個毛病都要克服,而且要看師尊在書裡面所寫的「如何入三摩地的方法」,慢慢地學習,慢慢精神專一,體會到你在入三摩地的時候,你的心是住在哪裡?

專住

有很多人分析這個心,在禪定中有九住心。在禪定當中,分成九種心,其中有一種,叫做「專住」。什麼叫專住?你的心已經能夠定在本尊的臉上,或者定在本尊的咒字上而不移動,這就是專住,就是精神統一。

寂 住

你的心,可以到什麼程度呢?可以到「寂住」。寂住,就是你的心已經寂滅,定在一種寂滅的狀態,就叫做寂住。

無住
你的心也可以變成「無住」。你的心已經沒有了,「住」在哪裡都不知道,但是,這不是睡覺,這時侯還是歷歷分明,也就是你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以前我講過「禪定」就是在睡眠和清醒之間,不是叫你睡著了,也不是叫你完全清清楚楚醒著。醒著跟睡眠之間,就叫作「定」。這時侯的心,假如是到無住的狀態,等於你跟宇宙的心合一了﹔寂滅的心,還剩下很微小的一點意識﹔專住的心,你至少能夠定在一個目標上面。

定的重要

定是很重要的,因為唯有在定當中,你才能夠清楚明白地看見你自己的明體,跟本來的面目。所以,禪定在很多佛教的宗派裡面是非常重要的。六度當中的禪定,就是內在實修的功夫。

心不能定,怎麼辦?

你假如碰到昏沈、散亂、打妄想,怎麼辦呢?不如起來運動,或者作大禮拜,或者唸經,或者作懺悔、作迴向,都比你在那邊白白坐著還好。因為,假如在入三摩地中,你不能定的話,那是白浪費時間,不如唸經,作懺悔,作大禮拜,運動一下。等到你的心定下來,覺得心可以凝住了,你再來作「專住」的功夫﹔然後進到「寂住」﹔到最後進到「無住」的這種狀態。

望大家能夠明白入三摩地的重要,以及它的訣竅。

 

 

進入諸天的禪定                             錄自蓮生活佛第193文集  牛稠溪的嗚咽

「禪定也是有次第,這是修持的過程,經過了長久的修持之後,就可以輕易的進入甚深禪定了,但,這一段次第過程,大略分之如下。」

「初住」──心只有些許穩定。只一回兒,心便想到別處去了,你注意到心的漂浮,可將心找回來。注意心念,又散失,又注意,又散失,如此反覆。
(初住的現象,人人一樣,不算是過失。) 

「續住」──反覆練習注意心念,把散失的心拉回來,能夠達七分鐘之久,便算續住。 

「回住」──能夠注意心十四分鐘之久,穩定度增長,心偶然散失,但很快能找回。 

「近住」──專注的目標不散失,覺照的力量已呈現完整。 

「伏住」──高度的穩定,但,恐落入昏沉(如睡著一般),須有「內省的機警」。 (很多行者以為,這即是最高的三摩地) 

「寂住」──產生了心的能量,但,勿亢奮,要內省警覺勿使亢奮。 

「最寂住」──心的能量愈來愈強,但,穩定度也愈來愈高,無昏沉,也無亢奮,心很細很細,如線如針。 

(禪定時間達二小時以上) 

到了第七個次第時,運心的力量,就可以到「地獄道」及「諸天」,能夠到地獄道及諸天,全是「心的能量」的緣故。 

「專住」──這是說,行者的能力,用少少的努力,就能夠由「初住」一下達到「最寂住」,能坐上更久的時間,沒有昏沉,也沒有亢奮(掉舉)。 

「等住」──一點也不花費力量,毫不費力的禪觀,自由自在的任運。 

初禪。二禪。 三禪。四禪。 

再從四禪退到三禪,由三禪退到二禪,由二禪退到初禪,而後出定。
如此反覆,即是禪定。

坦白說,我就是任運「心的能量」見神見鬼的,上至最高天「非想非非想處天」,下至「三惡道」,均能夠輕易的達到。 

我寫了許多「神行記」的書,全是用「等住」的禪觀及自由自在的能力。 

我告訴聖弟子:禪定的修持,不只是佛教的專利,道教也用禪定,天主教也修禪定,一切外道均修禪定,所以禪定是共法。 

我又告訴大家:禪定及智慧,可破除無始無明,可破除一念無明,可破除一切煩惱,可破除一切累世的習性,至終可以達到成就悉地。

 

  

「拙火」入光明禪定                         錄自蓮生活佛第201文集大樂中的空性

「喜金剛」三大成就是「幻身」、「光明」、「正覺」。
我獲「幻身」成就,所以能將「心氣」出竅,遊遍十方佛國淨土及十法界。
我獲「光明」成就,由「拙火」的升起,直接切入「光明禪定」。
我是拙火王,燒盡一切煩惱。
我是拙火王,身出火焰,入火光定,而入靜寂。
我是拙火王,如同身出大火,光明瀰布,入於第四禪定之中。

