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蘇貞昌抱殘守缺 令民進黨錯失良機
2012/12/04 06:13:41瀏覽972|回應11|推薦7
蘇貞昌無論是在島內監督馬英九當局,還是尋求和大陸更多溝通方面,更多采取的是選舉心理、保守的策略。這種謹小慎微,不能利用馬英九執政滿意度低迷趁勢而起;或會坐失了讓民進黨浴火重生、重新轉型的最佳時機;凸顯了其沒有明確的意識要在最有利的選舉空擋和大陸做更大膽地溝通,進而確立自己的大陸政策。

  針對馬英九多次要求和蘇貞昌見面協商的倡議。蘇貞昌還不如蔡英文有膽魄,處處以見面意義不大為藉口,拖延朝野協商。這樣做一方面説明自己內心發憷,對執政方略缺少全面、深入、系統的思考,不敢急於在大眾面前曝光;另一方面,會給民眾留下印象,民進黨寧可孜孜于政黨惡鬥,而不能以大局為重,為臺灣擺脫困境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整合民進黨、完成民進黨轉型方面,當下正是民進黨大膽改革的良機。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提升民進黨的體質,為未來的選舉年提升更強的戰力。遺憾的是,蘇貞昌缺少讓自己政黨徹底轉型的使命感和魄力,更多從自身、從短期出發,一味求穩。其狀況就像是諱疾忌醫的病人,不是趁機刮骨療毒,而是用香粉掩蓋自己瘡疤的惡臭。儘管這和其在黨內無法迅速平衡黨內各派勢力有關,但如果真能反思民進黨失去“政權”的原因,具有改革民進黨的使命感,自然可以更加大刀闊斧,不必做得像是一個蹩腳的補鍋匠,用膠水彌合多種裂縫。

  蘇貞昌的大陸政策給人的感覺是,沒有開始,就已經結束。對中國事務委員會的設立,儘管充滿了多種如意的算計,結果至少暫時是灰頭土臉,得不償失。嘗試設立符合現狀和民進黨自身和歷史潮流的兩岸政策方面,蘇貞昌不是聰明地用放開討論,集合共識,而是像個對自己營收缺少信心的守財奴,抱殘守缺地維護自己的基本盤,怕暫時失去對該黨兩岸政策影響最大的深綠“急獨”分子。

  大陸政策方面,蘇貞昌和謝長廷策略的優劣就在於,蘇貞昌的先凝聚黨內共識,其實共識很難凝聚,看似要從根本上推動兩岸,其實會讓兩岸政策,爭吵到選舉年,都不一定有結果,説不定形勢逼迫之下,會促使其倉促而行,而迎合選舉的狀況會很差。看似是很大氣很合理的策略,其實最沒有操作價值,是明顯,他自己不願承擔各種責任,也不真心希望以自己的大位去換取對民進黨有正真有利的大陸政策。謝長廷的大陸政策,則是先接觸,用國民黨同樣的擱置方式,來模糊不同的理念,贏得更加從容的時間。

  總之,蘇貞昌就任民進黨黨主席之後,無論在對馬英九執”的監督和建議方面,還是在探討建立更加可行的大陸政策方面,顯得步子太慢,格局太小。但這畢竟僅僅是個開始,如果蘇貞昌要改變內外的被動局面,還有很多有利的節點。只需能放手一搏,思考和行為的角度要超越自身權謀、利益,胸懷民進黨的未來;也更要偶爾跳脫民進黨自身的利益,胸懷整個臺灣的發展和生存,。否則,一味抱殘守缺,即便是少做少錯,卻會讓民進黨坐失許多良機。(畢殿龍)

相關閱讀(種種原因,下列文章,均未在本部落格發表,現以鏈接方式分享):

毕殿龙:蔡英文甘做苏贞昌的“小跟班”?

