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4/05 18:34:10瀏覽509|回應0|推薦43 | |
卷四 大倭寇時代 西元1553年(嘉靖32年)閏三月,王直(汪直)勾諸倭大舉入寇,連艦數百,蔽海而至。浙東、西,江南、北,濱海數千里,同時告警,進入所謂「大倭寇時代」。
海禁,一項本意為保護沿海百姓生命與財物而設立的措施。 在倭寇肆虐的年代裡,綿延數千里的海岸線,即無屏障,亦無天險,猶如敞開的大門般。一向將外患問題放置在北方的中國,又該如何面對來自海上的侵擾呢? 在這時空背景下,中國數千年文化與歷史的沉重包袱,在面對新的戰爭型態的轉變上,難免需要調適、適應和磨合。這過程是艱辛、漫長且危機重重… 但,在此政策下,貧困的沿海百姓該如何面對?「寸板不許入海」或許誇大了點,然而,海禁政策時弛時嚴,最嚴厲的時期甚至連漁船也不能入海捕魚。在此期間,伴隨數次政策性的內遷,造成數以萬計的流民問題,百姓居無定所,更無以為業,生存最基本的需求,即是食物。在此前提下,衣食短缺,百姓又該如何生存呢? 政治並非兒戲,錯誤的決策如同動亂的推手, 或許,在某個角度上,這…已是官逼民反了。
西元1540年(嘉靖19年),廣東一處造船廠,正忙著加緊趕製一艘雙桅帆船,這類遠洋的帆船,在當時是海禁中違禁製造的船體,但處在天高皇帝遠的廣州,官府只要收取賄賂,便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不聲張鬧事,便不追究抓捕,官商的關係也因為海禁的緣故,更加曖昧不明。造船廠旁邊,一群年輕人正在熱烈討論著如何將一箱箱硝黃、絲棉等貨物運至日本、暹羅、西洋諸國等地販賣。這群以王直為首的年輕海商們便這樣崛起了。 浙江、福建等東南沿海區域,因為地形的緣故,能夠開墾種植的平原多處在丘陵、高山之間,平日生活所需,依舊仰賴著這片廣闊的大洋。商貿繁盛的沿海地區,在海禁政策的嚴重打擊下,似乎很快又恢復生機。正因為地形複雜的地理形勢,沿海擁有多處天然隱蔽的港灣、廣佈的島嶼和數千里長的海岸線,這些種種條件,逐讓這區域,成了冒險犯禁的走私天堂。 但這片海域,看似機會無限卻也隱伏著極大危機,海盜、倭寇、明朝海軍、更有來至遙遠國度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等。想在此處擁有一席之地,若不擁有強大的武裝力量,亦或是加入實力強盛的武裝商團,是難以立足的。 初出茅廬的王直很快就了解到這一殘酷事實。而當時盤踞在雙嶼島的許棟集團,正好與王直同鄉,皆來自於徽州府歙縣(安徽徽州歙縣)。在同鄉的情誼下,許棟無條件的接納了王直集團。對羽翼未豐的王直來說,這正是發展的時機。
西元1542年(嘉靖21年),逐漸闖出名堂的王直,在機緣巧合下結識了日本戰國大名松浦隆信並接受其邀約,以九州外海屬於肥前國的平戶島(屬今長崎縣)為海外基地,建立了一穩固的商業據點。 雙嶼港,這塊三不管地帶。在許棟和王直等人銳意經營下,很快便成了私商們經營的樂園。葡萄牙人、日本人、南洋人皆能在此轉運、販賣貨物。島上更設置了市政廳、教堂、醫院等建築物,猶同海上明珠般,綻放出瑰麗的異國光彩。正當東南沿海盡在海禁的帷幕下而顯得黯淡無光時,此一突兀的光芒,如同一把利刃深深刺激了封閉守舊的明王朝。 西元1548年(嘉靖27年)四月,雙嶼港在熊熊的烈焰中消失了光芒。當此浩劫降臨時,王直是逢率領船隊遠航貿易而逃過了明朝艦隊的突襲。 此一死裡逃生,是機運?亦或是巧合呢?在海盜的世界裡,權謀鬥爭如同家常便飯。為了謀求生存空間,陰謀暗算、吸收兼併層出不窮。 不久,許棟被捕就戮的消息傳來,這對早已想另立門戶的王直來說,無疑是天賜良機。經年累月的海上拼搏,造就了其獨當一面的領導能力。在收羅許棟殘黨的同時亦在招收了不少日本浪人加入,短時間之間,由一群小海商集團急遽膨脹成縱橫東亞的大型武裝海商集團,並占據烈港(瀝港)為其貿易根據地,自立為「五峰船主」。