我赫然發覺,只要能升起拙火,禪定九次第的「初住」、「續住」、「回住」、「近住」、「伏住」、「寂住」、「最寂住」、「專住」、「等住」。「初禪」、「二禪」、「三禪」、「四禪」。我一下子,就超越了,很快的進入「四禪」。
這種一切諸法本不生,是喜金剛的「智體」,雖具足萬行,但也是「無所行」,等同於大空而遍於一切。
不動。
不出。
不生。
我由此進入三摩地。(奢摩他)

當我行諸菩薩道之時,皆以拙火,焚燒一切的垢穢,而燃起了正法的光明,於是得到了「光明」成就。

在「大悲空智金剛大教王儀軌經」中,有一偈曰:
由說是清淨,一切無疑惑。
一一賢聖位,後當分別說。
五蘊五大種,六根及六處。
無知煩惱闍,自性悉清淨。
謂自身領納,及餘他所作。
說妙樂相應,境界等清淨。
故佛善巧說,一切性清淨。

我曾在二000年的時輪金剛大法會上,高喊:「第一清淨、第一清淨、第一清淨。」

不知大家意會否?

我在「光明禪定」中,拙火燒盡了一切障蔽,「六根」、「六識」、「六塵」、「五陰」、「五大」,所以當然一切清淨。第一清淨。

無我母是清淨識陰。
金剛明妃是清淨色陰。
高利明妃是清淨受陰。
軍荼利明妃是清淨想陰。
金剛空行是清淨行陰。

「色」、「聲」、「香」、「味」、「觸」、「法」。「地、水、火、風、空」。
均以明妃來代表淨化清淨。

另外,「貪」、「瞋」、「癡」、「嫉」、「恨」,也一樣由明妃代表清淨。
這個世界原來是被「六根」、「六識」、「六塵」、「五陰」、「五大」所纏縛,而這些原來是假相,所以能燒盡這些假相,就自然而然的解開這些纏縛。
這就是「真如」。

所以「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本體」等等等等。

第一清淨。

我的「光明」禪定,就是這樣子,發現了「真如」的祕密。

 

《蓮生佛王開示》
時輪金剛禪定九次第法
<蓮生佛王20081213日新加坡時輪金剛大法會法語開示精要>

************************
首先,我們敬禮了鳴和尚、薩迦證空上師、十六世大寶法王噶瑪巴、吐登達爾吉上師,敬禮壇城三寶。首先,我也要敬禮照山比丘,感謝他來參加我們時輪金剛的法會。也感謝貢巧仁波切,參加我們時輪金剛的法會。還有很多的尊貴的貴賓,我們非常的感謝。最重要的,我們要敬禮這一次時輪金剛法會的籌備委員,還有圓證堂蓮簡上師,所有的義工同門。我們敬禮所有的貴賓,他們撥空來參加我們這一次的法會。(眾鼓掌)

師母、各位上師、教授師、各位法師、講師、助教、各位同門,還有網路上的同門,大家吉祥。(眾鼓掌)

今天要講「時輪金剛禪定九次第」。「九次第」就是九個程序。但是大家要知道「法無定法」,並不是我們行者要禪定的時候,一定會經過這九個次第,功夫深的,一次第,他就能夠入定;功夫淺的,一個次第、一個次第,慢慢來。所以,佛陀講「法無定法」。什麼是「法無定法」呢?就是跟你講一種法,但不是絕對依照這個法。古來的大德聖賢,依照這個法本身給它分成一個次第、一個次第,才變成了九個次第。依我來講,要做禪定,只要我把自己的心抓住了,注意兩個要訣──「不要昏沉」、「不要掉舉」。你在入深眠當中,很深的禪定裡面,你還保持著一種很清明的心,只要一剎那之間,就能夠入了禪定。當然,一般人開始學時輪金剛禪定九次第的時候,並沒有辦法這樣子一剎那之間就入禪定的。所以要一個次第、一個次第來。

什麼是「法無定法」?「法無定法」就是沒有什麼絕對是對的,沒有什麼絕對是錯的。我舉一個例子,香港有一位電影明星叫曾志偉,個子跟我差不多的,(師尊笑)但是我沒有像他那麼胖。他說:「香港的狗仔隊很厲害!」香港跟台灣的狗仔隊都很厲害。有人拍曾志偉跟一位美女的相,曾志偉的眼睛看著那位美女的臉,週刊報導就寫:「色狼」。曾志偉說:「那麼不看臉,我眼睛看下方。」週刊就寫:「看重要的部位。」往下看是看重要部位。曾志偉就一轉頭,不看,根本不看,週刊就寫:「心中有鬼。」我的意思是,怎麼寫,都是對;怎麼寫,也是錯。沒有什麼絕對的對錯。

今天你們學佛法,「法無定法」,按照你們最熟悉,能夠入禪定的方法去修,就是最好的方法。但是修禪定,很重要的,你不能夠產生「幻視」,也不能產生「幻覺」。為什麼會產生「幻視」跟「幻覺」呢?主要的是,你心中本身有不好的念頭。所以,我們修禪定要很理智,要有理智,你必須要保持你的清明,知道什麼是「幻覺」,什麼是「幻視」,什麼是「幻聽」,才不會入魔界。

