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莊國榮,民進黨支持者的宿命
2008/08/25 09:19:33瀏覽5868|回應1|推薦4

         莊國榮因在民進黨執政時充當打手和急先鋒而出名。如果莊國榮的”正名“、“去蔣化”還是為了所謂的政治理念的話,那麼罵別人“小孬孬”、“很娘”,甚至是“幹女兒”則屬於私德了。政治理念表達得太為過火並沒有使莊國榮失去民進黨的政治舞臺,私德則使綠營不得不忍疼割愛讓其離開政治舞臺,也使其可能失去政大的教職。在將失去臺灣政大教職之後,莊國榮思考的不是何時之因造成今日之果,反而揚言要到總統府前絕食靜坐,後又要改到政大,再改到廟宇,讓人可憐又可恨。什麼使莊國榮由一個留德才俊變成今天為人不齒的跳梁小醜呢?追根溯源,民進黨實在是“功不可沒”。民進黨的思維邏輯和鬥爭方式,不僅僅造就了一個莊國榮,而是量產了很多莊國榮,因為民進黨的政治生態根本就是其支持者的宿命。

        姑且把莊國榮必須效忠的民進黨的政治理念是否符合臺灣的主流民意放到一旁,如果以政治理念冠冕堂皇的理由,為反對威權政治而正名去蔣,本來無可厚非。但粗暴的方式,不符合程序和法律正義的做法,則已經使自己淪為另一種形式的威權政治。如果民進黨不提倡這種做法,不盛行這樣的執政手段,莊國榮一之謂甚豈可再乎?正是莊國榮深刻體會到只有這樣做,才能夠贏得主子的贊譽和恩賞。這也難怪在選舉場合的聚會上,莊國榮不堪入耳的言語仍可贏得民進黨上下的掌聲,如果不是因為選舉需要,而必須稍微註意點社會觀感,莊國榮不必因為這樣的言論負責辭職的,因為之前所有過激的言論他都不需要負責辭職,哪怕是公開道歉。莊國榮的私德不佳不是從選舉聚會那天開始的,在他罵別人“小孬孬”、“很娘”等言語時,如果民進黨的同誌能夠批評他那是不恰當的,是違背他們的價值的,甚至給他點處分,相信後來“幹女兒”的問題就不會發生。如果莊國榮留德學習期間還有溫文儒雅學者風範的話,發展到後來讓他一反常態頻頻侮辱他人人格而不自知,根本就是民進黨的政治文化造就了他這樣一個怪物。

       莊國榮的可悲之處還不僅僅是讓他在民進黨劣質政治文化下迷失了自己,更重要的是他被民進黨殘忍地當作了槍頭和炮灰而不自知。莊國榮退出民進黨的政治舞臺後,並沒有反思自己是怎麼被民進黨拋棄的,更沒有反思自己的言論和一個推崇民主自由,受過西方高等文明熏陶的學者是多麼不相符;自己的那些言論,更是應該在面對莘莘學子時汗顏。只到日前還反復質問社會“我究竟做錯了什麽?”的莊國榮,在政大公議做出不續聘的決定後。沒有任何懊悔之意,說是得罪了天皇馬英九,得罪了蔣中正,要到“總統府”門前絕食靜坐“悔過”到馬英九原諒他為止。他這樣做很有學者的智慧,更有民進黨的政治邏輯深深的烙印。因為他的這段話是要告訴人們,他不見容於政大是因為得罪了“天皇”馬英九,他今天的下場根本就是因為執行民進黨的去蔣政策遭到的報復,一是要馬英九出面說話,不說話就是要趕盡殺絕,二是要民進黨記得他在去蔣時有過汗馬功勞,希望綠營聲援他,三是社會上的癟三戰術,我光腳的,不怕你馬英九穿鞋的,我就要在總統府門前一哭二鬧三上吊,怕不怕由你。此時社會的反應如何呢?人們對民進黨政治操作的邏輯早已了然於胸,正像許多人說的那樣,如果莊國榮不揚言鬧事,而是通過程序反映的話,也許有值得同情之處,但做出對臺灣民主的侮辱,對馬英九的威脅之後,人們對他尚存的一點點憐憫之心,也都經蕩然無存了。莊國榮出現這樣的境況實在是拜民進黨所賜,因為他走進正大幾個月仍然用民進黨的思維和邏輯在表現自己,而非用一個大學教授的標準反思自己,他堅信他在校園外的任何發言都是言論自由,回到校園內就陡然間道德高尚到足以為人師表。莊國榮發出絕食的宣誓後,民進黨的一些人的表現如何呢?民進黨很多人不是在一開始奉勸莊國榮思考自己是否言語和絕食靜坐正當性,而是火上澆油,說馬英九政府趕盡殺絕者有之,要和莊國榮一起絕食靜坐者有之。在民進黨看來,這是又一次給馬英九造成麻煩的大好機會。尤其當馬英九的發言人呼籲社會再給莊國榮一次機會(馬英九是否應該過問此事,另文討論)時,民進黨的立委則更是揚言,莊國榮是有風骨的,鼓勵莊國榮走法律程序,不要接受馬英九的憐憫。當莊國榮一開始要在總統府門前絕食靜坐時,這些“好心”的民進黨人在哪裏呢?那時怎麼不奉勸莊國榮走正當程序呢?對民進黨來說,他們看到的是給馬英九制造麻煩的機會,莊國榮的生死和未來根本不重要,其實很多民進黨希望莊國榮因此而自殺那才是能夠挑起藍綠大對決的最好素材。可惜莊國榮逐漸軟化,是感受到被民進黨利用了呢,還是被馬英九感動了?不得而知。但莊國榮既然能夠留德並到大學教書,智商不會很低,誰才是真正關心自己朋友,相信他深夜摸著自己的肚皮想想,也許能夠領悟到一點什麼。