毕殿龙:苏贞昌两岸架构保守民共交流难

毕殿龙:以色列会对巴勒斯坦发动地面战吗

毕殿龙:谁会成为民进党大陆事务的主管?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xinluzhiyin&aid=7097604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AntiIdiotBallan
民進黨不應自以為代表閩南族群
2013/04/28 19:16
2012-02-02 蘋果日報 魏千峯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20202/33995251

1月14日總統大選開票後,頗令許多評論家意外:本來以為馬蔡勝負在20萬票以內,馬英九總統卻以80萬票贏得連任。迄今為止,大多數意見認為馬的兩岸政策與經濟路線較能吸引選民,尤其選前部分企業領袖與中國政府「挺馬」,所以馬英九總統雖然施政滿意度不高,卻也能夠以相當差距獲得勝選。
筆者固然認為馬總統經濟牌奏效,但這只是部分原因。若民進黨未來總統候選人想在4年後挑戰吳敦義或朱立倫成功,則不能僅檢討經濟牌。馬能勝選還有其他因素,民進黨卻是長期視而不見。
馬英九與蔡英文學經歷背景類似,個性也較敦厚溫和。馬總統為外省第二代。蔡英文出身最大多數的閩南族群,又有客家與原住民血統。但馬英九勤學閩南語、客家話與原住民語言。蔡英文閩南語不流利,不會講客家話與原住民語,就族群的優勢被語言的陌生抵銷了不少。馬英九有外省族群本質上的大中國意識,然其努力學習台灣史,尊崇台籍日治時期政治領袖蔣渭水。馬總統並且涉獵原住民歷史。反觀,蔡英文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台灣史的熟悉與原住民文化的接觸多是急就章,如何稱得上代表台灣多元族群與文化?
馬英九在電視辯論中多次以「陳水扁復辟」來批評蔡英文。蔡固然非陳水扁,然馬英九與其家庭在清廉度遠比阿扁及扁家好許多。蔡英文在反貪方面提不出較高明的政策,例如:宣示民進黨對貪污起訴者開除黨籍或不提名,或者誓言建立財產來源不明罪及獨立的反貪腐機關。加上蔡英文說不清宇昌案,亦未將蔡家投資宇昌案的所得捐獻公益,蔡英文在反貪方面當然默默承受馬及藍營的砲火。
對於司法方面,馬蔡固然皆無深廣政策,但馬至少做到不干涉的地步。比較阿扁過去稱司法只問顏色不問是非,或者蔡英文動輒批評司法、卻在扁案或司法政策無法說服國人,馬又顯然勝出。坦白說,民進黨對司法態度相當傳統:對自己不利的,就說是司法不公;對自己有利的,才會尊重司法。這種作法讓人感覺:縱使是出身法律界的蔡英文並沒有以一個標準對待司法,就成為總統的格局而言顯然不足夠。
蔡英文在提名不分區立委上過分遷就派系,比不上馬英九提名不分區立委較重弱勢族群與學者。而就容忍黨內異見方面,(民進黨)表面上能夠百家齊放,實質上長期以來排斥非台獨基本教義派或與當權皆不合的意見;昔日林濁水、沈富雄被視為黨內眼中釘,即為適例。反之,馬英九似較懦弱,卻能夠容忍諤諤之士,甚至加以重用。前衛生署長楊志良不論在朝野,皆常與國民黨內主流派意見不合,但受到國民黨當局重視,此民進黨不能否認;又其重用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李鴻源,有為力守,皆予人甚高的評價。
民進黨要檢討的核心是:不應該自以為代表台灣最大族群的閩南族群,就當然應該執政。隨著時間的沖淡,族群牌將越無法發揮功用。民進黨如果不能謙虛一些、努力一些,並且意識到國民黨在政黨輪替過程中已有大幅改進,所謂「改革」、「進步」已非民進黨專利,民進黨將看不清楚自己與對手。筆者誠懇地希望民進黨能夠注意以上的情形。

AntiIdiotBallan
一場不算成功的街頭運動
2013/01/20 11:36
2013/01/16 王崑義(台灣戰略學會理事長)部落格
http://blog.sina.com.tw/wang8889999/article.php?pbgid=22448&entryid=642931