修禪定的人,有時候也有「魔禪」,這個很危險的。我以前講過一個精神病患的笑話,有一個精神醫院的院長,走到一位精神病患的房間,他看到一個女的精神病患她躺著在唱歌。哇!她的歌聲非常好,像歌星一樣,一首一首的唱,一字不漏,拍子又非常的準確,唱得非常美妙。這個院長就認為這個女的精神病患差不多快要正常,可能正常了。突然之間,這個精神病患翻了一個身,就是趴下來,她又一直唱,也是唱得很好。院長就問:「你剛剛唱歌是躺著唱,現在是臥著唱,趴下來唱,這是什麼原因呢?」精神病患就講:「剛剛唱的是A面,現在唱的是B面。」(師尊笑)還是有精神病,而且病得很重。我告訴大家,千萬不要精神分裂、人格分離,你修禪定要有理智,要保持清明,但是你又要在清醒跟睡眠之間。這是一個要訣。

告訴大家,時輪金剛修禪定,所謂禪定,就是要跟時輪金剛合一,也就是「合體」。密教講的相應法,都是「合體」。密教最重要的一個口訣,就是「合體」。「合體」是什麼?是宇宙當中的意識「時輪金剛」,祂慢慢地下降,進入你的中脈,坐在你的心葉蓮花上面。然後,祂有二十四隻手,祂有四個面,祂有紅色的腳,白色的腳,踩著大自在天及大自在天后。時輪金剛下降下來,從中脈到你的心葉蓮花上,然後祂漸漸地增長,變成你自己,時輪金剛法不是「對身」,不是在你眼前出現,而是你自己變成「自身金剛」,就是自己變成時輪金剛。自己變成時輪金剛的這一種方法,就是「時輪金剛禪定九次第」。你如何能夠變成時輪金剛呢?就是要持時輪金剛的咒,結時輪金剛的手印,觀想時輪金剛。因為你結時輪金剛的手印,就代表了時輪金剛的身體;觀想時輪金剛就代表著時輪金剛的意念;持時輪金剛的咒,就代表了持時輪金剛的心。就是你身、語、意都跟時輪金剛完全一樣的時候,祂可以很快地融入到你的身體裡面來,你自己變化成為時輪金剛。

所謂密教的神通,全部是「合體」。密教的修行就是「合體」。我跟阿彌陀佛合體,我自己變身成為阿彌陀佛;我跟地藏王菩薩合體,我就變化成為地藏王菩薩;我跟仙王瑤池金母合體,我就變化成為瑤池金母。由於你自己的「變身」,就擁有本尊極大的法力在你的身上,這是密教本身的神通法,所謂「變身」。「變身」可以變幾次?可以變很多次。你能夠像密教的皈依樹一樣,歷代的祖師在你的中央,全部進入到你的心中,你就變成歷代的祖師的綜合;所有宇宙之間的諸佛、菩薩、金剛神、護法神、諸天,全部進入到你的心中,你就擁有諸佛、菩薩、金剛、護法、空行、諸天的一種法力。這不止是講法力而已,還講到「明心見性」、「圓滿證悟」。你由於修行密教的法,密教是「合體」跟「變身」,身體合一,變成本尊。由本尊得到如來的智慧,得到圓滿的證悟。

「變身」有很多種,大威德金剛是由於文殊師利菩薩進入琰魔法王的身中,變身成為大威德金剛;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是阿彌陀佛慈悲觀世音菩薩,進入到觀世音菩薩的身中,變化成為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時輪金剛本身是釋迦牟尼佛進入時輪三昧地,變化成為時輪金剛。都是變化的。

你如何進入三昧地?就是禪定。很多人跟我講,他沒有辦法禪定,沒有辦法入三昧地,因為他只要一禪定,很多的雜念就出來。在禪定「初住」裡面,心是不穩定的。所以,很多人跟我講他沒有辦法入定,因為有很多的雜念。告訴大家,這個是屬於正常。沒有雜念的才是反常、不正常的。所有一般的人,都是有雜念的,只有真正進入了甚深的禪定之中,能夠把心抓住的,才是沒有雜念。不過,這個是很特殊的,很少數的。

我們首先講時輪金剛禪定第一個次第「初住」。你的心只有一點點穩定,經常心會飄走、不見,明明你在唸經,突然間有其他的念頭進來,這是「初住」的現象。一坐下來心不是很穩定。那麼,你觀想時輪金剛的第三隻眼,時輪金剛正面藍色的有三隻眼,你觀想中間的一隻眼,就看著中心的一隻眼,把心定下來。你像這樣,我看著前面的燈,就這樣子一直定著看著前面的燈,沒有其他的念頭。你們做觀想,就看著時輪金剛的第三隻眼,不讓其他的念頭進來。突然之間,你的心如果飄開了,像你做股票的,心裡都想著股票,看著時輪金剛的第三隻眼就看成股票。這是別的念頭進來了。這個就是「初住」,你的念頭沒有辦法很集中。你就是觀想第三眼,也不能把第三眼看成鈔票。有一個人問做股票的說:「你現在做股票情況怎麼樣?」「不好,現在股票都跌。」「那麼晚上睡得好嗎?」「我睡得像嬰兒一樣,睡得像Baby一樣。」「哇!你可以睡得像Baby一樣,那真是太好了。」他說:「像Baby啊!就是醒來就哭。」(師尊笑)我們出家人不做股票,所以我們睡得很好。