 無需經過全面的考察,只從臺灣直播的政論性電話節目中看,民進黨出身的立委或名嘴,很多都是大學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甚至是教授,但他們的思維和邏輯,往往混亂、矛盾。比如在選舉時告訴民眾的那些口耳相傳的東西,他們相信嗎?如果自己不相信就是刻意愚弄他們的支持者,如果相信,那就真的不知道他們是怎麼考上大學的,知識和常識都讓人很訝異(可看文中链接《選舉,謝長廷在侮辱支持者的智商》)。民進黨要做的都是對的,別人做同一類的事情就是不對的。比如,劉兆玄內閣裏有綠卡,在民進黨執政時,其內閣和外派代表不但很多人有綠卡,更多的是雙重國籍,但民進黨立委能夠面不改色、氣不發喘打好幾個星期。他們也不看自己的代表性,就能夠言必稱他們就是臺灣人民,他們根本就是愛臺灣的化身。如果把自己認為很荒謬的東西說成冠冕堂皇的合理的東西,自己即使不相信,但宣揚的時候一定要真誠,莊國榮這樣的人物也許就是這樣產生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有正義感和思維正常的民進黨人往往是脫離民進黨,比如施明德、沈富雄等等。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應該是草根時代的信條,當一個政黨能夠也應該負起更大的社會責任的時候,仍然用街頭的政治生態,用革命黨的非此即彼的“二分法”,只能讓加入這個團隊的人人性扭曲,變成一個個的莊國榮。臺灣需要強大的在野黨來維持民主生態的進步,但刻意愚弄人民,甚至是不惜犧牲廣大民眾的利益而獲取執政權的在野黨,不要也罷。

 畢殿龍

本文發表於2008年6月26日,莊國榮準備揚言靜坐第二天淩晨。
相關文章《選舉,謝長廷在侮辱支持者的智商

相關文章:
沒有救了民進黨,卻毀了個清新的蔡英文

馬政府準君子難鬥民進黨真小人

蔡英文錯失提升民進黨形象良機

沒有救到民進黨,反而搭了個蔡英文

830蔡英文的困惑,民進黨的沒落

830大遊行,台灣民主遭遇尷尬

我的黨員是流氓

民進黨的陳水扁or陳水扁的民進黨

也談《阿扁的支持者並不是壞人!!》

莊國榮,民進黨支持者的宿命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xinluzhiyin&aid=2159313

 回應文章

AntiIdiotBallan
知識份子與政治
2010/12/24 11:50
2008-7-09 21:37 台灣立報社論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2714

前教育部主秘莊國榮於民進黨敗選後意欲回鍋政大任教,學校教評會以「行為不檢,有損師道」為由決議不續聘。政大此舉招引多位知識界名人的異議,紛紛發言為文,聲援莊國榮。
同樣在政大任教的一位新聞學者表示,此一事件是他「進入指南山城30年來,最讓人覺得羞辱的時候,竟至萌生不如歸去、另謀他就的念頭」。台大數學系一位名教授也發表公開信,認為「莊國榮說粗話卻被政大踢出校園」是「壓制言論自由,做選擇性懲罰」。除此之外,南社、北社、客社、台灣教授協會、澄社等知識人社團,也相繼以到政大踢館示威、網路連署的方式展開聲援行動。
台灣的知識界沉寂已久,此次為了莊國榮而大舉動員,而且整個事件又帶有濃厚的政治性,這是讓我們檢視知識份子角色的大好機會。關於知識份子與政治的關係,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幹(Emile Durkheim)有一個相當明確的判準,他說:「由於知識份子習慣以科學方法追求知識,對於還不明確的事物,他們會持以保留的態度;也因此,他們比較不會輕易屈服於群眾的激情牽引或權勢者的威脅利誘。」涂爾幹認為,正是這樣的特質,正當化了知識份子的政治介入。遠離政治的讀書人,不配稱為知識份子;但是,讀書人的政治介入若是未能運用知識,未能與其知識體系保持緊密聯繫,那麼也不配稱為知識份子。
換言之,就現代民主政治的知識份子角色而言,知識份子既要能深入政治之內,又要獨立於政治之外。就法國而言,自從19世紀末的德雷弗斯事件(Affaire Dreyfus)以來,敢於反對權力者的專擅獨斷,敢於無怨無悔捍衛真理和正義的價值,這已是公認的知識份子性格;左拉、阿哈貢、沙特、卡謬、傅柯、布迪厄等人也就在這個系統之中,成為受人敬重的知識份子。
也因此,知識份子善於運用他個人的知識,發展出一套「反權力」的思維架構,並以此架構進行政治、社會、經濟的分析。民主政治之可貴,正在於它體認到選舉的侷限:選票無法反映整體的社會,當權的政黨、政客無法包辦所有的社會問題;因此,它必須允許並接受人民自由運用知識,大膽批判體制。公共生活首先就是資訊交遞和意見辯爭的空間。
只不過,這一次知識圈為莊國榮的辯護,我們看不到上述知識份子的要素。莊國榮在朝任官期間爆發的粗言鄙語,基本上是為了捍衛他所服侍的政權,不僅看不到任何「知識」的成分,反而是對知識、對基本倫理的輕薄狎戲。而出面聲援莊國榮的知名教授或知識社團,過去8年來對於扁政府的貪腐濫權也未見盡到言責,於今卻陡然將莊國榮事件升高為「言論自由」、「政治迫害」的層次,不免令人感到唐突。1989年,政治異議者鄭南榕為了「捍衛百分百的言論自由」而引火自焚;2008年,失勢官員莊國榮為了一時失業自扮喪家之犬;精神氣度之今昔對比,豈不令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