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3/04 22:46:19瀏覽229|回應0|推薦2 | |
尊駕聖稱﹕皇媽娘娘降文 文其十一:「 」 簡釋: 『 』,此玄字與「同」字音同意同,其主要在禪釋:宇宙間紛紛擾擾的爭端,絕大部分都是來自口舌之爭,只要謹守口德,眾人之間即可同心同德,共同創造美好的未來。 解意: 有關人與人如何避免口舌之爭,如何積口德造善口業,在過去的日子裡我們已經談論過許多次,今天特地從皇媽娘娘的註解:「吾是汝,汝是吾。」來和大家一同研究同心同德的重要性。 犧牲自己成全他人,或許大家都做不到,但是如果是將他人當做自己看待,或許較容易欣然接受。這也就是佛家所謂的「他緣」,就是無緣大悲,就是眾緣。眾緣大乘心,就是所有眾生都是有緣的一個大乘的心。 把所有的眾生看成自己,就是已經有成菩薩的決心,而且有了度化眾生的心,也就會自然產生了菩提心。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不分是我的還是你的。如果眾生他緣大乘心一旦產生出來,就已經非常了不起。因為在心中將眾生定位與自己一樣平等,所以愛護所有的眾生就等於愛護你自己一樣,不分你、我、他,這一點很多修行人是難以辦到。然而今天普眾宮的的眾神佛卻不是這樣子,因為眾神佛就是眾生,眾生也可以成為眾神佛,大家來到此地都是一樣平等,你就是我,甚至於是祂。 今天沒有領悟到這種道理的人,我們只能夠同情他,甚至去度化他;而不是去排斥他,或者拒絕他,拒絕跟排斥都是錯誤的。因為普眾宮設立的初衷,就是要普渡眾生,解決眾生之疾苦。來此工作的義工們,都是秉持著將眾生視為自己般的服務熱忱,默默的行慈悲心、菩提心。便來利益眾生。慈悲,並非順著對方之意而任其予取予求;慈悲,必須視時節因緣而進退得宜。 大家都知道「和合」是為人處世的根本之道,個性要和善,對人要和悅、和藹,相處要和氣、和睦,人與人之間才能和諧,在眾緣和合之下,做起事來就容易成功。因為有共識,就能團結;因為團結,就能產生力量,面對境界能無所畏懼。 任何一件事情的圓滿,必須靠大眾共同努力方能成就;若缺乏助緣,想要靠獨自完成,是很困難的。但是人與人相處共事時,因為會有不同的觀念與想法,在習氣與執意尚未斷除的情況下,就可能因為意見相左而影響整個事情的運作。因此,從共事中觀照自心,透過覺察、覺照,探究衝突煩惱的起源,再經由反省檢討、改進,乃至達成整體的共識,這就是大家必修的課程。 一個團體中,最重要的是要有共識。因為,人與人相處有了共識,才不會產生摩擦,才會和氣。現今社會由於彼此競爭激烈,為了不被淘汰,均已經從個人獨立營運模式,轉為團隊合作的機制。所以,如何結合相同的理念與達成共識,進而產生一股強大的團結力量,以迎接各種考驗,是我們持續努力的基本原則。 再說慈悲二字,慈能給與我們快樂,悲能拔除我們痛苦。今天諸神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平等心對待一切有情有緣之眾生,誠如剛剛所講的儒家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此外,墨家講「兼愛」,耶穌講「博愛」,這都是慈悲心、菩提心的展現。真正的慈悲是悲智雙運,懂得運用善巧方。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