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丙戌年道理文-文其七
2008/02/25 11:04:48瀏覽227|回應0|推薦2

聖理時間﹕丙戌年四月初二

尊駕聖稱﹕皇媽娘娘降文

文其七﹕「量」、「寬」

 

簡釋:

   「量」,修行者從有形至無形,從自我觀至無我觀。「寬」,修行要從局限至浩瀚,從自我個體至芸芸眾生

解意:「無我觀心法」是讓自己以客觀的態度,去觀察自己與世間一切以「佛眼」觀世界,看到自己的軀殼,就像大佛腳下的大千世界和芸芸眾生

「無我」,一般人較難接受,也很感困惑。因為通常大家在平常生活裡,總是以「自我」為中心點,這幾乎是天經地義的道理。世間雖也有「無私無我」的說法,然其主要是倡導「大公無私、公而忘私」,並沒有否定「自我」的存在。

以個人及群體的「自我」為中心的世間生活,雖因之引起種種困苦,但是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中,大家都不得已,只有繼續依舊維繫著。佛法教人不要貪著世間的名利與私慾,其真正目的在於修空觀,入禪定,才能斷除「我執」,而達到「無我」。

 佛法教示「無我」以救眾生脫離輪迴之苦,然而「無我」並不是為了達到此目的而塑造出的工具。「無我」是在哲理的解析及修行的証量上都確認的真象。因此佛法的救渡不是靠盲目的宗教信仰,而是指出生命的真象,助人脫出困惑而已。

 個體的生命,會隨著「自我」死亡而毀滅,而死亡後唯一留下的只有「自我」在生時所造的業力。眾生所造的業是形成新生命意志的根本,它影響了新生命的發展方向。當業力與新生命的肉身相結合時,「無明」首先生起,然後遂漸形成自我意識,而後又重覆造就一個新的業力,再度引導生命的輪迴與再生,這就是佛教對業力輪迴的論點。

   佛法的最高境界是「無我」。然而「無我」並非沒有個人存在,祇是心中沒有我見我執,就是不固執己見。所以一個有「無我」素養的人,他表現出來的行為是「隨緣」的。然而「隨緣」也不是沒有原則,只是心中客觀,能理性的判斷。

因為修行是為渡眾生,所以修行者既然以天下為公,就應不受侷限而來去自如,任何地方均能秉持著天性來實行真理,使「道」活絡;一個以天下為公的人,必須有靈性的智慧,了解言行舉止的規矩,而符合天理的要求。

我們常常說要為芸芸眾生服務,如果光是為周遭的人服務,您都無法忍氣吞聲或是怨嘆後悔;心裡難過,嘴巴又不方便說,豈不心口不一。修行的道路,絕不是我們所想像的如此簡單,今天我們講修行,不管嘴巴修行也好,心裡修行也好,都要從內心裡頭去探討。

金剛經』裡,如來再三地告訴眾生︰「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如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如來指的是宇宙間所有有形無形物之總成,由於釋尊認為宇宙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生的目的即為超越肉體的侷限,達到天人合一的涅盤之境。『金剛經』是在教人如何開發自己的如來自性,如何找到原本之面目?破四相即是在明心,見色相非相在悟性空無執,慢慢這樣修行,當能見性成佛。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ahwatsai&aid=164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