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丙戌年道理文-文其三
2008/02/21 13:30:07瀏覽273|回應0|推薦2

聖理時間﹕丙戌年二月二十六日

尊駕聖稱﹕皇媽娘娘降文

文其三﹕「在家修,方便修,出家修。」

簡釋:

修行乃人的一生中重要的一環。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與思維。所謂「人成即佛成」,修行就是要讓自己做人無虧於天理、無負於人道,如此才是真修行!無論是在家修、方便修或出家修,都要明白心性的道理。這一念心就是靈知靈覺的佛性。要修行首先須能覺察自己身、口、意三業的一切活動,並能檢討反省,知過能改。

解意:

修行不光是誦經、持咒、念佛、參禪,如果天天誦經拜佛,卻滿腹的貪瞋愚癡、自私執著,這種效果也是枉然。修行固然需要,修心更為重要。因為行正心不正,有外無內,表裡不一,如此根本不能稱為修行。若能修行,也能修心,則內外如一,誠於中,形於外,凡修必能成。

我們不管修行或修心,應從日常生活修起。食衣住行之間、做人處事之間、舉心動念之間,都必須修行。凡是做事勤勞負責,求全求成;做人誠實正直,求真求圓,這就是修行。

「修」者,反樸歸真,而非愈修愈流於形,乃至沽名釣譽。由「心」修起,不拘「時間、空間」,皆具「慈悲心、倫理觀、道德觀」及「喜捨心」。事實上「修心」,讓您由「凡俗」,徹底脫胎換骨,改變身心意和人生觀。少造一份惡業、多造一份福田,深信人生會活得更有意義,且能留德給後代子孫。

  出家可以修行,在家也可以修行,端看個人的願力與因緣。出家的責任,是弘揚佛法、傳承如來的家業。在家居士雖然也可以弘揚佛法,但以護持佛法、供奉神佛為主;從過去到現在,都是如此,兩者的責任不一樣。

佛陀化世的本意,是希望眾生都能勤修戒、定、慧,以消滅貪、瞋、癡。佛法的根本目的,並非是要從諸法中辨別清淨與不清淨,而是由淨化內心以徹底改變我們對世界的錯覺。可是修持戒、定、慧並不簡單,在家人、出家人各有各的修法。比較起來,出家修行的障礙比在家少,而出家修行者發覺的障礙當中,心障又比業障多。在家修行,易於修福業,不利於修慧業;若在家人其本身具足福德,則修福業更是方便了。修福業能感得欲界天的人天福報,六度中的布施、持戒、忍辱都是修的福德行。

承天禪寺老和尚對出家弟子開示:「念佛、為常住貢獻心力、利益眾人,這便是修福慧,可直了生死。若僅是為了自身的利益,不為眾人,以後會墮下去。我也是在為眾人,修眾人福。」海濤法師在『真愛一生』中提及:「修行佛法,就是要培養我們對一切眾生的關懷。」所謂的修行,就是快樂的修行、愛的修行、正念生活的修行。為了要得到快樂,為了要保持正念慈悲心,在生活當中必須培養快樂和愛的能力,必須去種福田,所以修行不能離開日常的生活。

修行,應該是一種心性的鍛鍊,一種透過觀照的工夫,去防非止惡,開發一切善法,達成圓融的、究竟的精神世界的方式。不論你如何稱呼修行的名相,不論用何法去修行,它的結果其實是相同。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ahwatsai&aid=163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