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評電影「追風箏的孩子」-- 就像在誠品倉皇翻完一本書
2008/07/15 17:15:10瀏覽391|回應0|推薦2

追風箏的孩子 ( The Kite Runner ) 敘述阿富汗僮僕對小主人堅貞的忠心與友誼的故事,曾經令一個人住在越南旅館的我,噙著淚水,廢寢忘食。

如此動人的故事,在小說翻拍成電影後,曾經令我很期待,想一窺影像如何呈現阿富汗兩個小男孩跨時代交錯的命運。

很遺憾,在電影院看完此片後,唯一的感覺就好像在誠品倉卒急忙翻完一本小說,並無法觸動觀影者的心靈。

首先,哈山的兔唇,並未在電影呈現,就是一大敗筆;觀影者無法藉此理解阿米爾的父親願意千里迢迢請來外科醫生,醫治哈山兔唇,其背後所隱藏兩人父子關係的伏筆。

阿米爾因為怯懦袖手旁觀哈山被強暴,以致於兩人友誼生變,最後,阿米爾以栽贓嫁禍方式,讓哈山離開;阿米爾不願面對自己的不堪的心態,在電影中,也未作深刻描寫。

強暴哈山與哈山小孩的德阿混血惡人,小說中有著一頭金髮,電影中也消失殆盡。原本所突顯阿富汗社會歧視哈札拉人血統的矛盾,與希特勒式血統淨化理論的隱喻,也因此隨之失去。

神學士百分之百奉行古代可蘭經教義,殘忍原始的行刑,好像也被輕描淡寫。

哈山離開鄉下,護衛主人的家園,因此當街被神學士政權近距離朝頭部槍擊,如此具有戲劇張力的情節,在電影中,以口述代之。

最後,阿米爾為救出哈山兒子,與德阿混血惡人格鬥,原本理應緊張的氣氛,變成在狹小客廳內互毆的肥皂劇。

導演好像拿著小說的節錄本,照本宣科;電影中的燈光、化妝與鏡頭走位等基本技巧,因為缺乏用心,而付之闕如。所呈現的只是疑似阿富汗風景 (我不清楚是不是阿富汗實景)。

當然,小說過度簡化阿富汗社會的階級矛盾,以及過度頌揚資本主義的美好,使這部小說可能未能臻於大師之作;但電影又更等而下之,連Hollywood灑狗血的習慣都捨棄,無怪乎票房遠不及小說銷量,更無法掀起漣漪。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ckung6&aid=2041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