民進黨發動「113火大遊行」之時,雖然現場主持人宣稱有20萬人參與,但警方估計參加的群眾並未超過10萬人。這樣的人數,若以去年12月15日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就已經展開全台動員的情況來看,這比過去沒有大動員就動輒有幾十萬人參加的情況來比,對民進黨來說,這絕對不是一場成功的群眾運動。
其實,一場成功的群眾運動,除人數的多寡之外,訴求議題是否足以吸引人民參與,才是最重要的動力。但是儘管綠營人數把這一場火大遊行賦予「公民抵抗」的運動,可是真正的「公民抵抗」絕非是把內政問題拿到街頭變成一個意識型態的戰場,反而應該是針對民主、人權與和平這些人類生存的普世價值作為訴求,才能具有「公民抵抗」的意涵。
就台灣的民主而言,雖然民進黨一直認為馬英九執政讓台灣的民主倒退,但是從2008年以來,台灣的歷次選舉都是經過透明與公平的方式讓台灣人民做出選擇而來,過去的黑金政治並沒有在馬英九的執政下捲土重來;所以,硬是把兩岸交流扣上民主倒退的大帽子,這顯然是有過度詮釋的意圖。
再以人權為例,去年底馬英九出席「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英文版發表記者會時曾強調,我國政府將遵守聯合國各項規範,持續推動國內人權標準與世界接軌,以落實台灣的人權保障。馬英九的宣示,顯見:台灣是一個重視人權的國家,對於人權的保障也是馬英九施政的重點。
在台灣的民主和人權都沒有倒退的情況下,綠營人士硬要把「113火大遊行」賦予「公民抵抗」的行為,只是讓綠營人士在寒冷的冬天裡相互取暖罷了,並沒有實質的意義。
當然,「公民抵抗」還有一項更重要的價值,那就是「追求和平」。馬英九執政近5年來,兩岸在經貿交流上已經簽署了18項協議,這已經奠定了兩岸和平發展的基礎,讓台灣人民不必擔心:早上睡醒之後,兩岸又要發生什麼狀況,可能再度走上戰爭邊緣。這是陳水扁主政時期所沒法做到的事實。台灣人民終於可以除去幾十年來壓在心頭上的那塊戰爭陰影,這才是「公民抵抗」所應該具有的基本價值。
即使不談兩岸的問題,就以釣魚台列嶼主權爭端的議題來看,馬英九去年8月5日率先提出「東海和平倡議」,希望把釣魚台主權爭端暫時擱置,相關各國能夠共享釣魚台的資源,這也是馬英九期望把兩岸和平擴展到區域和平的作法。這種作法絕對不像李登輝一直強調釣魚台是日本的說法那麼輕率,也不是民進黨一直不願意對釣魚台主權做出表述的鴕鳥心態。
所以,在馬英九主政之下,對民主、人權與和平都有積極的態度,也是憲法修正案中賦予總統的職責;並非綠營用一個「倒退」或是「公民抵抗」的名詞,就可以美化這場遊行。這也是綠營無法再動員出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群眾走上街頭的問題所在;更是從2010年6月26日民進黨發動「反ECFA遊行」人數沒有達到預期目標之後,民進黨從此就不再動員群眾走上街頭的主因。
但是,民進黨從蘇貞昌接任黨主席之後,人民對他最大的期待還是在兩岸政策方面,希望了解民進黨的中國政策該往哪個方向走。但是蘇貞昌除了恢復設置「中國事務部」、再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之外,就不再提出政策的內容;這種作法比蔡英文擔任總統候選人時提出模糊的「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說法還要倒退,讓台灣人民更不敢相信:民進黨如果重新執政,可能持續讓兩岸和平發展下去。
可惜的是,蘇貞昌並不了解人民的期待,反而把一些內政問題無限上綱到政黨的權力之爭;這不僅超過人民的期待,也讓台灣人民相信:在蘇貞昌的領導之下,民進黨只會讓台灣走向回頭路。所以雖然許多人厭惡馬英九的「無感」,更相信:民進黨若重新執政,也會出現比國民黨還「無能」的景況。
在這種景況下,民進黨以內政議題作為遊行的主要訴求,只能說是藍綠兩大黨在比誰比較不爛;既然如此,又何需跟著民進黨走上街頭?這也是民進黨獨自「火大」,卻無法引起人民共鳴的主因。
(本文寫給旺報,2013.1.15,C3版)

AntiIdiotBallan
除了火大,蘇貞昌還有什麼?
2013/01/04 20:58
2012-12-27 時報周刊第1819期 夏珍
http://mag.chinatimes.com/mag-cnt.aspx?artid=17515

