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9/11 04:03:19瀏覽3076|回應2|推薦11 | |
畢殿龍:王金平難過“關說”這一關 畢殿龍:王金平需“妥協”為“關說案”落幕 還在臺立法院長王金平在外出訪期間,馬英九就義正詞嚴地發出“這不是關說,什麼才是關說”定調性的發言之後,沈默了許久的王金平,昨晚(10日)返臺在桃園機場發表談話,嚴正否認關說、指馬英九不要被特偵組蒙騙、特偵組濫權違法違憲。馬英九、王金平隱然心結終於發展成短兵相接的白刃戰。其結果如果不能智慧著陸,不但其兩人要兩敗俱傷,對國民黨的影響也必將深遠。而一切問題解決的前提,就是王金平的順勢而退,為保馬英九的清廉名聲和改革做讓步妥協。 馬英九及其發言人在王金平對民進黨政治人物柯建銘“關說“事件曝光後,在王金平發言前後,先後兩次公開強調其行為為“關說”和“不但是關說,還是成功的關說”,已經讓該事件的處理沒有了任何騰挪的空間。身為國民黨黨主席和充分行政資源的馬英九,做出這樣的論斷,顯然不僅僅是出於激憤和個人恩怨,而是有更多的理由和資訊,對矛盾公開之後的損益已經有了足夠的分析和判斷和應對預案。所差之者,就是王金平回應的立場和態度。 針對馬英九將王金平認為是對柯建銘的“安慰”定性為“關說”,王金平在返臺後第一次在擁護者簇擁下的公開發言,不但嚴正否認自己是在關說,而且指馬英九可能被特偵組蒙騙、特偵組濫權違法違憲。盡管沒有正面面對馬英九甚或還為馬英九找一個臺階下。但更多地是軟中帶硬地預留了回擊的空間:“濫權違法違憲”不但指特偵組搜集證據的過程和證據本身不得堂而皇之之外,更提醒馬英九如果堅持其為關說,他將在“濫權違法違憲”方向上大做文章。 目前看來,王金平不公開道歉甚至放棄之後國民黨一線的權力之爭,恐難以脫身。在第一波交手中,王金平似乎並沒有放棄自己強硬對抗的努力。這對政壇多年的不倒翁的王金平來說,自然有其自身的損益判斷和政治考量。 站在王金平的角度,最壞的設想和最強硬的對抗,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王金平但就這一事件上,無法正面對抗國民黨中央,只能生拉硬拽,牽扯出威脅和實際點出國民黨內部和綠營政治人物的關說行為。用法不制眾來自保和獲得讓國民黨投鼠忌器的力量。折中妥協是王金平一貫難受的好戲,關鍵時刻其一定不會放棄這招“殺手鐧”但不到萬不得已,也只會引而不發。 其二,對馬英九本人進行攻擊。徹底毀損馬英九的形象,甚至用罷免馬英九想要挾等。但如果這樣做,對王金平來說也僅能是損人不利己。王金平遭致的個人攻擊會超出政治沖突之外。 其三,攜綠自重。王金平利用綠營的資源,讓馬英九不敢輕易下手。但這種力量,就像要要借機分裂國民黨一樣,是一把雙刃劍。目前對王金平的支持綠營大有人在,就是綠營要借題發揮,讓國民黨的這場政治風暴來得更加猛烈、巨大。但綠營人士參與的越多越積極,對國民黨本身的傷害也不見得更大。 其四,高調曝出司法調查監聽等黑幕或一些違規行為,放大公正對司法的不信任感。轉移公眾視線,引得更多同情。但其風險是會引來司法對其做更實質性的調查。 事情如果發展到上述方面,那就是王金平和馬英九徹底的決裂,真正開啟了臺灣政壇的一場大地震。如此行事,王金平需要對自己的清廉有更足的信心,並且堅信除了柯建銘之外,沒有其他更多的、更明顯的關說。否則,深挖下去,王金平面對的恐怕不僅僅是政治問題。 先硬後軟,順勢而退,達成自保安度晚年,是其無奈而最佳的選擇。 在這場不知要演變成如何巨大的政治風暴之前,馬英九占有權力和資源方面的優勢。如果要做一次2014和2016年的政治布局,和大刀闊斧的改革,這次“關說”之爭,就不會不了了之。王金平和馬英九政治和個性上的差異,空自擁有國民黨的最高權力,卻不斷一直妥協,不但在國民黨改革上畏首畏尾,在“國會”支持上,也沒有彰顯全面執政的優勢。設若馬英九是深思熟慮之後發起的這場攻擊,其必須做好付出黨內外許多代價的準備,完成國民黨的鳳凰涅槃。 72歲的王金平無論如何,在政壇上不倒翁這麽些年也就夠了。如果以攻為守,急流勇退保全自身。既落了個好人緣,也有益於國民黨的發展。背水一戰,魚死網破不是王金平的性格。但退卻的時機,妥協的條件,則是王金平必須要考慮的。繼續進行恐怖平衡,恐怕已經沒有可能。馬英九是就事論事地揮淚斬馬謖,還是要借此開啟國民黨更宏大的政治局面,這是接下來觀察的重點。 畢殿龍 相關閱讀:王金平攜綠自重能自重?見縫插針因有縫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