也有這樣一個笑話,有一個人記憶力很好,他的記憶力是一級棒(日語:一番),腦袋很好。他講:「只要進到我腦袋的,我統統記得住。師尊說什麼法,講什麼,我統統記得住,全部進入我的腦袋裡面,我記憶力最好。」旁邊有一個人就講:「你記憶力那麼好,那你跟我借的錢怎麼沒有還我?」他說:「你的錢不是進到我的腦袋,而是進到我的口袋。」(師尊笑。眾笑)

我們今天學習禪定,就是「初住」,心會突然之間不見了。在這個時代,每一個人的心都是飄浮不定的。我們經常要把心抓回來。心抓回來定在那裡才能夠禪定。你能夠想得很細,整個時輪金剛都想出來,那當然是最好;不能夠想出來,你要學習觀想時輪金剛的第三眼,你就觀想祂的第三隻眼,就看祂的第三隻眼,其他的你都不要去想。每一個人的心都是飄浮的,但是呢,當你的心飄浮出去,你注意到了,你就要把心找回來。心走掉又找回來,反覆在那邊做的時候,就稱為「初住」。

第二個次第就是「續住」。你已經反覆練習注意你的心念,把散失的心能夠拉回來,一直看著時輪金剛的第三隻眼,能夠達到七分鐘的時候,就叫做「續住」。第一個次第是「初住」,第二個次第是「續住」,就是繼續能夠把心停下來,觀想時輪金剛的第三隻眼,達到七分鐘,就叫「續住」。這就是練習。

我常常想,我們作為一個現代的人,很難去作觀想,也很難去注意一件事情,經常心都是不定的。有的做股票的,有的想賺錢的。我也很坦白講,有錢不能買到健康,有錢也不一定能夠買到長壽,有錢也不能夠買到修行,有錢也不一定能夠往生淨土。聖經上講,有錢的人,想要上天堂,如同駱駝穿針孔,表示非常的困難,因為他想的都是錢。有一個富翁,他每天想的都是錢,他寫的遺囑,連死後他都想錢。他的遺囑是這樣子寫的:「我死後,必須要把所有的錢,全部放在我的棺材裡面。」他是富翁啊,要把所有的錢放在棺材裡面跟他一起葬,那棺材一定要做得很大。他的太太也遵照他的遺囑,把所有的錢變成她的錢,存在銀行她自己名字的戶頭,然後,她開了一張支票,放在富翁的身上,她說:「我給你了啊!你能夠起來的話,這個錢就是你的。」我講這個笑話的意思是說,死了,什麼都沒有了。印尼話「Selamt」(問候語)。(師尊笑)以前西雅圖雷藏寺有一隻狗,叫做「Bagi」,我們每天早上看到牠,就「Selamt Bagi」(印尼話「早安」),「死了嗎,Bagi」,晚上也是,「Selamt Malam」(印尼話「晚安」)。(師尊笑),人「死了嗎」,什麼都沒有了。你有錢,你必須要去做慈善,去建寺、建道場,去做公益事業,去幫助人,這才是人生的意義啊!(眾鼓掌)

所以,我們在做「續住」的時候,不要去想錢。也不要去想美女,不只是一般人,修行人也會。有一個歷史老師問一個學生:「漢朝跟唐朝有什麼不同?」「漢朝有一個美女叫趙飛燕,唐朝有一個美女叫楊貴妃。」他講,「趙飛燕的美,美在她上馬的時候,『馬上不知』。」她身體很輕,坐在馬上,馬都不知道她已經上馬了;「唐朝的美女楊貴妃,上馬的時候,『馬上不支』。」這個「不支」,是馬沒有辦法支持」。(師尊笑)告訴大家,每一個行者,觀想的時候,注意時輪金剛的第三隻眼,不可以想趙飛燕,因為趙飛燕「不知」,「馬上不知」;不可以觀想楊貴妃,楊貴妃是「馬上不支」,這個馬倒下來了,「馬上不支」。

我們談第三次第,就是「回住」。能夠注意到你的心,集中十四分鐘之久的。你禪定的穩定度增長了,但是十四分鐘以後心還是偶然會飛掉,很快能夠找回來的,就叫「回住」,這是第三個次第。

第四個次第「近住」,你專注的目標已經不散失了,覺照的力量已完整呈現。你專心在時輪金剛的第三眼,祂那個眼睛永遠在的,你能夠專注而且不散失了,別的念頭不會進來,你的心也不會跑掉了,這個時候,你觀照的能力已經開始增強了,你觀照時輪金剛的第三眼,力量已經非常地強,這個是「近住」。