「分裂的台灣無法繼續向前,怒目相視的朝野也無法共同撐起一個家園。」前副總統蕭萬長在歲末年終之際,於總統府月會發表演講,沉重地說了這段話,打動許多人的心。遺憾的是,朝野政黨似乎陷入仇視情緒的循環,看到了漩渦,卻無法避免捲入漩渦。
政治環境惡化到接近無救狀態,執政的馬政府聲望無限低迷,在野的民進黨卻也同步下滑。馬政府治理能力低落,讓人錯愕;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拿不出具體主張,更讓人詫異。告別2012年,蘇貞昌決定要以「火大遊行」開年,連民進黨人都不以為然。動員耗費能量,缺乏具體訴求的遊行,不可能聚攏人心;執政過八年的民進黨要重回街頭,是嚴重退步而非進步。
前台南縣長蘇煥智在臉書直言:針對當前政經環境,「民進黨提出具體政策主張,遠比搞火大遊行重要!」沒有具體政策主張,只盤算不想得罪人,只是跟隨媒體情勢的「風」派,人民不是看不懂。前立委郭正亮更犀利,他說,馬、蘇簡直是孿生兄弟:馬英九是火大自己的無能,只好假裝看不到人民的火大;蘇貞昌則是無能解決人民的火大,只好假裝聽不見無能的質疑。如今的朝野只是一場「空洞對決」,苦悶的是人民,站在隧道的盡頭,遙望不知何時能來的曙光。
朝野無休止對立、仇視的悲劇,真的無可避免嗎?民進黨前主席提出國是會議的主張,馬英九總統拒絕;馬英九提出朝野領袖會談的意見,民進黨蘇貞昌與蔡英文都敬謝不敏。蘇貞昌還要搞「民間國是會議」,這在蔡英文擔任黨主席時就舉辦過,除了開列出若干報告之外,沒有具體成果;在野黨政策主張進不了決策體系,就是白搭!蘇貞昌頂著電火球,卻不肯用點腦袋和心思,退一步答應了「馬蘇會」,既將馬英九一軍,也將蔡英文一軍;身為主席,朝野領袖會談他永遠站在第一優先順位,何懼之有?
擺脫國是會議或領袖會談的用詞,重要的是:當民眾對國家前景一片悲觀之際,掌握政治權力的朝野精英難道真的眼睛只看到2016年的大位逐鹿戰,而無視民意團結進步的渴求嗎?台灣是民主社會,朝野政黨共存是政治現實。朝野共存是因為民主可以共榮台灣,而非互鬥到相互毀滅。悲哀的是:政黨毀滅不了,毀掉的是國家的前途。
馬英九任期屆滿,選舉即與他無涉:民進黨根本不必再以馬英九為鬥爭標的,不論是遊行、甚至發動罷免連署,以目前的國會生態,除了讓馬政府面子上難堪,不可能有具體成果。無效的作為就是無聊,無聊的作為只能加深民眾對「民進黨也無能」的印象。隨便舉例:總統大選結束後快一年了,討論最多的大陸政策與路線迄今還沒個譜,「中國事務委員會」形同廢材,對外開拓不了票源,對內凝聚不了天王,惟一收穫就是讓蘇貞昌再添一樁遭人調侃批評的談話頭。
蘇貞昌既身為最大在野黨主席,不能老是做輕鬆討巧的群眾動員、既不思考政策又無願景。蘇貞昌一步棋,就能結束朝野怒目相視的僵局,提振民意對民進黨不滿的現狀;就看蘇貞昌有沒有這個視野和膽氣了。

AntiIdiotBallan
捍衛人權 不該有雙重標準
2012/12/29 15:59
2012-12-28 旺報 羅印冲
http://www.want-daily.com/portal.php?mod=view&aid=57831

陸生納入健保一案,最早由民進黨立委吳秉叡所提出;但在民進黨中央定調反對後,黨團就在立院多次杯葛修法進程,致使拍板定案遙遙無期。綠營出於意識形態的抗拒,無視所有在台外籍學生早已享有的醫療保障,這是向來聲言捍衛人權的民進黨最大矛盾,逢中必反的心態表露無遺。
多項民調指出:在台就讀超過4個月的陸生,將逐漸產生認同台灣生活方式與價值觀的親台感受,對消弭兩岸誤解、拉近雙方人民距離有實質具體的幫助。長遠來看,台灣為陸生營造更友善的就學環境,有利於兩岸關係未來發展。
來台超過一年的台北大學公行所陸生馬軍受訪時說,陸生納保被批,讓他感受到「極大歧視」;臉書上甚至還有網友指稱,陸生會大舉來台灣洗腎、拖垮台灣醫療資源,讓不少陸生感覺人格受辱、無端被扣上重重罪名。
民進黨自今年大選落敗以來,曾多次表示要檢視其兩岸政策,從互動中多了解中國大陸,以便更準確處理兩岸問題。但今年已步入尾聲,綠營迄今仍停留在個別黨員登陸訪問的初級交流階段,未見大破大立的格局與氣魄。
民進黨何不思考,以支持陸生納保向北京當局釋出善意,表明綠營也有開啟民共交流對話的誠意與決心;而非永遠裹足不前,如此只會凸顯其逢中必反的僵化心態。

