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7/14 06:41:06瀏覽1746|回應11|推薦12 | |
馬英九維持兩岸現狀方式不可能永遠有效 日前馬英九在多明尼加訪問時接受CNN採訪時說,只要照我策略 兩岸沒問題。實在太過自信。但有「九二共識」為基礎,誠如其所說,沒有新鮮感,但有安全感。但如若將此也看做繼任者也行之有效的規條,毫無發展,則是一種誤導。而蔡英文沒有自己是否不獨的正面論述,只含糊其辭宣示會概括承受馬英九時代的兩岸政策,自說自話地認為這樣就能夠維持現狀則更加不可能。 任何試圖維持現狀的動作,都是權宜之計,都是尋求前後左右落腳點之前的暫時的平衡。一個人不要說做一個金雞獨立的動作,不能夠長時間維持平衡,即便雙腳著地,也不可能長時間地站立下去。而事關兩岸雙方甚至包括美國更多方的維持現狀內涵,也不可能永遠是一成不變的。這也是筆者一直呼籲兩岸必須建立長期和平架構(最高形式是和平協議),才能夠尋求更長時間的維持現狀主因。 首先,要清楚中國大陸怎麼才能夠和願意甚至被迫願意更長時間地維持現狀。從北京自身來說,臺灣獨立是絕對不被允許的選項。這從領土完整的民族感情到臺灣對整個國家的戰略地位,都完全封殺了這個選項的可能性。北京最好的選項是越早完成統一越好。但目前北京還沒有想出和能夠接受「一國兩制」之外的統一方式。但國際局勢和大陸領導階層的理念和民眾的情緒,在發生臺灣自身逾越動武底線之前,支持以武力統一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大陸有足夠的自信,通過自身的發展,不僅僅在經濟上,也在人權、民主等其他方面,發展得至少不再成為臺灣拒絕真正統一的理由。目前大陸的很大比例的經濟模式和生活方式和臺灣差距越來越小,就是這種趨勢的一種反映。 大陸不選擇武力統一,並不表示就能夠認可和願意全力以赴地維持兩岸的現狀。尤其是綠營掌權之後就大規模地去中國化。對隱性台獨或者是「漸獨」大陸也許沒有更加明確有效的制衡手段。但臺灣這樣陽奉陰違,自己也不會活得很舒服。在沒有「排獨」條款的兩岸和平協議簽署之前,大陸不會更加開放臺灣的國際空間,兩岸的動態性調整的現狀,也不會讓更多的長期投資放心入駐臺灣。唯一讓大陸比較放心的是,只要臺灣內部沒有形成共識,簽訂兩岸和平協議,臺灣的藍綠惡鬥、族群撕裂就不會終止。這樣的臺灣無論在打破平衡,即兩岸不能或無法繼續維持現狀時,大陸永遠掌握著相對的主動權。 其次,馬英九的老一套不可能永遠有效。打破維持現狀所需要的平衡,一方面固然來自大陸自身的需要和變化。另一方面,也來自臺灣自身的堅持或發展。尤其是國民黨漸次失去原有的堅持。如綠營的陳水扁一上臺,就改變課綱,從孩子的教育入手,讓兩岸感情上更加疏離;用誇大蔣氏父子對臺灣的犯錯,明目張膽地去蔣化,讓國民黨自身放棄至少不敢理直氣壯地堅持自己非但不是晚來政黨和政權,而且是沒有蔣介石父子,兩岸就不存在需要統一,而是造就被統一了。更不用說,蔣氏父子對臺灣經濟政治方面的貢獻。用不到半個世紀完成了臺灣西方國家政治經濟方面幾百年的才能夠完成的變化。對於綠營的的去中國化和去蔣化,國民黨沒有給與足夠的重視,現在有投票權,完全排斥大陸的,何嘗不是去中國化的教育成果?國民黨想要用自己的方式維持現狀,不但不可得,而且因為沒有對中華民國完整憲法長期和明確的堅持,失去更多同盟和支持。國民黨為了選票被迫趨綠,只能讓自己越來越失去獨立存在的必要性。這也是大家希望洪秀柱無論輸贏,能夠明快為國民黨的理念完整發聲的一個原因。 筆者一開始就不認同洪秀柱提出容易引起歧義的「一中同表」,但支持其將「致力於兩岸和平協議簽訂」的納入自己的政策宣導。這是領先綠營更明確的政策方向,也是能夠讓臺灣在法律框架下贏取更長時間維持現狀的必須手段。也是捨棄臺灣危險的不可能選項贏取大陸對中華民國通過協議簽訂有更多的正視,國際空間有更多開放的基礎。藍綠擔心和惡意抹紅的其實是臺灣自身本就應該有的機會。馬英九任內就應該完成的任務,洪秀柱不能延續反而是應該藍營擔心的。(搜索參閱《兩岸誰才更需要和平協議》 最後,沒有兩岸和平協議,維持現狀國民黨都不見得能夠做到,蔡英文連說清楚接受國民黨執政時代的那些兩岸政策,都無法說明,維持現狀更是讓人沒有信心。國民黨連被民進黨長期罵做「傾中賣臺」、有效維持了兩岸現狀的馬英九的兩岸政策,不要說蔡英文在沒有對自己以往的言論做個檢討之前,如何好意思全盤接受。即便是接受,也應該清楚告訴大家如何接受:如果不是全盤接受,但會接受哪些?而怎麼就認為選擇性地接受既能夠被對岸認可而足以維持兩岸現狀?還是下賭注在臺灣有美國保護,即便自己自行其是大陸都不敢妄動? 總之,沒有兩岸和平協議這樣的長期穩定的框架,一旦發生政黨輪替,如果繼任者不能真心實意地全盤接受維持兩岸現狀的基礎,維持現狀就不可能;之所以被稱之為維持現狀,本身就是一個相互遷就對方的方案和策略。如果沒有兩岸達成共識的、有法律效率的和平協議,雙方維持起這個現狀來都會頗感吃力。每當一次政黨輪替,就會讓問題回到原點。當雙方有一方不堪其煩的時候,這個被苦心維持的現狀就會打破了。臺灣目前不僅僅要考慮如何有效維持現狀,還要考慮現狀維持不下去自己的落點在哪里才對臺灣更有利。 畢殿龍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