第五個就是「伏住」,你已經是有高度的穩定了,但是,你要很小心,因為你會落入昏沉,好像睡著一般,需要有「內省的機警」。我告訴大家,這個禪定的練習,七分鐘、十四分鐘,這個都不算什麼,因為你心還是會散失掉。當你的心一點都不散失掉的,好像蒼蠅一樣,飛飛飛飛飛,哇,被一個黏蒼蠅的紙黏住了,牠就不飛了,這個叫做「伏住」,你的心被停在那裡都不能動了,叫「伏住」。還有一種比喻,就是心像馬兒在跑一樣跑得很快,但是它被一個韁繩綁在一個木樁上面,走不掉了,這就是「伏住」。

「伏住」有一個現象,就是你入三昧地,你精神很集中,沒有別的念頭進來,你的心也不跑掉,但是,你睡著了,你入了「四摩地」,進入睡眠裡面了。很多人以為這是很高的境界。師尊以前也有這樣子,坐在沙發上面,眼睛閉起來什麼都不想,剛剛才大太陽,日正當中,然後眼睛一打開,已經變成晚上了。哇!我坐了幾個小時,我以為不得了了,原來我是睡了五個小時,進入深眠的狀態,統統沒有夢,一個夢都沒有,一下子,眼睛一打開,哇!我還沒有吃宵夜呢,怎麼天都黑了。一打坐會出現這種現象,這個叫做「伏住」。你在「伏住」的時候,雖然有高度的穩定,但是,害怕昏沉、睡著,需要有「內省的機警」。

我知道我們真佛宗的上師裡面,常智上師有進入「四摩地」──深度睡眠。我看他深度睡眠的時候,很好,他沒有講夢話,他睡得很熟。我一看,他這個是「伏住」,沒有講夢話。有一個講夢話的笑話,有一個人禪定的時候一直講夢話,他老婆告訴他:「我帶你去看醫生,因為每一次你只要一打坐,你就睡著,而且還講夢話。」她的先生跟他老婆講:「你不要叫我去找醫生,因為這是我在家庭裡面唯一有發言權的時候。」(師尊笑)講夢話是他唯一的發言權,可見這個老婆是很厲害的。談到剛剛我跟大家主持福證,今天晚上就有新婚之夜了,送進洞房。有一個新婚之夜的笑話,太太跟老公講:「你現在是我老公,那你最懷念我什麼時候呢?」老公講說:「我最懷念的就是還沒有認識你的時候。」(師尊笑)有時候結婚是很慘的。所以到了第五個次第「伏住」的時候,要記住了,要有「內省」、「清明」,雖然你「伏住」了,心能夠穩定了,但是注意,不要進入昏沉。

到了第六個次第「寂住」的時候,就會產生力量出來。時輪金剛進入你裡面,你也進入到時輪金剛裡面,二者無分無別,你已經變成時輪金剛,二者合一。時輪金剛跟你合一的時候,你就產生了法力。例如,當你的意念想到,讓整個地球的溫度不要那麼熱,那麼冰雪就不會融化,這個就會產生power。像我住在台灣三年半的時候,我就想,讓所有侵襲台灣的颱風全部轉向,颱風就全部轉向。當你變成時輪金剛的時候,我要哪一個怨敵不能傷害我,他就沒有辦法傷害我。當你變成時輪金剛的時候,你的手放在別人的身上,拍在他的肩膀上,他的疾病就移掉。(眾鼓掌)到了「寂住」的時候,它就產生了心的能量。但是,要注意,不要太興奮。有很多人有法力的時候,他就很興奮。產生法力的時候,要內省警覺,使興奮不要產生出來。你能夠保持心的穩定,就會比較有理智。

到了第七個禪定「最寂住」的時候,心的能量就愈來愈強,穩定度也愈來愈高,沒有昏沉也沒有亢奮,心很細很細,就像針一樣的。「最寂住」的時候,禪定的時間可以到達兩個小時。深度的睡眠也很像禪定,但是深度的睡眠,不是禪定。像「合體」跟「變身」,「合體」就是禪定,因為你的心已經定住了,很細。那麼當時輪金剛也變得很細,時輪金剛最細的時候跟你合一,就像一根針一樣;祂大的時候就充滿整個宇宙之間,這個時候你發出來命令,你用你的「敕令」出來,你希望達成什麼樣子的事業,依祂的誓願都可以完成。有人問我:「師尊為什麼你能夠到地獄裡面去?」是因為我有第七個禪定。「為什麼能夠到諸天呢?為什麼能夠寫出《諸天的階梯》,還有《地獄變現記》呢?」因為我有第七個禪定「最寂住」。在這個「最寂住」的時候,你的心變化成為本尊,而本身可以神行,可以出神,可以很純正的,在整個虛空之間,所有法界當中遊行.能夠到地獄道及諸天,完全是在第七個禪定,因為心已經產生很大的能量,而且這個能量就跟時輪金剛一樣。時輪金剛有二十四隻手,代表了二十四小時;時輪金剛祂有紅色的腳跟白色的腳,代表著紅菩提跟白菩提;藍色的身體代表著氣,紅色代表了脈,白色的代表了白菩提,祂的二十四隻手都是法力,祂有四個面孔都可以產生力量。因為心的能量產生出來以後,祂能夠神行到所有的十法界裡面去,這個叫做「最寂住」。

