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1/10 11:40:39瀏覽303|回應0|推薦3 | |
尊駕聖稱﹕觀世音菩薩降文 文其二﹕「 門修身教宏揚,五教同源理一庸。」 簡釋: 「 」與「母」同,係指「皇媽娘娘」也。本文簡意為:普眾宮皇媽娘娘的門下弟子,除了本身要注意修行修身外,更要將在此地研修之正道宏揚四海發揚光大。古今中外不論任何一種宗教或是教派,其實都是一樣的,所持的定理也只有一個「庸」字。 解意: 普眾宮民國九十年頒領玉旨興建臨時宮廟,崇奉主神--顯靈五帝,鎮守此地,普渡眾生,以方便蒼生敬拜許願,祈求平安。興建臨時宮廟期間,皇媽娘娘特賜本宮三對門聯,作為本宮爾後發揚聖道之重大使命。 其中外殿樑柱對聯﹕「道揚諸天功啟三皇五帝,法周上界心存萬類群生。」普眾宮尊奉之皇媽娘娘暨諸神佛,在此與十方諸位善男信女結緣,並代天宣化教義,却除不正確之宗教信仰與觀念,領悟出正確與正統之信仰理念,達到神人合一之境界,冀望社會大眾共同扶持此偉大聖業,順遂本宮「宣教與濟世」之宗旨。 諸位善信大德從各地來到普眾宮結緣,欲求本宮諸神佛化解孽緣業障,則須修行修身力行善緣,方能自助神助。人要修行,就要能任天而動,率性以行,不可為功名利祿而埋喪本性。其心渾如赤子之心,其真知良能讓人敬愛欽佩,皆是出於天真之道。修行可謂修正己身行為進而以入世之心渡眾生。 佛、儒、道、耶、回五教,原本涇渭分明,各有不同的教主、教義和不同的修行方法與理想。然五教的創教宗旨,都是為了實現一塊人間淨土,都是為了要救濟苦難的眾生。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也。所謂「道」必須是至正不偏,所謂「理」必須是一定不易的。「子程子曰,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神佛本是道德的代表,人只要能抱道行事,且持德助人,自然能融入於神佛的教誨。至於理則是做人處事的方法,此方法切忌不可執著,需因地因時制宜,且適用於天下任何人。依此原則,始可發現真理,否則容易在信仰中被誤導或拘限,而無法了解生命的真諦,才不會迷失自己,失去信仰宗教的意義。因此遵照良知良能的去做事,就是天命。修道不是入山去修煉,而是時時於日常行為中改正所做錯的事,這就是修行修身。 道教對中國人而言,是最有民族性、最有感情的宗教。道教溯自上古三皇五帝,雖然是從「神仙思想」而來,但卻已從儒教、佛教中建立起獨特的宗教基礎;從此以後,中國人從未忘記敬拜天地、祀奉祖先,並將此等作為求取生活信心與希望的不二法門。因此,道教是中國人土生土長的宗教,是最適合人們生活寄托、心靈安慰的宗教,道教也是中國人最基礎的文化、最傳統的文化。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