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健保財務危機只能靠漲價解決?
2010/03/09 16:01:57瀏覽2184|回應3|推薦2

健保真是一個奇怪的制度,一般保費計算,多是根據年齡、風險係數;全民健保,卻不然,不管一年用幾次健保,甚至不用,每月還是要按薪資高低,繳納健保費;尤有甚者,低收入戶,甚至可以減免健保,不需繳費。

簡而言之,全民健保其實是一個社會福利制度,健保費其實是一種所得稅,課稅所得專用於健保。

幫助弱勢,或是扶持社會發展,對於身為社會一份子的高所得者而言,其實是應盡的義務,況且,有朝一日,恐難免需要健保的幫助。

重點是:政府各項財政收入,是否只是「柿子挑軟的吃」?老是拿薪資所得者開刀,對於擁有大片房地產、大量股票的真正富人,反而大開「減稅大門」,造成胼手胝足的上班族產生「相對剝削感」。

的確,經濟學上有「拉弗曲線」的理論,稅率越高,總稅收可能反而減少。

但是,老是拿付出長工時換取些微報酬的上班族開刀,而漠視「田僑仔」、收入厚實的企業主、演藝人員,是否也應等同比例付出?莫怪一般民眾忿忿不平。

在喊漲健保費的同時,請問:這些相關配套辦法說明在哪裡?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方法又在哪裡?

其次,如果一般企業可以靠漲價解決虧損問題,其競爭力一定不強。

健保龐大的支出內,究竟有多少浪費?多少醫師、醫院與藥商勾結?多少偽造病歷詐領健保?從未見健保局有何說明。健保局有沒有嘗試減少浪費?還是每年就是斤斤計較有沒有4.6個月的年終獎金而已?

二代健保,可否改善上述問題?政府官員從也未見說帖。

對於庶民而言,就是看到政府官員一遇財務問題就想漲健保,豈不火大?

楊署長(或前署長)宜以全面性觀點思考問題,方是福國利民之道;動輒漲不成價格,就掛冠求去,媒體也一味吹捧楊署長,套句他自己的話:這個社會真是白目且理盲。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ckung6&aid=3838349

 回應文章

e
完整看待[應收帳款]
2010/03/17 11:12

看到針對樓下提到會計操作的論述,
顯然只有看到應收帳款的前半段,卻未見應收帳款的後半段:

當應收款項超過了合理(或是事先議定)的時間,但仍然尚未實際獲得此收入,
(用比較會計的用語,就是帳齡過長)
會計上是不可能允許一筆沒有實際收到的應收款項永遠掛在那邊,卻不做處理的.
此時,會計上就會開始需要考慮用『備抵呆帳』乃至『呆帳』的方式去處理.
在這種狀況下,原本該筆應收款項所增加的帳面收入,就會被抵銷掉.

以北高欠費的狀況來講,我認為這些應收帳款應該已經早就超過合理的帳齡了,
會計上,應該也需要先用一些方式來『扣掉』這些收入.

用比較生活化,不帶會計用語的文字來描述,就是:
該收的款項仍然需要收到,如果一直沒有收到款項,
這筆帳款終究會被視為沒有收到.


路人
與事實不符
2010/03/17 07:28

http://www.udn.com/2010/3/11/NEWS/FINANCE/FIN2/5467779.shtml

現在民間反對調漲健保費的聲浪中,有兩個觀點與事實不符,應該澄清,一是台灣的健保形成浪費;二是向地方政府追討欠款。兩者都無法解決當前健保虧損。

台灣目前健保總收入,僅占整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3.5%,比率之低,為世界各國之最,我們的健保收入並沒有太多本錢去浪費;其次是台灣實施總額支付制度,縱使醫院之間存有個別浪費現象,但每年由健保局控制整體醫療的總額度,健保浪費的說法並無根據。

向地方政府追討欠款即能解決健保費不足問題的想法,更是對會計準則不熟而產生的誤解。健保局每年編列財報時,早已將台北市應繳納的健保費用納入應收帳款,每年呈現出來的損益數字,已經將北市應繳的健保費用納入計算,現在向台北市追討積欠的健保費,只能增加現金收入,無助於填補健保虧損。

(中央健保局前總經理、景文科技大學財稅系教授朱澤民口述,記者謝柏宏記錄整理)


changjk
您說的好
2010/03/17 06:57

除同意您的說法外,本人建議健保局規定,第一次到診所看病時,藥只能拿二天,要拿三天或7天,請自費,若第二次又看同一病症,代表該醫生的醫術不好,免收看診費.只收掛號費.仍只能開2天藥或建議轉診.除非判斷成需長時治療的病,才可開14或30天的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