第一個是「初住」,第二個是「續住」,第三個是「回住」,第四個是「近住」,第五個是「伏住」,第六個是「寂住」,第七個是「最寂住」,第八個就是「專住」。我能夠做得到「專住」。剛剛我們做法會的時候有講說「入三昧地」,剛講完「入三昧地」,就「鏘」一聲,出定。有沒有人就這樣子入三昧地?那邊有人喊「師尊」。對了!剛剛師尊在入三昧地的時候,時輪金剛很快地就融入了,自己就變成時輪金剛。(眾鼓掌)這個就是「專住」。這就是說,行者的能力,用很少的努力就能夠從「初住」一下子就達到「最寂住」,而且能夠坐更久的時間,沒有昏沉,也沒有亢奮、掉舉。因為你有清明的心,就不會昏沉,你沒有亢奮就是能夠把你的心非常清涼的觀照。這個就是「專住」。一個人要「專住」,是很不容易。我們練習禪定到第八個次第就是「專住」的現象。

一般來講,像要做到這個「專住」是很不容易的。一般人中了樂透大獎,他心裡很興奮,也會睡不著。像有時候有很重要的事情,他也會睡不著。有很大的煩惱,很大的壓力來的時候,他也會睡不著。為什麼師尊會睡得很好,而且能夠在睡的時候,睡得很穩定;在吃東西的時候,吃得很穩定;做什麼事情都能夠很穩定,而且師尊本身沒有什麼煩惱跟壓力。為什麼?這就是你已經認識自己的心,了解了佛性。你認識自己的心是什麼?就是「明心」。你認識的佛性是什麼?就是「見性」,就是你了解了宇宙的真理。所以師尊講,師尊沒有名譽。每個人都有身體,都有思想,都有名譽,甚至於名譽是人的第二個生命。師尊為什麼沒有名譽?因為師尊的身體是不存在的,師尊的名譽跟身體一樣是不存在的。你能夠做到這樣子,你就能夠從「初禪」一直到「四禪」。這個是什麼?「無事無心」。密教最重要的口訣,沒有什麼事,天下很大的事,在我來講沒有什麼事。天下很重要的什麼事,都不會進入我的心中,我能夠在禪定裡面一下子達到「專住」。

再來進入第九個次第,就是「等住」,一點也不花費力量,毫不費力的禪觀,自由自在的任運。大家看師尊,你修行要能夠自由自在的任運,什麼都不要緊,什麼都無所謂,什麼都無所住。

我這次來新加坡,我們祝福新加坡這一塊土地,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眾鼓掌)談到住,新加坡蓮簡上師跟籌備委員會,讓我住在總統套房,美國總統柯林頓住過的,很多總統住過的。我住在總統套房,我要洗澡就要走好多路,找不到我洗澡的地方,我尿急,要上廁所,找不到自己的廁所,太多廁所了,太大了。他們招待我住得真的很好。但你知道我在台灣住的地方是哪裡嗎?我聽說台北看守所的坪數是兩坪半吧!我住的是地上一塊榻榻米,差不多半坪大。我住的地方沒有廁所,沒有客廳,一出來就是佛堂。我在台灣就是住這樣,你不相信問蓮極上師,問師母,師母也知道。師母說:「你可以睡大一點的啊!床那麼大。」但是我害怕講夢話影響到她,我只好睡小房間。(師尊笑)現在的總統套房有一百坪大。

談到「等住」,告訴大家,一百坪不夠大,一坪不夠小,我住的哪裡都是,因為我的心胸廣大無邊啊!什麼人都可以容納。我什麼人都好,我可以接受世人的批判,但是我的心永遠像虛空,這就是「等住」。(眾鼓掌)一點都沒有花費力量。我沒有煩惱。為什麼能夠斷煩惱?因為你「等住」,你沒有什麼事,沒有什麼事就沒有煩惱。為什麼會沒有什麼事?因為你開悟,所以沒有什麼事。我講過,我第一天到台灣的時候徐雅琪師姐她看到我,就跟我講,她害怕有人會傷害我。我跟她講:「沒有人能夠傷害師尊。」(眾鼓掌)我到馬來西亞去的時候,我心中非常愉悅的來到馬來西亞,心中也非常愉悅的回到美國,我一點煩惱都沒有。因為眾生平等,眾生都在一場夢之中──平等。我沒有什麼事,你講你的,watakushiwakanai, I don't care。你講吧,這是你應有的權利。我以「平等心住」,我的平等性產生出來,我祝眾生一樣的平等,一樣的成佛,一樣的往生佛國淨土。我沒有門派的分別,什麼都沒有,我希望大家都能夠覺悟,圓滿證悟。(眾鼓掌)

