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1/05 07:30:54瀏覽2614|回應4|推薦8 | |
2010年元旦中華民國升旗典禮,不僅在野黨主席缺席,執政黨連宋王吳諸位大老也沒有現身。連民進黨籍前立委林濁水日前都在聯合報撰文說:「百年歷史的前夕,中華民國度過了九十九年中最暗淡的元旦。令人不禁為首肇建東亞第一個反帝、民主共和國的中華民國感嘆不已」。的確,政治人物能否不僅僅把中華民國當成一個爭權奪利的舞臺、一個讓自己在選舉中、就職時身居高位的依附?能否真正地對中華民國心存尊敬? 民進黨執政八年,是否每年元旦都堅持升旗典禮并不清楚,但清楚的是不知曾幾何時,在野黨不習慣參加執政黨舉辦的類似儀式。民進黨舉辦的升旗典禮,心目中懷有對中華民國有幾分尊敬不得而知,起碼他們還不得不遵從這種形式,還不能夠公然放棄中華民國這個軀殼。所以從這個角度說,中華民國是化解藍綠、凝聚民心的利器,因為民進黨如果公然放棄或者輕蔑中華民國就失去參與政權的正當性,而承認和尊重中華民國,就不能不承認中華民國的歷史,就不能夠容忍台獨,就不能再遊離于台獨之間。讓民進黨明確和公示其對中華民國的態度,就是對民進黨進攻的最好武器。所以,想不起當時國民黨的領袖有什麼理由不參加這樣的典禮,難道是怕因為參加了典禮就表示了自己承認了對方?達成了藍綠和解?但是,對中華民國心懷尊敬,和參加升旗典禮有什麼關係?唯一的可能是當時的執政黨沒有邀請在野黨參加這樣的升旗儀式,而在野黨的領袖卻又放不下身段像普通群眾一樣在台下為中華民國表示自己的尊敬。 是國民黨執政的2010年升旗典禮,看不到民進黨的蔡英文應該在情理之中,但是連宋王吳集體缺席,所為何來?如果是馬英九根本沒有邀請這些大老參與典禮,以便因為確信在野黨不參加,就不如都不參加的平衡?(這種可能性很小,因為馬英九本身是國民黨黨主席),如果馬英九沒有邀請這些大老的話,另一個原因就是,自己已經是國民黨主席,已經代表了國民黨,沒有邀請的必要或者不想給這些大老曝光的機會,這種可能性也很小。因為不管是否懷有十足的誠意,馬英九都不可能不循例發出邀請她們參加典禮。那麼,這些大老不參加典禮剩下的唯一原因,就是他們自己。 大老們為什麼不來參加升旗典禮呢(倒是希望他們來參加了,只是沒有和馬英九站在一起)?難道僅僅是因為對馬英九的不滿而拒絕出席,不願與給他們的支持者表示她們和馬英九站在一起是消除了隔閡的假象?但無論哪種情況,感覺這都不是一種對中華民國心存尊敬的方式,于公于私都不是具有政治智慧的一種選擇。都說,馬英九對大老們不夠尊敬。本人並不這樣認為,按照馬英九謙謙君子、對敵人還能和善以對的個性,從私交來說,不會對他們不敬,只是他既是國民黨主席也是中華民國總統的身份,讓他嚴守分際的行事方式,不願落人党國不分的口實,也不願意讓大老參與黨務以外的更多權力,再加之其溝通本來就缺少全面和細膩,不到之處肯定是有的。比如如果陳雲林來之前,就不擬安排其他人請客的原則提前告知那些大老,一定會獲得他們的諒解甚至是支持等等。即便有點小小的溝通不暢,也無需小題大做。換言之,如果這些大老不是在細枝末節上斤斤計較,而是賣力推介ECFA幫助馬英九和陳雲林雙雙完成使命,豈不是更有意義?如果大老們不至於這麼小氣,不滿的是馬英九的政策,那麼如果是結構性、原則性的,如果給馬英九建言,馬英九沒有聽取和給予應有的尊重,可以在黨內、或者以公民的身份私下或公開發表意見,但沒有必要造成這樣的印象。這樣即便集體沉默抗議,結果也很可能不能讓馬英九回頭,反而更可能讓其鋌而走險。特別是在兩岸關係上,大老們更不要只吃老本,要立新功。長期對抗只能讓這些大老越來越邊緣化,大陸方面,只要馬英九不主動挑釁對岸的底線,在大老和馬英九發生爭執時,按照大陸辦事的原則和智慧,這些大老可以想像到,大陸會站到誰一邊。不能經常和馬英九保持互動的大老,只不過成了北京高規格招待一下的貴賓和必要時統戰的載體而已,不會再具有更多的政治意義。而且選擇元旦典禮集體缺席,更是失策至極,即便對馬英九再有意見,即便馬英九沒有發出邀請,自己更要前來參加這樣的典禮,大不了不站在馬英九身邊,就是對馬英九最大的抗議,但沒有失去對中華民國的那份尊敬。于公于私,希望以後都不會再選擇這樣的時機。 民進黨無論是執政時的勉強升旗,還是下野后的維護主權的示威活動,都從來沒有真正尊敬過中華民國,而剛剛就任的宜蘭縣縣長更是取消了元旦升旗。越是這樣,馬英九越要高舉中華民國的旗幟。中華民國目前。應該是兩岸和臺灣最大的公約數,特別是在台灣,用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的獻身精神,黨內可以化解私人恩怨;對在野黨可以用來區分誰是台獨,誰願意真心實意對中華民國心存尊敬,并願意為之貢獻自己的力量。所有的政治人物都應該對中華民國心存尊敬:因為中華民國的存在才讓你們有官當;也因為中華民國的存在讓臺灣建立了這樣的民主政治和經濟生活,也寬容地包容了台獨的存在。林濁水的中華民國傷感輪,未必改變了其一貫對中華民國所不齒的態度。出席儀式的未必有敬意,不出席儀式的也未必沒有敬意。敬意不僅僅存在於出席儀式,也表現在對這之各種場合的堅持。但是這樣的場合是形式和內容最好的統一,如果能夠彰顯和提領對中華民國的尊敬,最好不要缺席。 畢殿龍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