明朝唐樞說:「寇與商,同是人也。市通則冦轉而為商,市禁則商轉而為冦。」 亦商亦盜的本質,在海禁政策下更為突顯其矛盾。 西元1551年(嘉靖30年),雙嶼島戰役後,讓王直領悟到若想長久在中國海疆上從事貿易,光憑藉著武裝力量還是不夠的,最根本的問題是要讓明王朝解除海禁並明瞭開放貿易所帶來的諸多好處。在主動聯繫地方官府並得到認可後,陸續協助平定了沿海盜寇盧七、陳思盼等,一方面持續增強實力,並確立其海上霸主的地位;一方面投其所好盡量滿足官府的要求,以博得官方的信任。至此,東南海域「海上之寇,非受直節制者,不得存。」
正當一切如其所願的進行著,眼前漸漸浮現出一幅縱橫四海的商隊勝景。而陶醉其中的王直,確信這一切終將會理所當然的水到渠成。 西元1552年(嘉靖31年),烈港,一天夜裡,吵雜而急促的腳步聲,驚醒正在熟睡的王直。當得知遭到明朝海軍的包圍的消息後,還一度不願相信如此千方百計拉攏的明王朝竟反噬了自己一口,或許,潛意識中,仍有一股不安的情緒提醒著自己,「不能信任官府。」所以儘管遭受明總兵俞大猷率領的艦隊猛烈攻擊,還是突圍而去。
滿腔理想與抱負,在烈港一役,如同被擊沉的船艦埋葬在深淵之中。報復的火種逐漸爆裂開來… 西元1553年(嘉靖32年),順利回到日本平戶港後的王直,隨即自立為王,國號「宋」,自稱為「徽王」。並派遣徐海、陳東、蕭顯、葉麻等部眾調度所有船艦,招集了來自中國東南沿海、日本的海盜。一場空前的報復戰役就此展開了…
無法相容的理念,在不同的時空境遇下,各自完成了屬於自己的宿命。 蔽海而至的艦隊,如同席捲而來蝗蟲般飢渴、憤恨、貪婪。在毫無任何預警下,讓中國東南沿海數千里的海岸線同時敲響了銅鑼聲,在其恐懼的瞳孔中,似乎都訴說著同一句話,「倭寇來了」。
在命運交叉點上,一瞬間的抉擇注定了「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然而,英雄式的赴難,如同灑落遍地的豔紅玫瑰,令人惋惜。 西元1554年(嘉靖33年)四月,明王朝受命胡宗憲為浙江巡按監察御史,總督南直隸(江蘇、安徽、上海)、浙江、福建等處軍務,負責中國東南沿海抗倭剿寇的重任。 迴異於朱紈,鐵血般革命作風。胡宗憲聘用徐渭為其出謀劃策,以剛柔並濟、恩威並施的作法,或分化、或招降、或誘殺,逐一消滅了沿海盜寇。但,對於同是安徽人的王直,胡宗憲有著自己的看法,「海上賊惟直機警難制,其餘皆鼠輩,毋足慮。」或許是出於英雄惜英雄的情結,與其消滅不如為其所用。因此,對其招安降服的意願更顯意味濃厚。 同年,王直的平戶港來了兩位明朝使者蔣州和陳可願,經過王滶(王直養子,本名毛海峰)的從中引薦,逐見到了王直。
面對局勢日趨不利,集團內的意見分歧與權謀爭鬥更讓形勢更為惡化。接受招安?或抗拒誘惑?皆必須付出重大代價。但,如此豪賭的人生場合,就算僅有一絲絲渺茫的機會,也會讓人禁不住想一探究竟! 母親與妻兒尚在人世的消息,讓情義深重的王直喜極而泣,原以為在烈港之役後遭逮捕的家人已遭殺害,但,這意外的喜訊,是善意的回應?亦或是溫柔的陷阱?在王直的心裡,一直盤旋著這問題,但,情勢已不容其猶豫不決。 西元1557年(嘉靖36年)十月初,應胡宗憲之邀,王直率領隨扈千名從平戶港搭乘巨艦(根據鄭若曾《籌海圖編》書中記載此巨艦,聯舫一百二十步,可容二千人,上可馳馬。)至岑港(舟山群島岑港)等待著一場宛如鴻門宴的到來。為了加深王直的信任,胡宗憲更派遣心腹,夏正,為其人質。一場鬥智鬥勇的龍虎會面將會帶來什麼結果呢?北風呼嘯,預告著一場即將到來的漫長…嚴冬。 西元1558年(嘉靖37年)二月,受邀至杭州遊玩並商討招撫事宜的王直,突遭浙江巡按御史王本固於5日逮捕下獄。儘管胡宗憲極力上疏陳述招撫王直的用意與諸多良處,奈何廷議一致反對招安,死罪逐成唯一定論。
西元1559年(嘉靖38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王直被斬首於杭州省城宮港口。 其首級,被昭示傳遍於中國東南沿海各區域,以儆效尤… 不久,一波一波的復仇熾焰,伴隨著狂風怒濤席捲而來, 夾帶著聲聲嘶吼中,似乎聽見了… 王直臨死前的警語「吾何罪!吾何罪!死吾一人,恐苦兩浙百姓!」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