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4/04 04:46:19瀏覽8765|回應2|推薦23 | |
有個笑話說: 第一個兒子是經濟學學士 第二個是工商管理碩士 第三個是博士 第四個是小偷 鄰居問:你怎麼不把第四個兒子趕出去呢? 父親說:他是唯一有在賺錢的,其他都還沒有工作呢! 我覺得這是很寫實的笑話,而且編者真的有在做功課!「經濟學」學士確實很難與業界需要「大學畢業生」做的工作接軌,那是研究機構或政府高階主管單位需要的知識領域,一個學士能幹甚麼?最多當研究助理吧?但台灣業界多半短視近利,或者相信大老闆的天縱英明,根本是沒有這種工作的! 工商管理碩士看起來應該很好就業了!碩士嘛!「工商管理」聽起來也很通用,把他們安插到大企業的規劃管理部門應該不錯吧?但是這種工作其實很需要務實與靈活應變的能力,如果沒有實際處理具體案例成功的經驗,光看學歷老闆們也是不敢或不願意請這種碩士的!因為只有呆板的學識,或只有一張嘴隨便講講,卻不能處理任何實際案例的「人才」實在太多了!請了有沒有用還是要看運氣! 博士就應該夠強了吧?其實可能更糟糕!以頭銜給人的感覺上,學士的能力如果是一,碩士就應該是十,博士應該是一百!但實際上以台灣教育的模式培養出來的人才,比較像是學士一,碩士二,博士三!多讀書多拿學位只是「等加級數」的增加知識量,橫向解決更多類似問題的能力其實增長極少!所以台灣的博士比較像「攀緣植物」,藉著特定的環境條件爬到很高的「學術」位置,拿到真實世界中就孱弱到根本無法自立!當個教授或許還可以,要到業界發展就很艱難了! 所以確實在台灣從學士到博士就業都很難!比高職生還難!業界如果還是會挑大學生,偏愛台清交成,還希望有博碩士學位,不要誤會是這些學校真的很棒或高學歷可以替就業加值!我認為老闆們只是相信會「拚」到這些位置的人,求進步的態度還可以!雖然知道這些人還是不能變成即戰力,但是培養這些人成功的機會或許比較大一點而已。 台灣其實只是一個小池子,絕對不如美國甚至中國大陸,在較為龐大,分工細緻的大體系之中,「專才」才有比較大的存活機率,不論是學界或業界,其實「需求」與「能力」的銜接點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的!譬如中央研究院的翁啟惠院長是生技博士,抗癌藥的專家,如果要他研究適合台灣生長的玉米品種那就很難稱職了! 我是海洋博士,我們在博士班初期都被寄予厚望,海洋物理、化學、生物與地質都是必修課,理論上我們應該是海洋領域的通才!我最終是以地質專長畢業,拿到博士後我到某研究單位任職,當時該單位已經有幾位海洋博士,但是「剛好」都不夠「通才」到可以處理我最專長的聲納探勘技術,如果他們之中有任何一個人,可以處理聲納的問題,我就完全不被需要了!我到任時其實博士研究員的編制已經額滿,該單位算是「忍痛」增聘我這個博士的! 這就是博士市場的現實,請博士很貴,但是可使用的範圍極小!「博」士其實並不是大家期待的「博學之士」!真正的競爭力其實不是學位,而是你可以學會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和你「既有」的專業知識其實關係不大! 當時該單位有位資深的技術人員,聲納探勘技術經驗都不錯,但只有學士學歷。我任職期間他就是我最得力的助手,他差一點點就可以直接取代我的位置,讓我根本不需要到那裏上班!事實上我離職後他就完全接手我的工作,該機構並沒有因為我離職而聘請另一位相同專長的博士!因為只要可以處理該處理的事務,學士就夠了!。 再說到我現在的情境,我急需要影像辨識專長的人,也剛好有一位已經讀到博士班,專研影像辨識多年的人才投效,不過他原本是作醫學影像辨識的!在技術層面與我需要的車牌辨識或人流辨識不太一樣,他需要學習的東西其實和我只有大學畢業的資深程式師差不多!但是他要在業界找到完全適合他專長的醫學影像辨識工作,機會是極其渺茫的! 我不喜歡將自己的前途寄託在極其渺茫的機會上面,你喜歡嗎?所以真正安全有效的學習關鍵不在盲目追求高學位,不在你是不是出身名校,而是你是不是具備願意適應環境,建立自己解決實質問題能力的態度上面。 |
|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