AntiIdiotBallan
蘇主席的權力焦慮症 將害了民進黨
2012/12/28 08:55
2012-12-28 中國時報社論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2/112012122800482.html

全世界民主國家的政黨,很少有像民進黨一樣,不論執政或在野時期,都無法擺脫上街頭的慣性,簡直到了「我遊行故我在」的地步。事實上,多數民進黨領導人只要面對權力危機,就會本能的訴諸群眾運動;民進黨黨主席蘇貞昌日前發起「火大遊行」,說穿了,就是為了要抓回已經搖搖欲墜的領導權。
民進黨天王們深知,攻擊就是最好的防禦。陳水扁擔任總統末期,第一家庭的貪腐案逐漸現形,外有要求總統下台的反貪腐運動,內有民進黨菁英要求自清的聲浪;陳水扁當時化解危機的伎倆,就是動員群眾來鞏固領導中心。同樣的,在台北市長選舉時刻意淡化政黨色彩、不斷喊「超越」的蘇貞昌,近來卻急於重返街頭路線,和當年的陳水扁異曲同工,就是為了要將內部壓力外部化。
今年初,民進黨以極高的聲勢輸掉總統大選,黨內出現反省聲浪,要求提出務實的兩岸路線;因此,該黨最具人氣的天王蘇貞昌5月接任黨主席,各界寄以厚望。尤其,馬政府深陷油電雙漲、課徵證所稅風暴,馬總統領導風格備受質疑,民意支持度直線下墜;理論上,這正是在野黨大顯身手的好時機,也是蘇貞昌展現領導能力的時刻。
但是,蘇貞昌除了召開幾次「Open講論壇」、讓大家各言所志之外,卻毫無能力提出主張、政策,黨內中生代紛感不耐。郭正亮批評:「領導人要針對問題拿出答案,不能一直開讀書會!」他更直言:蘇貞昌正是因為「害怕失去權力」,不敢面對台灣最需要的改革。
事實上,郭正亮正是點出國王沒有穿新衣的那個人。民進黨黨主席選舉時,對手就曾質疑,志在總統大位的蘇貞昌,擔任黨主席可能會畏首畏尾、無法大刀闊斧的改革;此一批評果然不幸而言中。
就以民進黨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為例,各界都看好由黨內大老謝長廷出任召集人;因為謝長廷不但是目前民進黨內唯一有能力提出民共交流模式的人,他更身體力行在10月進行了民進黨最高職務人士的兩岸破冰之旅。如果是大有為的民進黨領導人,必然會委請謝長廷主導民進黨兩岸政策改革:一來,可藉此讓民進黨耗費十年卻一無所成的兩岸轉型工作,畢其功於一役;二來,蘇貞昌若能趁機和謝長廷和解,對於自己登上大位,將是莫大的助力。
這是於公於私都有利的合作,蘇貞昌卻捨此不由;他公開表示,謝長廷的「憲法各表」並非民進黨主張。蘇最後雖然成立了中國事務委員會,但委員會只有研究而沒有交流功能。這樣一套走回頭路的組織,果然讓謝長廷知難而退,其他的民進黨大老也沒興趣;因此成立至今已三個月,連委員都找不齊。所謂的中國事務委員會,完全是虛應故事的官樣文章。
錯失民進黨轉型良機,這是蘇貞昌的短視;但他為何不敢走向務實的兩岸政策,一心只想安撫深綠,那就只有權力動機可以解釋了。為了要打敗民進黨內的強勁對手蔡英文,取得總統大選門票,蘇貞昌急於拉攏深綠陣營,從兩岸政策渟滯不前,到1月13日的火大遊行,反映的無非就是蘇貞昌的權力焦慮症。
只是,蘇貞昌這次把民進黨帶回街頭,也許能讓他取得綠營的領導權,但卻也是民進黨的倒退。事實上,民進黨的「火大遊行」冒用了工運團體「人民火大行動聯盟」(火盟)的名稱,不但扭曲了弱勢團體當年的抗爭精神;更嚴重的是,堂堂最大在野黨還要冒用弱勢團體的名號,完全凸顯出:創黨二十幾年來,民進黨實在沒有太大的長進。套一句火盟工運人士的批評:民進黨難道是沒招了,竟然自願成為工運團體的山寨版。
雖然蘇貞昌一心要討好深綠,但只會上街頭,連綠營都認為這是過時的招數。民進黨大將蘇煥智就直言,提出對策主張比搞火大遊行重要;這是自己人的批評,所言甚是。蘇貞昌機關算盡,全是為了權力;但是,一個沒有能力提出政策的政黨,是無法重新贏回執政權的;而一位不懂政策的領導人,更是永遠不可能登上總統大位。