等到你修到「等覺」的時候,你第九個禪定就產生出來,這個禪定就叫做「等住」。這個時候你就可以從初禪到四禪,從四禪又回到初禪,如此的反覆,就是禪定。你從這裡當中你就可以覺悟到「明心見性」,為什麼釋迦牟尼佛講「祂沒有三轉法輪」、「祂沒有說法」。為什麼講:「如果有人說釋迦牟尼佛說法,是譭謗佛。」佛法的真諦,第一義諦就在這裡面。「平等而住」,就會證明「平等性智」,然後進入法界,法界體相(法界體性)就顯現出來。你以你的觀察就得到「妙觀察智」,你有了法力的時候就「成所作智」,當你證明了一切的時候就是「大圓鏡智」,「妙觀察」、「成所作」、「平等性」、「大圓鏡」、「法界體性」,這五種智慧就在禪定裡面產生出來,你證明了這五個性你就見到了佛性。這個時候誰能夠傷害你?告訴你,身心皆無事、無心。沒有什麼事情放在你的心中。我們以心的形象認為這個就是心,其實心也是找不到的。我們以時輪金剛的第三眼來做我們的觀想,最後終於證明「無所住」、「無所謂」、「無所得」,就從這裡面產生出來。

我跟大家講,第一個是「初住」,只有一些些的穩定,經常心飄出去;「續住」,反覆的練習,把心抓回來,七分鐘;「回住」,能夠注意到你的心,十四分鐘,穩定度增長;「近住」,專注的目標已經不散失;「伏住」,就是高度的穩定;「寂住」,就產生心的能量;「最寂住」,就能夠神行;「專住」,你從「初住」一直到第七個「最寂住」一剎那一彈指,就成了;「等住」,你就明白了心,見證了佛性,五種佛的智慧都會產生出來。這個時候你已經能夠有成就了,你能夠「合體」,也能夠「變身」。

像師尊跟蓮花童子合體就變為蓮花童子;蓮花童子跟阿彌陀佛合體就變成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跟佛眼佛母合體就變成佛眼佛母;佛眼佛母跟大日如來合體就變成大日如來;大日如來跟阿達爾瑪佛十六地的佛合體就變成阿達爾瑪佛。這個就是合體。密教就是合體。

所謂「相應法」,你跟師尊相應了,就是跟師尊本身合體,師尊融入在你的身中,就是相應。接著你就跟本尊相應,你的本尊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進到你身體跟你完全合一,你就變成阿彌陀佛,即身成佛,本尊就可以即身成佛。然後我們修出「幻身」,虛幻的身體,去神行,到整個宇宙當中,所有二十八天全部可以到,到四聖界,就是聲聞、緣覺、菩薩、佛,你都可以證得,就是由禪定這樣子修。我告訴大家,一剎那你就可以證得,你只要熟悉了「禪定九次第法」,你一剎那就可以成就。(眾鼓掌)

「法無定法」,跟大家講,一剎那也可以成就的;你要依照次第來修也可以成就的。「法無定法」,甚至於到最後,變成無法,沒有法,你一彈指就入定了。一彈指多少時間,不過是一剎那,你就能夠有成就了,修到最後你這一種成就是「法無定法」。這些法講起來好像是一個次第,但事實上你只要習慣了,你一下子馬上進入深度的甚深的波羅蜜之中,甚深的禪定之中,就是「般若波羅蜜」。「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進入甚深的波羅蜜多的時候,禪定所看到的,所認知的,就是「明心見性」的境界。(眾鼓掌)

這裡我剛剛講的笑話大部分都是陳傳芳講的,小部分是我自己,還有小部分是別人講給我聽的。陳傳芳還有一個笑話,有一個國王他是獨眼,有一隻眼睛瞎掉了,矇起來,他請一個畫家來畫他。那個畫家畫得很真,畫他一隻眼睛是獨眼。國王一看很生氣:「你把我畫得那麼醜,只有獨眼。」就把他拖出去宰了。他又叫第二個畫家來。第二個畫家很害怕,他看著國王畫,畫兩隻眼,他害怕畫獨眼被宰,他畫兩隻眼,畫得相貌非常好,非常莊嚴,兩隻眼炯炯有神。國王說:「一點都不像我,我只有一隻眼睛,你畫我兩隻眼睛,拖出去宰了。」第二個又被宰了。國王又找一個畫家來,這個畫家比較有智慧,他畫了,國王非常的滿意,賞給他很多的錢,又稱他在這個國家裡面是第一畫家。因為他畫的是國王的側面,側面只有一隻眼

