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1/18 08:16:06瀏覽803|回應1|推薦7 | |
美國重回亞洲,中國面臨的挑戰與改變
美國戰略重點向亞洲的轉移早在10幾年前就開始了,但像今天這麼公開、熱切,全方位的實質性介入不但是首次,也是正式地開始。這種戰略轉移是和世界局勢、美國自身的情況分不開的。歐洲各國成立歐盟之後,美國在北約中的影響漸趨減少,巴爾幹地區大規模沖突已經平息並形成漸趨穩定的格局。美國對歐洲經濟和軍事的影響,和歐洲對美國軍事和經濟的依賴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近幾年來,歐洲一些國家被美國拖入伊拉克、阿富汗戰爭,其形象在歐洲一些國家裏也在失去往日的光彩。在很多領域,一體化的歐盟並不喜歡美國在歐洲問題上指手畫腳;另外,美國關心的熱點問題幾乎全在亞洲:伊朗、伊拉克、巴以、阿富汗、朝鮮等,而問題的最終解決美國發現也要依靠亞洲。美國自身的變化,對做一個真正意義上,能夠管理整個世界的超級警察已經力不從心,伊拉克曠日持久的戰爭、金融海嘯讓美國不得不收縮自己的戰線。歐巴馬政府終於發現,把力量集中於亞洲比把力量分散在全世界更有意義。經濟方面,歷經金融海嘯之後,美國似乎才真正感覺到21世紀是亞洲的世紀的到來:除了傳統的經濟體日本、韓國等一些國家外,經濟增速最快、最具潛力活力的印度河中國都在亞洲,俄國則也通過上海合作組織等多種管道參與到亞洲來。美國要想最快程度擺脫經濟困境,亞洲仍然是其首選。 美國重點轉移到亞洲,在公開告訴世界各國:“我來了”的同時,也沒有忘記對剛剛崛起的、對整個亞洲、乃至世界的影響力逐漸增大的中國的安撫。歐巴馬告訴世界和中國,他們重返亞洲,並非為了遏制和圍堵中國,他們樂意見到一個繁榮、幸福和負責的一個中國融入世界的大家庭。並強調,沒有中國解決世界上許多重大問題是不可能的,而且世界有中國的融入才是一個完美的世界。歐巴馬希望和中國有更多的合作和良性的競爭。中國現階段不應該懷疑歐巴馬自身對這一亞洲目標的善意和誠意。因為就目前而言,美國介入亞洲振興經濟為其首要目標。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能不跟最大的經濟體之一、和美國最大的債權國之一的中國合作。美國即便在實現短時間內希望拿回對亞洲的影響力這個目標上,正面的對抗也不符合歐巴馬的執政風格,美國也沒有復元到這個程度,和中國在一些問題上分享權力、督促中國承擔更多的國際義務才是其目前的階段性任務。歐巴馬政府希望通過中國和亞洲尋求一條更加簡潔、有效的解決世界熱點問題的新途徑,基於這種考慮,對歐巴馬政府的努力和誠意,應該給予相當的肯定和期待。 “一山難容二虎”,歐巴馬一時的誠心和誠意,並不能夠改變兩個超級大國在亞洲的狹路相逢、短兵相接的趨勢。樹欲靜而風不止,歐巴馬的執政方向更多體現了其個人色彩,政黨政治和國內經濟和其他方面的變數都會影響到他對自己信念的堅持。美國的利益集團不容許歐巴馬在亞洲長期做一個溫和的翩翩君子,他要歐巴馬在合適的時機展示美國的肌肉、推行美國民主價值。另外,亞洲一些國家和地區,也很容易因為美國對亞洲的介入,而錯估形勢,認為這是和中國有關的一些爭端比如領土等問題上,獲得對自己有利解決的好時機。一些國家和地區會不斷鼓動、誘惑美國在亞洲扮演更加積極全面的警察的角色,對歐巴馬是另一推動。歐巴馬盡管聲稱進入亞洲不是圍堵中國,但這種過程勢必讓美國對中國圍堵已有的布局,有意無意中更加加強,問題是在具體在哪一天全面激活。