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7/25 07:51:14瀏覽764|回應4|推薦21 | |
有位民初的國學大師(北大教授)說過自己是:三十歲之後不讀書,五十歲之前不寫書。 原因是三十歲之前,該讀的國學經典他都讀通了,不需再讀!但是五十歲之前,自己的人生歷練與智慧應該還不及以往的大師,所以不敢輕率寫書誤導後人。只可惜這位大師年僅五十出頭就過世了,並沒有真的留下甚麼巨著。 當然領域不同,在我們的科技業如果敢三年不讀書,就跟不上自己的學生或員工了!而且網路時代來臨之後人人都可以當作家,不像出版艱難的時代,每一本書都可以藏諸名山,讀者們也不會將網路文章奉為圭臬,網路作家們輕鬆寫,好像也害不到太多人!但真的害不到嗎?也很難說哦! 我最欣賞的是「五十歲前不寫書」所顯示出的自我期許,不是因為我已經年逾五十,而是真的喜歡他想為文章的「價值」而寫,不為個人名利而寫的心態。顯然他的成功是定義在千秋萬世之後人們看他的書仍有意義,仍有學習的價值。回頭看看自己,忍不住會天天盯著看部落格的瀏覽人次,就會汗顏!我會不會因為看的人多了,而變成只求共鳴(虛名),而非為了價值而寫的「網路憤青」呢? 事實上我確實經歷過兩次類似的心理掙扎,一次是網路論壇這種東西興起時,老朋友們建了一個討論區,我就是愛寫的人,每個議題都發表很多意見,不知不覺間浪費太多時間(每天四五個小時)在網路上,其實已經和沉迷電玩效果相似,一方面覺得本業工作受到影響,一方面總是有意見不同的人,忍不住打筆仗會傷感情,也常常讓自己心情不好,甚至變得偏激!所以就淡出了! 第二次是開始頻繁的投稿聯合報民意論壇,「上報欸」!那種愛現的成就感又獲得升級了!但是開始面對「大眾」而非「小眾」時,心情就開始有點像前述的大師了!越來越覺得自己沒有這麼懂那些國是與時事議題,別人或許會因為我是博士教授而加減聽聽,但是我自己變得有些心虛,我真的要成為「無所不知」的名嘴嗎?我真的是嗎?當然不是!所以之後就只談自己真正體驗過,比較了解的議題,也不再刻意投稿尋求廣大的共鳴,只是寫寫部落格就好! 所以我的改變不是因為文章沒人看,反而是因為發現有人看而變得更謹慎了!其實以前在討論區的時代,我是嘻笑怒罵甚麼雞毛小事都敢亂寫的,心情一嗨,五六千字的長篇也常常出現。但是現在的文章多半是輕薄短小,超過一千字就想著要停了,一方面是因為我不想耽誤上班,影響到現實的生活,一方面是設身處地想到會讀我的文章,也是我期待的讀者,都是認真於真實生活的人,我不想浪費讀者每天超過三分鐘的時間,因為我的文章價值也不過如此。很快讀一讀,有那麼一點「回甘」餘韻,點個頭,按個讚(或推薦一下)就很好了! 其實寫這篇文章的起始動機沒這麼清高,我是很想批評某位網路作家拚了命為爭取讀者而寫,也藉此成名獲利,據說他未成名之前每天「逼自己至少寫五千字」小說在網路發表。但是說實話內容實在乏善可陳,還多半偏向低俗暴力偏激黑暗。我可以揣摩那種為了爭取共鳴而寫的心路歷程,他是「成功」了!但是我不並不欣賞認同這種成就,他的電影我也只看了十分鐘就覺得噁心不適,看不下去了!那還是他「最美」的作品呢! 或許我有點不合「時宜」吧?但是我還是希望世界不盡是如他小說描寫的這麼低俗晦暗,也當然不要變得越來越像他描寫的樣子。據說鄭捷就很迷他的小說,他自認的捷運「壯舉」中也有那些小說的影子痕跡!這件時事與小說的關係本身就非常驚悚了!不知該作家作何感想? 所以寫文章不難,但為何而寫?卻值得深思,尤其是你知道真的有人在看的時候。 |
|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