AntiIdiotBallan
蘇貞昌應了解深綠的危險性
2012/12/23 13:02
2012-12-23 旺報社評
http://www.want-daily.com/portal.php?mod=view&aid=57088

台灣內部並沒有拉馬英九下台的氛圍,但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執意從12月15日起在龍山寺舉辦「火大群眾大會」,本周及下周還要在台中舉辦兩場群眾大會,1月13日並將要求各地方黨部全力動員在台北舉行一場「嗆馬大遊行」。
蘇貞昌這些作為,顯然是要揮別黨內對他「無感領導」的批評,營造「強有力領導」的形象。但這種與社會基本情勢脫節的草率作法,如果未達到目的,不僅可能危及2014年的七合一選舉,對2016年的總統大選更不可能帶來好處。
蘇貞昌就任黨主席後,究竟要帶領民進黨往那個方向走,確實讓民進黨員迷惑。原先他恢復設置中國事務部,讓人感覺他有意循著蔡英文總統大選後的路線,希望跟中國大陸搞好「民共關係」。但是11月21日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並未如外界期待把主委位置交由謝長廷擔任;反而把中國事務委員會的主委領導制改成召集人制,並自兼召集人。蘇貞昌權力一把抓的作法,顯然是向深綠靠攏,不願對大陸釋出任何善意。
蘇貞昌回到深綠及街頭運動老路線,勢必強化「反中」傾向。縱然這條路線真的幫助蘇貞昌打贏明年初台中第二選區立委補選,進而戰勝2014年七合一地方選舉;但是2016年的總統大選,民進黨將再度面臨如何讓民眾信任其兩岸政策的老問題,蘇貞昌必須深思。
畢竟,持續性的政策才是值得民眾信任的政策。如果民進黨每逢選舉就修改一次政策,結果不只會讓自身失去方向感,更不可能贏得民眾的信賴。民進黨現在跟大陸對陣,總統大選前夕就會再度陷入「親中」、「反中」的路線搖擺,而深化民眾對民進黨執政的疑慮。4年多來,兩岸經貿緊密化,台灣民眾對大陸的敵意已逐漸降低,民進黨「反中」路線的支持者也逐漸消失,「搖擺」將造成更多民眾的疑慮,這是蘇貞昌應該理解的地方。
民進黨內一些精英,並不理會蘇貞昌的緊縮政策,反而積極參與12月10日、11日的「台北會談」,也紛紛到大陸參加學術交流會議;顯見民進黨內不管是「親中」或「反中」的精英,已不排斥跟大陸官員、學者對話。民進黨如果要扮演一個開放性的政黨,黨主席就不該採取封閉性的操作手法,否則只會離黨內精英越來越遠。一個失去黨內精英支持的政黨,只會讓民進黨更走回頭路,讓街頭的群眾操縱黨魂。
如果黨魂操縱在街頭群眾手中,就會如同蔡英文般,誤以為「三隻小豬」的街頭力量會讓民進黨打敗馬英九,但結果蔡英文還是輸給馬英九80餘萬票,讓蔡英文不得不感嘆離勝利「還差一哩路」。須知:所有執政型政黨都是精英政黨;只有獲得黨內外精英的支持,才有可能在選戰中獲勝。依靠街頭群眾力量,只會因群眾牽引而失去方向,這才是政黨在選舉中的最大危機。蔡英文迷信,「三隻小豬」是扳倒馬英九的機會;但馬英九最後獲得企業精英的廣泛支持,終於得以連任,保障了國民黨的執政權。
台灣已非威權時代的台灣,街頭運動必須有非常強烈的正當性,否則將「傷人三分、自傷七分」。民進黨並不缺乏群眾魅力,缺乏的只是學術和企業精英的支持。蘇貞昌出身街頭,更應該理解政黨「成也群眾、敗也群眾」的事實,應該更謹慎思考走向深綠的危險性。