即便是歐巴馬本人,他對中國的各方面如經濟、國際事務的合作情況、中國政治的進步等都有自己的期望值。當這些期望值不符合歐巴馬政府的期待時,也是他調整政策的變數。歐巴馬對不搞貿易保護的承諾言猶在耳,但美國卻出臺了更多的保護措施,讓中國和世界對歐巴馬實現自己承諾的能力也產生了疑慮。 中國無法幹涉別國的戰略抉擇,但中國卻可以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戰略。面對美國的進入亞洲,中國應該有足夠的警惕,做好各種萬全的準備,不尋求獨霸亞洲,也就沒有阻止和擔心美國介入亞洲的理由。但也不要對美國的善意抱有過度的僥幸和幻想。除了努力無限期延長中美的蜜月期之外,中國首先,要利用利益關系和外交智慧,妥善處理美國進入亞洲地區後的沖突,讓對抗降低最小並可控的程度。加強兩國間的溝通,防止美國方面自行誤判誤導。對一些問題要比以往表達更明確的信息:那些是中國不可放棄和無法動搖的,是絕對不允許美國染指的,挑戰這個底線美國會得到也必須得到應有的反應。並用行動告訴一些國家,在涉及中國的根本利益上,不會懼怕美國,中國不喜歡戰爭但並不害怕戰爭。在亞洲中國出了發揮原有的縱橫捭闔、靈活柔軟的外交手腕外,在美國堅持的問題上也勢必導致中國在一些方面有所放棄、收縮和讓步。在亞洲實行全面防守、重點突出的戰略,更要利用美國無暇他顧的時機發展非洲、南美洲等各國的全面關系,讓中國無論在亞洲還是其他地區都有何美國分享和合作的籌碼。 對於美國對亞洲事務的全面深度介入,中國應看做挑戰也應該看做機會。作為機會,就是有了和美國更親密、頻繁接觸的機會。經過雙方一定的磨合之後,也許可以獲取更多的相互理解,世界的很多問題能夠得以更有效地解決;在壓力之下,中國也應該看做是個改變的機會。美國介入亞洲,對中國有很強的“鰻魚效應”,讓中國在經濟、軍事、甚至是民主進步等方面獲取不斷的更新和進步之中。中國在世界更密切的關註下,要爭取自我的改變,而非在外力下影響下壓迫性改變。一個國家經濟發展、軍事強大,只能讓人害怕,卻難以贏得尊重和足夠的親和力。中國面對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對中國民主人權的疑慮,中國應該采取更加積極的姿態,用文化來展示自己的親和力;用對話溝通讓世界理解中國目前中國在政治和民主方面可能的步驟和方式,如甚至邀請美國等西方國家一起來參與基層選舉(本人曾經做過組織選舉幾個物業小區代表的實驗,真該讓美國人了解了解,民主的推廣的確不能是移入式的)用改變給世界以希望,至少不要給人感覺中國在走回頭路,在信息時代卻試圖或想象可以關起門來治國。封閉起來治國對於懶惰的官員是個縱容。應該讓官員和世界一起進步,在更開放、透明、清廉的狀態下,讓官員學會更好地執政才是讓國家長期穩定、強盛的保證。 中美兩國在相當長一段時期不會發生大的、根本的、全面的沖突。中國不會主動挑戰美國自身的利益,不會到美國去做侵門踏戶的動作。中國甚至會在亞洲問題包括自身問題上,允許和接受美國的建議和希望的合作。但中國也不怕找上門的各種挑戰,因為中國已經具有了富裕的保護自己國土完整和尊嚴的實力。中美之間的蜜月期能有多長?這取決於中美雙方求同存異、擱置爭議、解決爭端的智慧和能力,取決於美國經濟發展的狀況,歐巴馬對美國局勢的控制的時間和強度,以及中國的實力的增長和自身尋求改變和進步的努力。 畢殿龍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