我講這個笑話的意思是這樣子,我們不一定照著「禪定九次第法」去修,如果你是初學者,要照禪定九次第去修,尤其剛剛開始的「初住」。你如果練習了很久,你可以一下子到第五個「伏住」,一剎那之間你可以注意目標不散失,從第五個開始你就能夠「專住」。你更高明的,一下子就到了「等住」,你能夠生死了了,煩惱斷盡。為什麼能夠煩惱斷盡?為什麼生死可以了?為什麼能夠無事?為什麼能夠無心?這就是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的證悟。這就是我常常告訴大家的,你要體會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如何地冥想,祂的第一義諦在哪裡?為什麼能夠煩惱斷盡呢?為什麼生死能了呢?這個就是佛法最重要的要義,如果你能夠悟出來而且能夠實踐,就是「等住」。嗡嘛呢唄咪吽。

蓮花淑慧、淑婷恭錄;蓮花雁翔、亦欣校核

 

 

聖尊在圓學雷藏寺再度講解禪定九次地的要訣的開示大要
******************
聖尊蓮生活佛受邀開示時,再度講解禪定九次地的要訣,表示雖然有九個次第那麽長,其實重點只有三個: 

第一個,行者必須要練習,當注意力集中在一點上面的時候,有很多的念頭會同時產生。這些念頭會讓行者的注意力沒有辦法注意集中在那一點上面。行者會有警覺到自己的注意力已經散失掉了,心跑到別的地方去了,這個是正常的。一般人是不會注意自己的念頭跑掉了、或怎麽樣子,反正就是一下子這個念頭、一下子那個念頭;一直地不停的來,一個念頭裏面有三千個念頭,一念三千,好多好多的念頭都會在腦海裏面產生,讓行者注意力沒有辦法集中。釋迦牟尼佛講,能夠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沒有事情不會成功的。所以行者必須要練習,在練習當中就會產生一個警覺心。當行者專注在時輪金剛的第三眼的時候,有別的念頭進來了,行者有警覺心,哦!這個是別的念頭,那麽就必須要繼續專注在第三眼上,把這個念頭撥遣掉。當行者再注意的時候,又來一個念頭,也要有警覺心,馬上給它撥遣掉,這樣子反反覆覆。就是最重要的,必須要這樣子常常的練習,一直要把其他的念頭撥遣掉,然後專注在時輪金剛的第三眼,每一次都是要這樣子做,這個時間就會很長。 

警覺心的產生是修行人才有,一般人沒有警覺心,一般人是隨便它來啊、它去啊、來啊、去啊,一直在腦海裏面。這個念頭,一念有三千個念頭一起來,數不完,行者有警覺心的,就能夠開始注意在一點上,七分鐘、十四分鐘、兩個小時,一直在那邊練習。有一天,會集中在一點上就穩定了。 

這個時候,還有兩個重點。一個重點就是昏沉,因爲放得太鬆了,就睡着了,就是昏沉。放得太鬆了,雖然能夠集中在那一點上,但是很輕鬆的做那件事情,太過於鬆了,就睡着了。然後還有一點,行者必須要有警覺自己已經太過於鬆了,這個時候就要警覺,不能讓自己睡着了。 

還有一個重點,就是不能太緊,因爲太緊了就會想:「我這一次一定要入定、我要入定。。。」就定不了,就絕對不能入禪定、不能入三昧地,這個一直想著「我要入定」,那就是警覺心太高了、太緊了。太緊了也沒有辦法入定,所以必須在太緊的時候,要放鬆一點;太鬆的時候,就要抓緊一點。就好像我們在彈琴,那個弦太緊了,聲音不好聼,而且容易「啪」就斷掉。太鬆了,那根本就是也彈不出好的聲音。所以行者能夠注意力集中在一點上,而且那個弦調得剛剛好,不緊不鬆的時候,這個時候才突然之間,就會進入禪定。這就是三個要訣。 

聖尊再三重覆這三個要訣,並提起密教的九節佛風、金剛誦,全部都是在集中在一點上,就是在做入定前面的功夫。做九節佛風,就是在練習行者的精神力注意在風息上面,做完這個九節佛風,也可以做金剛誦,一直在觀想行者的心輪裏面的咒字,譬如「嗡阿彌爹娃些」在心中旋轉:「嗡阿彌爹娃些嗡阿彌爹娃些」這不是嘴巴唸,也不是舌頭動,只是心裏一直在這幾個咒字上這樣子在唸咒,這個就是金剛誦,這也精神力集中的一個方法。以前道家講「眼觀鼻、鼻觀心」,意思就是兩個眼睛注意在鼻子上面,有的是注意出入息,進來的氣多長,出去的氣多長,就是吐納。這都是在做功夫。行者觀時輪金剛的第三眼,一直看著,也會有其他的念頭進來;在做吐納的功夫,觀鼻子這樣子做吐納,七分鐘、十四分鐘、兩個小時,都是在做入定的功夫,這是道家的,看著自己的鼻尖,然後一直在作呼吸做吐納,那不鬆不緊之間,最微妙的時候,就會入了禪定。禪定會有好處,因為虛空中的智慧本尊會進到行者的身體,然後行者會變化成為本尊,這個時候智慧和法力都會產生出來。這就是佛陀教我們的「制心一處,無所不辦」,每一種事情都可以成的道理就在這裡。

( 知識學習考試升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ichih1997&aid=8608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