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9/02 04:40:10瀏覽967|回應0|推薦9 | |
古人說:「盡信書不如無書!」我現在就感受很深。我們身為升學主義下的乖寶寶,自幼就被鼓勵制約成:「書中自有黃金屋」或「唯有讀書高」的觀念。尤其是看起來特別抽象複雜的科技領域,不讀書不但不能入行,要精進變成高手更需要讀更多別人都讀不懂的艱深理論,不然我們和一般市井小民有何不同?怎麼可能會做一些別人不會做,而且看起來很神奇的事情呢?但這是真的嗎? 我自幼很愛讀書,但真的很少想到讀完書就可以做甚麼事?譬如讀完書就可以有黃金屋或顏如玉,讀完書就可以考第一名或拿到獎學金等等。我會想讀書的主要動機一直就是「好奇」!年輕時拚死拚活的抗拒環境壓力,堅持要念比較冷門的地質與海洋,原因就是我從小對於大自然的神祕複雜與美麗極度的好奇! 成年之後電腦科技開始起飛,對於地科的好奇心也因為追逐相關知識夠多而逐漸滿足。於是我高度的好奇心與渴望轉移到:「那些神奇的軟體是怎麼做出來的?」以及「電腦世界真的跟我們知道的真實世界完全不同嗎?」PhotoShop可以用魔術棒工具一瞬間就將物體輪廓描繪出來,這是依賴神奇的理論(魔法)?還是跟我們一般人一樣?就是順著光影強弱的邊緣描繪出來的呢? 當然每一種電腦的神奇功能都會夾帶著一些望之儼然(嚇得死人)的方法論,光是網路這種東西,包含的知識與技術就多到讓專家都不堪負荷,很難列舉完整的所有知識,但是要「懂」,甚至會「用」網路其實是另外一件事!還蠻簡單的!只要你相信任何複雜的科技源頭都是一般人簡單的需求與想法,這就是Nokia說的:科技始終來自人性!你相信嗎?我自己是深信不疑,而且受益良多的! 我說的不只是LKK都能學會用智慧手機APP,即使你想進一步深入,不但要用,還要自己設計製作新的APP,原則也是不變的!你的動機與想法才是真正最重要的動力與指導方向,絕對不應該被任何方法論(如程式語言或理論)嚇到打退堂鼓,或以為要「先」學會甚麼方法技術,你才能開始真正想問題,真正開始決定自己要做與能做甚麼東西! 以描繪輪廓這件事情來說,我的博士論文就是想在地形資料上,自動化描繪出山脊、山谷軸線,甚至斷層線等等特徵。這好像很需要高深的數學理論協助?我不是數學專長的工學院學生,應該是要「多讀書,提升實力」再開始做研究吧?但是我一開始就極盡自己的小學程度認知,用最簡單的常識去想這個問題,譬如地形忽然變低就是懸崖了!我怎麼算出來那裏是懸崖呢?小學生都會跟你說,相鄰的兩個高度相減,忽然變大的就是了嘛! 就是這樣,我完全不看書只用小學程度的常識,加上國高中學到的幾何學,每天寫程式玩資料玩了一兩個月,當自己的「粗淺」想法多數都實現為程式,或遇到瓶頸時才開始翻書找論文。一看之下大驚奇!原來那些專家做過的事情跟我幾乎完全一樣!詭異的是:因為我已經順著直覺與常識做出他們七八成的「研究成果」,所以再看們的書或論文時,都像在看小說雜誌或專欄文章。反之,要直接當學生上課學那些東西,看起來還真的很難! 一樣的結果,一樣的目的地,但是走進去的方式不同,你的感受就會很不一樣!就跟已經在自家廚房忙了很多年的媽媽去讀餐飲系,當然和沒下過廚的18歲孩子感覺大不相同!我就開玩笑說過:如果影像辨識像一間房子,我是從屋頂煙囪直接鑽進來的,我的RD是我幫他開窗子跳進來的,其他走路從大門進來的都比我們辛苦!要考到相關研究所,還要被教授操勞虐待恐嚇好幾年才能出師嘛! 那麼人家辛苦考試讀書總有代價吧?他們一定「學得比較紮實吧?」答案仍然是一個大X!順著直覺與常識一一找方法來配合實作的人其實學得最紮實,每一個方法論他們都知道那是為何而生的!讀大學研究所的人反而未必,書上是有「原則性」的說明,你也背好了去考試了,但是你對真實問題與方法論之間的關係依舊無感! 重要的差別是:如果你像我一樣,以這種方式深入影像辨識領域,你一定會繼續相信自己的直覺與常識,面對問題時,我和一般人逛街一樣,甚麼事情都想得到!但是「以為」影像辨識是特殊領域專業知識的人,他們只會從讀過的方法論去找解答,甚至很崇拜那些偉大的方法論,崇拜到不敢自己隨意發明新方法的地步!吳寶春如果先乖乖念完某高職餐飲科,再讀某科大餐飲系,畢業再去麵包店工作,或許我們的世界冠軍就不會出現了! 重點真的不是天分高低,只是處理與思考問題的方式與方向,讀書當然不會讓你變笨,不讀書只專心過生活,努力解決日常的問題,也一樣不會變笨。但是那些可以經過學校快速大量傳授的知識技術,其實現在都慢慢被電腦軟硬體與網路功能取代了!讀很多方法論並不是優勢,因為任何人需要時再去網路上抓都學得到,但是直覺與常識是你看問題與解決新問題的最起點與關鍵!當你相信方法論甚於自己的直覺時,你的研發之路可以說已經實質結束了! |
|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