AntiIdiotBallan
民進黨的台獨迷思 (下)
2012/12/21 21:28
長期以來,民進黨有個迷思,認為:只要堅持反中立場,就符合美國的亞太戰略利益,也等於成為美國保護傘的一員。民進黨歷任領導人卻從不願認真看待美國亞太政策的變化及走向,甚至天真地以為:美國必然會與中共爆發衝突,屆時就能漁翁得利。
美國歷任政府皆曾重申「一個中國政策」的立場,強調希望兩岸爭端必須以和平方式解決,但也多次公開表示不支持、甚至反對台獨。美國擺明不願為了台獨的單方利益而與中共衝突,民進黨卻仍死抱著台獨神主牌而不願改變;這是有虧於國人的政策選擇,民進黨必須省思。
陳水扁前總統在任內曾公開表示:「台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李登輝回來也做不到。」他等於清楚說出:台獨是不可能成功的。如果民進黨至今無法體會陳水扁的這番話,就會離執政越來越遠。
負責任的政黨,應該是個勇於提出可行政策、有願景的政黨;倘若只一味追求毫無實現可能的政策,反而會拖累國家的發展,那將會是國家及人民的不幸。如果蘇貞昌真的想競逐總統大位,此時是改造民進黨、重新思考兩岸路線的時候了。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本會立場)
(本文刊載於101.6.30 中央日報網路報)

AntiIdiotBallan
民進黨的台獨迷思 (上)
2012/12/21 21:07
2012/07/04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高級助理研究員 李正修
http://www.npf.org.tw/post/1/10990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日前接受媒體專訪時明確表示:在沒有預設任何前提下,願以黨主席身分前往中國訪問;若中國總理溫家寶卸任後想來台灣,他也願意陪溫家寶看看台灣。他更強調:「民進黨要與中國互動,多了解中國;也要讓中國了解台灣,而不是讓中國老是透過國民黨窺探『部分的台灣』。」
這番話聽來似乎非常熟悉,好像是這幾年來民進黨不斷重複放送的制式兩岸政策宣示,了無新意。當蔡英文擔任民進黨主席時,她也曾高舉所謂的「台灣共識」,說:「在不設前提下,民進黨希望與中國的互動關係,不要建構在歷史的框架,要找出兩岸共同責任與利益,建構新的互動關係。」
兩位前後任黨主席、且是最有可能代表民進黨參選2016年總統大選的實力派政治明星,對於兩岸關係的走向卻仍是口水多過於行動,也難怪國人不敢把國家交托給自我感覺良好的政黨。
民進黨主張建立主權獨立自主的「台灣共和國」,是眾所皆知的事實,也清楚詳列在其黨綱中。而中共強烈反對台獨的立場也是堅定不移,毫無妥協的空間,畢竟這是它統治合法性的基礎之一。兩造的各自堅持,使得民進黨與中共的往來不但成了雙方漫天叫價的本錢,更導致台灣內部「仇中」意識的增強。
也許民進黨有人會質疑、甚至不滿為何大陸方面以如此強硬的態度來處理台獨議題,導致民共雙方的正式互動仍然停滯不前。而大陸也有些人主張不必太過於計較民進黨的台獨路線,認為只要推動兩岸交流就對大陸有利。
我們不願評論兩者的是非對錯,畢竟各政黨有其政治主張及堅持是理所當然,雖然適當的妥協是必須的。更何況在台灣的民主社會中,既然民進黨的「台獨主張」受到中華民國憲法的言論自由保障,就應受到尊重與政策選擇。
但是,我們要質疑的是:「台獨路線」是否合乎國家整體利益及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如果真的是,為何有這麼多選民不敢支持民進黨競逐總統大位呢,更不會公開支持走向台灣獨立?再者,倘若是造成台海潛在性緊張的原兇,那民進黨又為何要如此頑固地緊抓著「神主牌」而不願放手呢?
照理說,一個有心執政的政黨,其政策應符合大多數選民的利益,才有可能獲得支持,進而實現其政策。舉例來說,英國工黨曾連續17年在野,因為其國有化、福利社會等政策主張都得不到過半選民的認同,更導致英國經濟競爭力的長期低迷。當布萊爾成為工黨領袖後,大力向中間路線靠攏,甚至大膽接納市場經濟的主張,人稱「新工黨」(New Labour);他的政策一時初時在黨內面臨工會的強大挑戰,但他依然不改其志,在短短三年就帶領工黨重返執政。
由此證明:即便政黨的政策主張也必須與時俱進,時時因應時代潮流而有所改變;除非是像台聯這般不可能執政的小黨,才有堅持自我政策立場的可能,否則只會自我封閉、與世界脫節。
國民黨正是鑑於國際現實的轉變,故毅然決然地踏出與中共和解的重要第一步。不要忘記:國民黨仍然堅守反共的基本立場,但尋求兩岸的永續和平發展,以便為台灣的未來謀出路,才是真心愛台灣。因為國民黨深知:繼續不與對岸進行交流,將來反會被世界局勢逼迫到被動與對岸交往,屆時的國際壓力反會對台灣不利;故此時何不主動出擊,深化兩岸善意與互動,善用台灣優勢來影響大陸人民對台灣的觀感。眾多大陸人民透過網路或報導深入瞭解此次總統大選,也被台灣成熟的民主素養所感動,這正是我們對兩岸交流的期許。自詡是台灣民主推手的民進黨為何要缺席呢?
民進黨應當捫心自問:繼續主張「建立主權獨立自主的台灣共和國」,真的符合當前國家利益及兩岸關係發展嗎?將一個永遠都不可能實現的政策當作政黨的首要任務,不但是國內政治的亂源之一,也難怪與選民的距離越來越遠。

