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2/16 08:30:14瀏覽2398|回應5|推薦9 | |
臺北大安區立委補選,一開始國民黨不動聲色,敞開黨內報名,原本以為國民黨應該有內振士氣、外穩聯盟的高招。但接下來觀察,看到的卻是其對權力葷腥的丁點不讓:內部的爭鬥不但白熱化,也加劇了泛藍陣營的側目。新黨不但提名補選大安區立委,還要擴展為百裏侯之爭。且不看選舉新黨能否獲勝,但如果新黨在國民黨一黨獨大、民進黨積弱難返的情勢下,調整策略,趁勢而起,未必不是臺灣的新希望。 先說大安區立委補選。從策略的角度考慮:國民黨如果一開始先和新黨協調,屬意於新黨主席郁慕明,如果郁慕明願意補選,則有一郁慕明,猶如完全擁有了新黨,如果郁慕明嫌格局太小而拒絕後,再允許自己的同誌提名話,也可謂仁至義盡;從減少麻煩的角度考慮:如果國民黨把這一名額禮讓新黨、親民黨甚至是無黨派,不但能夠稍掩李慶安雙重國籍給自己帶來的負面影響,還可減少黨內的亂象,也可由此鞏固自己的泛藍同盟。國民黨越是強大,越應重視甚至是扶持有自己的泛藍同盟。這樣不但可以在必要時讓別人說出對自己有利的話,也給臺灣民眾多一些政治選項,更是在未來大選時深耕更廣泛的民眾基礎----畢竟有三分之一的陣地尚不為國民黨所有。國民黨的大安區立委補選,既沒有展現大黨的智慧,也鮮見應有的包容,反而讓人更多看到國民黨高層的無奈和對整個大局協調的乏力。通過大安區立委的補選引起的紛爭,希望國民黨能夠清醒地認識到:無論本黨多強大,都需要建立和鞏固同盟,作為執政黨,國民黨有很多資源和優勢整合島內的政治勢力。新黨按照其規模和性質,實在都是國民黨最佳的合作夥伴。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新黨在近期沒有全面執政的企圖,而規模小在總統大選時不會提出自己的總統候選人,而有因為兩黨理念接近而導致票源分流之虞。因為新黨沒有獲取執政地位的包袱,在政治理念上,更能夠放開堅持兩岸終極統一,讓中國人的認同在臺灣保持上升的勢頭,以抗衡民進黨的急速去中國化的臺獨企圖。這樣可以讓國民黨執政時有另一邊的平衡的砝碼。就像國民黨有人主張的,樂見民進黨的存在和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是兩岸談判時無法躁進的砝碼一樣。 其次,新黨的發展是對泛藍陣營的一個備份。如果國民黨(本人不認同國民黨和親民黨的合並)萬一因為長期執政,因政績不佳或者是出現足以影響本黨生存貪腐或其他變故時,新黨也可成為泛藍的另外一種選擇。臺灣民眾的迷茫,是因為政治的選項太少,往往只能從兩個爛蘋果中選擇一個壞得程度較輕的。新黨黨員目前看來多為知識階層,其形象還算清新。新黨的存在和具備一定的影響力,對國民黨藍營有一定的鰻魚效應:讓其不斷完善和更新自己的形象。 最後,國民黨要想長期執政或者臺灣要想走出族群分裂、藍綠惡鬥的魔障,就必須把島內的政黨整合成沒有統獨之類的根本性的立場差異和沖突,而僅僅是對待經濟民生之類的政策不同。那時,臺灣的政壇才不會這樣價值扭曲、是非顛倒,出現一獨遮百醜的反常現象。引導和扶持理念近似的政黨,營造正常的民主監督和輪替,是國民黨義不容辭的責任(其過程中,有點私心,不讓這些政黨影響到國會多數或近期總統選舉則有情可原)。 說新黨可成臺灣新希望,是因為新黨在終極統一上,比國民黨有更值得的期待。有一利必有一弊。新黨盡管因為不尋求近期的執政,減少了其他政黨的防範心理。但也會因此讓黨員懈怠或缺少鬥誌。更缺少自身發展的主動性。要想讓新黨在臺灣發揮更大的影響,甚至成為臺灣未來的新希望。還在於兩岸發展的形勢由對抗轉向合作和解,臺獨為基本教義的民進黨、臺聯的空間在陳水扁家族把貪腐包裹成臺獨之後長期蹂躪下,如果不是國際形勢的大變,其空間會越來月萎縮。這是新黨和其他政黨發展的最好時機。新黨如果不是在近期尋求全面執政,而要和民進黨爭得分庭抗禮影響力則是指日可期的。 新黨要想不僅僅滿足於寄生於國民黨,就必須有幾個方面的革新。第一新:新的理念和發展策略。新黨應該發揮自己終極統一理念的優勢。如果不尋求近期全面執政,明確兩岸終極統一,豎起和其他政黨不同的旗幟。經營一個政黨需要幾代人的努力。親民黨之所以逐漸式微,除了理念和國民黨接近,主要是急功近利,妄想今天從國民黨分裂出去,明天就取代國民黨或者其他黨派取得全面執政,一旦失敗萬念俱灰。新黨如果堅持兩岸終極統一,如果民進黨是監督國民黨走向統一的話,那新黨就站出來監督國民黨走向臺獨,並更多地監督民生經濟。機構架設,要引進和發展新的人才,領導高層要年輕化。黨員也要吸收更多的青年人參加。新黨的影響,要全面開花,重點突破。即,宣傳和發展可以大面積進行,但具體選舉或者舉辦活動可以先在一個縣市一個區域發揮集中的影響。 二新:新的宣傳。由於新黨的人數和資源的有限,在宣傳策略上,要采取更加靈活和多樣的形式。特別是網絡的普及,可以讓政黨在缺少獨立媒體的情況下,以最少的資金發揮最大的影響。比如,通過網絡開展和推廣自己理念的有獎征文活動(如:我為什麽不敢大聲說自己是中國人?等),舉辦有新聞性和公益性又能夠爭取到贊助的活動,比如,組織兩岸青少年共同參加的夏令營,讀書會,辯論會等。三新: 新的黨的活動形式。要有計劃地策劃一些能夠證明自己存在和發揮影響的活動。這些活動可以是和執政黨同調,也可以稍微有些差異,更多地是因應民進黨的臺獨活動或者更加緊密的兩岸交流等。 畢殿龍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