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學是篩選機制?_
2008/06/06 08:10:32瀏覽1194|回應3|推薦14

拚命上大學的結果卻是,大學太多,幾乎喪失 篩選 機制;

即使大學畢業,程度卻是大不如前。大學之道已告掩沒。

今日聯合報民意論壇台大賀德芬教授有言如上,似乎編輯或他本人還非常重視這句話,所以特別在文章中讓這句話自成一個段落!我想確實這是一個值得思考與正視的問題:大學是不是用來『篩選』人『種』的機制? 

她的文章前段提到因為公立大學低學費所以包括她以及當年的阿扁總統都是受惠者,可以從社經地位的底層,憑著『實力』考到與讀到好學校,最終成就斐然。不好意思,這樣說來,我也是!我家當年也是繳不起私立大學學費的,我讀建中、師大、憑『實力』考上台大研究所 ( 榜首欸 ) ,讀研究所免錢還領獎學金。所以我也是被嚴格『篩選』出來的優秀人種哦, 和賀教授一樣欸!

但有點奇怪,說到這邊我怎麼沒有很高興的感覺?

不知道教授有沒有?

在我來說,考上大學研究所,我的高興表現在可以選很多課(我總是選到爆)、問老師很多問題;因為考『贏』了而高興嗎?大概很少,而且都算『童年』往事了,我不覺得我因此就終身都很優秀。大學是一個機會,是我的機會!如果可以,我也希望是更多其他人的機會。我當然知道我自己很聰明 ( 智商 140) ,讀書很厲害,教授也一樣啦,她自己不好意思說,但我臉皮厚嘛!所以多數我的學生怎麼用功都不曾比我厲害。大學多了,當然也不會每個人都和我當年的同學們一樣厲害。所以教授說:『即使大學畢業,程度卻是大不如前。大學之道已告掩沒。 

但是很奇怪,講到這裡我怎麼不像教授一樣似乎很不高興?

我其實很高興看到更多人有了類似我的機會!昨天剛剛參加學生的謝師宴,我很高興看到他們四年下來真的改變了!有七八個人可以去讀研究所,多數人講話已經彬彬有禮,頭頭是道,站出來就像個大學生。沒這四年,他們會和旁邊的服務生一樣,知識、談吐、生活態度與自信狀態完全不同。更妙的是一位還在重修我的課程的同學特地用很誇張的方式向我敬酒!這個帶有幽默暗示意味的動作,引來一陣哄笑。我覺得和我台大或師大時代的同學互動是一模一樣的。

考試的『篩選』只是一時間的能力高低評比,人與人間的差異應該不是根本的不同。回到我年輕的時代,他們即使有錢都沒這個機會,更何況他們有半數是依賴助學貸款來讀書的,比我當年的家還窮!我喜歡人都可以變得更好,喜歡相信人的本性基底是相似的。但似乎很多人很希望那些『篩選』過程是真實的、終身的人種辨識!篩選之後大家就應該『安於天命』好好的待在自己的階層?這應該是理念的不同吧? 

我很高興早年曾經順利通過『篩選』取得一些『優良品種』的證照,現在的樂趣與志向則是讓更多人跨越這個很多人想拼命維護的『篩選』藩籬!我的學生最終不會和我完全一樣;但是我知道經過我的努力,他們的世界一定會變得很不一樣。 賀教授依然可以教台大的學生如何『奔逸絕塵』;但是我教教我的學生『趨一趨,馳一馳』有何不好?大家的平均速度提高,為何是大學之道的沉淪?

我高興的是看到他們的機會與成長,不高興的是很多人好像寧願他們都保持原狀,永遠待在知識M型化的另一端。希望教授也再想一想,您的高興與不高興是何底蘊?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ccsonar&aid=1935183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問題不在機制在心態
2008/06/09 01:17
人和資源的分配一直是人類生存的課題. 資源是有限, 於是如何分配就見仁見智了!
資本主義的社會是有能力的得資源, 因此上大學也是分配問題因此必需有甩選機制-聯考!
西方因基督教的影響, 認為人最重要,因此在資本主義的理論下加上監督機制(人是不完全的)再加上人本(人是神的創造)因此在分配上要考慮弱勢的人!
今天有錢人的進入台大佔盡優勢是可以避免的如果台灣有無限的資源! 因此篩選是必然的!但是甩選的方式必須公平!

事實上, 工作觀才是台灣的問題! 重問憑, 重學位, 依職業論斷人的價值才是基本問題! 在西方, 職業沒有高不高尚的問題, 只有供需的問題! 作者可以提自己的感受, 但是, 是不是每個學生在消耗資源得到相同的效果? 本文提到的可能是少數的特例吧!

提高弱勢人的公平競爭平台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鄉下老師(yccsonar) 於 2008-06-09 04:43 回覆:

本文批判的是優勢者勢利的心態。我也認為不計一切讀大學並不健康,我也覺得孩子本身讀書意願不明確就堅持讀大學效率不夠高,但是我想批判的是造成這種心態的主要原因→優勢者自認這是『特權』!

在西方學歷高成績好也許會被稱為『Nerd』(書呆子、怪胎),並不會被賦予『優良品種』的暗示,在這裡會!所以越是弱勢者,越是不計一切要脫離『不是』大學生的標籤。他們不懂『自我肯定』等等抽象的概念,教授們懂!懂的人言語中暗示大學是篩選人的『唯一』機制,弱勢家庭為了恐懼就會前仆後繼;認定讀大學是『唯一』翻身的機會(其實不保證)。

放棄定於一尊的制度篩選心態,不要下意識的預設人會因為某個機制決定一生的高下,讓升學制度機制回歸於『機會』與『可能』,這才是健康的事實。


孤不二忠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我用經濟學供需原理來解讀
2008/06/08 20:53
大學(生)太多=供過於求=降價(薪水)求售,就這麼簡單!!
If I Can dream!!

墨鯉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問題不在篩選
2008/06/07 23:58
上大學是一個改變的機會,只是大多數人不懂選擇又不懂把握!

不懂選擇在於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大學前的教育,只有知識沒有足夠的性向選擇教育,及教育對未來出社會的投資效果的指導,只有知道自己要什麼的人,學習才有動力、樂趣。

不懂把握在於把讀書當成學生的任務,只要完成就好,只有少數人找到自己的目標,大多數都是出社會再重新學習,浪費人生;學校也是得過且過,對多數人大學是要和工作接軌,只是這個軌一般都接的不怎麼好。

總之,我覺得大學是人生一個重要的成長階段,只是能適當把握的太少了,而且我覺得多數大學應該是學習的地方,而不是如現行教育政策,只以發表論文定學校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