AntiIdiotBallan
民進黨應即展開會外會
2012/12/14 16:06
2012-12-14 旺報 陳淞山(專欄作家)
http://www.want-daily.com/portal.php?mod=view&aid=55850

任重道遠的「台北會談」意外點燃了民共交流的機會之窗,雙方重要的政治智囊在公開場合盡情激辯,讓民進黨更進一步瞭解「中國思維」,也讓大陸涉台官員與專家重新瞭解另一種聲音的「台灣觀點」;這就是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開端,也是兩岸政治對話與溝通的重要進展。
事實上,民進黨應該把握「台北會談」的政治價值與橋樑,與這些大陸重要的涉台專家與學者展開「會後會」的交流與對話,大方邀請這些與會者到民進黨來參觀、訪問與交流,讓他們能重新認識不一樣的民進黨,也讓民進黨對大陸涉台部門的重要智囊有更深入的瞭解。這對民共交流與互動往來對話,將有深遠的影響。
其實,民進黨「知中能力」的不足是其兩岸政治罩門的重要弱點;倘若能夠藉由「因緣際會」台北會談的穿針引線,瞭解大陸目前的對台政治思維與政策方向,或許民進黨內就會有新的動力與刺激來強化其兩岸政策的路線定位,便不會像現在籌組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產生那麼多的爭議與波折了。民進黨似乎不願意踏出這一步,讓這個能真正掌握「認識中國」的政治契機白白流失,令人徒嘆!
民共的對話往來機會之窗,隨著10月初謝長廷的登陸訪中到蘇貞昌的親任中國事務委員會主委造成「蘇謝合破局」,目前是接近半封閉的政治局面。蘇與謝的「一來一往」,讓民進黨的兩岸路線發展處於「原地踏步」的停滯局面。社會各界普遍認為:民進黨還是不願意正式面對民共交流的政治價值與歷史機遇,民進黨還是走不出舊有的思維與兩岸處理能力的困境。
民進黨應該檢討:目前黨內的中國政策路線定位,其政治盲點出在哪裡?是「反中」意識型態作祟,還是畏懼與中國大陸展開交流會造成台灣主體意識的消失?是擔心與中國大陸打交道便會被統戰、被扣上大紅帽,或者只是時機、策略的政治考量重點不同所致?先弄清楚問題的本質、找出問題的真相之後,或許民進黨就能夠迅速開展與大陸的交流對話,或許民進黨就不會讓「台北會談」之後可以創造民共互信的機會又再度流失了。
試想:連原本都不碰觸兩岸議題與人事的立法院院長王金平,都在台北會談結束後的當天晚上邀宴這些大陸涉台重要的幹部之際,民進黨卻坐失了這次寶貴機會,怎不令人扼腕?

AntiIdiotBallan
費希平退出民進黨
2012/12/14 15:21
來源:1988年12月21日《華視新聞雜誌》
http://dava.ncl.edu.tw/MetadataInfo.aspx?funtype=0&id=578391&PlayType=1&BLID=507660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