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生態組 陳麗玉 『人生風景』隨想
2009/09/04 19:23:02瀏覽452|回應0|推薦0

                  『人生風景』隨想           

                                生態組   陳麗玉

    作者在本書卷首,為本書的輯成,作了委婉而貼切的譬喻。誠然,語錄是精華,但精華絕非整體,就像曾在居庸關留影,雖然具有指標性的意義,但絕不能就此說是走過了整條長城。

    書名是「人生風景」,作者的確以許多不同的角度來況味人生,並認為人生的每ㄧ段都有詩的意境,值得細細品嚐。其實。大多數的人總是對日出日落、春去秋來的尋常歲月感到枯燥無聊,終日汲汲營營於世俗的功成利就,而忘卻了生命深處的花團錦簇。

    火焰般的青春年華是人生中最常被歌頌的階段,作者卻認為青年時代有太多激情而欠缺意境,或許正因為作者的青春與災難相伴,災難的履歷可以驕傲但不值得頌揚。

    他為成熟作了極為溫潤的註腳`: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能夠看得很遠卻又並不陡峭的高度。人生到了老年,熱血邁進的吆喝聲已經久遠,清風徐來,伴著夕陽餘暉,腳步已在下坡,眼前的風景已不需仰望,這種世路已慣,此心悠然的境界實在美極。但若在中青年時未曾上坡,臨老何來下坡的風景?

    在人格尊嚴的議題上,作者闡述了一個謙謙君子的風範:尊嚴在互尊中映現,我鄭重的整理自己的衣襟,是為了向對面的人表示恭敬;

我向對面的人輕輕鞠躬,也正是在証明自己是世界的貴客。這也正體現了佛印與蘇東坡的對話中,菩薩與糞便的思維模式,是值得讓善於潑糞抹黑的政治小丑引為借鏡的。

    作者對中國文人的評比是等而下之的,他把中國文人在精神品德上的高峰給了屈原和司馬遷,把中國文人在人格獨立上的絕唱給了魏晉名士,對科舉制度後的文人則少有稱許。他讚嘆阮籍的哭聲,認為男人之哭,至此盡矣。在傳統禮教的束縛下,讀過幾本線裝書的男人的確是很難如此開懷一哭的。但他對文人的社會責任仍有期許,他把中國文人一向推崇的安貧樂道,歸諸於霉味深重的自我隱遁,把滿腹經綸沉埋在一座座孤山,任時光空過,梅凋鶴老,指摘為不道德的自我封閉。

    自古文人相輕,進而如蟋蟀般的互鬥,作者對中國文人的惡習深深嘆息,但他又不得不將自己定位為文人,正因如此,他對中國文人的通病特別敏感,「恃弱,逞強交錯症」是他給中國文人下的診斷。甚至殷殷告誡學生:儘量不要做文人。其實,這正是愛之深,責之切的心理情結吧。

    作者秉性儒雅敦厚,筆下字字珠璣,卻因歷經文革的夢魘,所以他對人性黑暗面的感受相當深刻,在歷年出版的著作中,有許多篇幅用以描述小人、謊言、嫉妒::等等,同樣的話題若以李敖的毒舌重砲批判,則令人痛快淋漓,但以作者的文采細細指陳,則令人有暴殄天物的不捨。

    晉商在清代締造了全國金融重心的奇蹟,日後的衰敗自然有許多因素,但作者卻以晉商欠缺自身行為的文化基礎,作為繁華落盡的主調,文化的重要可知。台灣在這幾年因政治意識的機緣,興起了強調本土文化的「台客風」,固然讓島內某些族群長期受壓抑的情緒找到發洩的出口,但在風行草偃之餘,情況已經走樣,台客似乎跟低俗劃上等號,而且不夠俗就不夠台,只是野台戲固然可以不講格調只取低級趣味,但要躍上國際舞台,豈能不自慚形穢。

        姑且不論「台客風」將使國家向下沉淪或向上提升,只要有點文化素養的人,必都不願以低俗兩字作為我們這一代的標記而欣然無愧。

        作者認為旅行尤其是遠行,在生命意義中擁有極高的定位。舉凡塵俗虛假的放空洗滌;體魄心志的冶煉提昇;夢裡鄉關的苦苦追尋;歷史人物的拜訪對話;山川大地的親炙撫摸,幾乎所有精神層面的高度都必須藉由踽踽而行的腳印一步步去堆疊,如果沒有遠行,就只能坐困家中,與平凡相伴。

        其實,旅行的價值不在曾經到過而在是否感悟。作者在「文化苦旅」、「千年一嘆」、「仁者無疆」三本書中,細細的描述他踏遍整個中國及歐亞大陸的足跡。幾乎一個城市就有一部傳奇,一個景點就是一幅油畫,一個廢墟就成一篇對話。但是,他的筆尖從未觸及大飯店的奢華,餐桌上的豐腴及精品店的標價。    這與兩岸華人旅行圖共通的習性是大不相同的,雖然,出國血拼後也可帶回超重的行李,但在精神層面上將進一步空洞而已。

        閱讀是作者極為專精的領域,1997年一月九日他曾在中山大學就這個主題發表演講,他認為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擺脫平庸,而人間的快樂,莫過於對世界萬事萬物的顧盼和容納,對自己襟懷耳目的開拓和舒展。但閱讀固然是對外部世界的開發,也是對自己生命的開發,任何開發都應該順著地理地脈,生命也是同樣,因此,感覺極好的文章固然要細細咀嚼,感覺不對的文章就應放下不讀。

        我也喜歡夜讀,尤其是深秋細雨的夜晚,在裊裊檀煙、淡淡茶香中,天地呈現比寂靜無聲更靜的靜,偶然會有跨越時空的知己敲門進來,燈下輕聲笑談,此時,世間已無紛爭,古今已無距離,只有一點靈犀在文學的高處幽遊神馳。不過,徹夜讀書畢竟也是焚膏繼晷,實在有礙健康,這又是兩難的選擇。

        唉!就讓它文學歸文學,醫學歸醫學吧!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ffy&aid=3286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