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9/15 12:04:12瀏覽3264|回應0|推薦6 | |
這是準備寫到某科普專欄的文章草稿.... 海洋佔了地球表面的70%,平均深度約 談到光線,包括各種電磁波,如無線電、微波、紅外線、紫外線或X光等等,可以自由穿梭於大氣層以及宇宙的真空中,我們其實是靠著它們傳遞的資訊才能隨時瞭解與掌握我們生活的環境。簡單說,光線是我們可以『看到』世界的主要媒介,有了它們,在近處可以看到東西;遠處可以用無線電波通訊;即使在夜間都還可以用紅外線有限度的『看到』許多東西。 但是在水下的世界,由於物質密度是空氣的千倍以上,擁擠的物質粒子會使電磁波迅速被吸收或散射,即使是我們認為很『透明』的純水都是如此。因此各種光線,包含高或低頻的電磁波都只能穿透約數 幸好在水裡有另一種媒介可以大致取代光線的作用,就是聲音!聲音是藉著物質之間的壓力波傳遞的能量,物質越緊密傳遞效率越好,這剛好與電磁波相反!在大氣中因為空氣分子非常疏鬆,聲音其實傳遞效率欠佳,傳遞速率約每秒 即使如此,聲音探索環境以及通訊的能力還是遠遠不如電磁波的!首先是光速一秒鐘走3* 另一方面,根據物理原理,不論是電磁波或聲波,探測用的波長與可以探測的東西大小是相關的!一個波長 在水下世界聲波波長(頻率)的選擇限制很大,高頻(短波)的震動表示分子單位時間內往復摩擦的次數高,能量衰減快,實務上聲納常用頻率不高於500kHz(以200kHz最多),因為更高頻的聲波通常傳不到 除此之外,我們也知道大氣中如果因為溫度變化,使光線產生折射會出現海市蜃樓的現象,光線不會完全直線進行。在水下世界這種折射現象事實上更為明顯,也使得我們使用聲波測得的資訊會扭曲的更厲害。 總而言之,水下世界的遙測媒介必須從電磁波轉為聲波,用聲音『看到』的水下世界必然與我們習見的電磁波影像大不相同,也還有太多必須探索研究的空間。因此,用『聲音』看世界的技術仍是水下科技的主要研究方向。 |
|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