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1/14 10:44:38瀏覽2847|回應4|推薦10 | |
俗話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楞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對執政黨或政府來說,不怕有實力競爭的政黨,沒有重返執政的信心的在野黨才可怕。因為正是在野黨對重新執政不抱希望,破罐子破摔,對執政黨和政府,對整個社會造成的傷害甚至破壞才是最大的。 民進黨只知急功近利,不知舔血養傷。縱觀民進黨下野後的一系列活動,既不能切割貪腐,又不能告別暴力。凸顯了陡然間失去權利的焦慮和短期內無法重新執政的悲情。他們的焦灼、悲情導致了行為上的短視。一方面希望通過街頭運動舒緩壓力、排解悲情;另一方面也企圖利用街頭運動擴大影響,凝聚力量,淡化貪腐,轉移焦點。可惜事與願違,前面未去貪腐之虎,後面卻已放進了暴力之狼。貪腐未去,暴力已至,讓民進黨上下更加狂躁失序,發展到希望玉石俱焚,與國民黨同歸於盡。具體表現在,行動上對國民黨政府行使的各種對臺灣有益的東西一再杯葛、唱衰,希望國民黨的政府政績爛得不可收拾;街頭運動,一再暗示、鼓動暴力,希望天下大亂,以便亂中趨利。因為他們明智自己已經輸的連褲子都快沒有了,孤註一擲,如果輸了就繼續輸了,即使輸了也拉得國民黨丟臉失分;如果國民黨萬一處理不當,他們即使不得 分,卻可利用機會讓國民黨減分。民進黨不增分,國民黨減分---就是民進黨模糊而朦朧中的策略。如果不能夠讓天下大亂,獲得短期讓自己改觀的形勢,民進黨已經放棄了全面與執政黨抗爭的策略,而是準備采取重點固守,即打贏部分縣市長和議員的選戰,為自己的政黨保留一點喘息之地就滿足了。 在野黨之所以失去重返執政的信心,除了陡然間失去權利的巨大失落感讓其難以猝然適應,更主要的路線的問題導致的陳年舊屙,缺少調整的魄力和勇氣。具體到民進黨來言,他們對外傷貪腐和暴力缺少自我反省的能力,而結構性、大面積的貪腐和暴力讓民進黨的領航者有尾大不掉的感覺,只能夠在眾人簇擁下隨波逐流;內傷,對自己執行的臺獨路線則不敢也不願觸及,因為對執政不抱希望,就不想在路線調整上惹黨內不理解者的唾罵。民進黨現在是悲情掩蓋了希望;固執、狹隘讓自己裹足不前。其實民進黨如果有魄力領導人來進行改造、民進黨如果要浴火重生,並非在短期內沒有執政的希望。就是要在根本上把明確的臺獨路線模糊化,和執政黨和解,擱置統獨議題,變臺獨路線為限制執政黨的“急統”無限期地保持兩岸維持現狀。路線如果能夠調整於此,可能短期內會被深綠者謾罵,但卻可以爭取更多中間選民,並可以拿出更多精力從經濟、民生的角度參與自己的意見、監督政府,樹立良好的形象。路線的調整,也可以使自己加強和大陸的接觸,作為在野黨,和大陸保持接觸,也有更大的轉圜空間,對政府也是一種補充和支持,更能夠在民眾容易留下更深的印象。陳水扁家族為首的弊案結束後,民進黨因為結束執政期間弊案多發期的魔障,執政黨用貪腐攻擊自己的素材越來越少,而執政黨被用來攻擊的素材會越來越多,攻守移勢,如果民進黨再能夠為自己的街頭運動負責,真正告別暴力。加之國民黨垂垂老矣,如果國民黨不利用執政期間的優勢補充人才、更新思想,四年之後,民進黨和國民黨大有一拼的資本。如果民進黨不能夠調整路線,則無法重返執政是可以肯定的結論。沒有信心重返執政,切割暴力和貪腐也就不顯得那麼迫切。相反,因為沒有顧忌,則更可網羅各種亡命之徒,采取各類手段,爭取自己發出聲音的機會,獲取特定區域的一席之地卻是可以做到的。再街頭的感覺可能很爽,無需負責和在乎自己的形象,但代價卻是永遠失去執政的機會。因為一個在野黨要想重返執政需要長期積累自己的形象和執政能力。君子難做,小人好當。但你不可能既要做小人的淋漓盡致,又要君子的受人尊敬。沒有信心重返執政的在野黨的可怕之處就在於: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國民黨和其執政團隊,對待喪失重返執政信心準備瘋狂反噬的在野黨,需要軟硬兩手策略。軟的方面,是需要用更真誠、更大度的心胸淡化藍綠、化解矛盾。只有具備大度和誠心,才可以消除綠營中部分民眾的疑慮,化解矛盾,而且個別部門任用一些色彩較淡的綠營人士,能夠起到社會和解和分化綠營的效果----這也是馬英九上任之初,任用綠營人士,藍營大惑不解,馬英九有口難言的所在。在政黨方面,對一些民生議題,要放給民進黨來操作、討論,讓他們獨立拿出方案,讓民進黨在公眾面前也有成就感,對民進黨黨團好的建議、意見要大力肯定和鼓勵,別怕他們搶風頭。當然,民進黨對執政黨的大度一開始一定會高度敏感和抵觸,他們很多時候更願意在街頭展示自己的力量。這個時候執政黨和政府就要堅持公權力的底線,對於違法的絕對不姑息、不縱容,讓在野黨和民眾體驗到鬧的反而不會有糖吃,乖乖的才會有合作和獎勵。 畢殿龍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