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8/27 23:08:39瀏覽881|回應0|推薦7 | |
有一位學了十幾年鋼琴的孩子,在外人眼中他是一位彈琴技巧很棒的的孩子,但在生日時,他的生日願望是「我希望把全世界的鋼琴都砸了」。 這是詹志禹在親子天下「找到心流就能學而不倦」中的舉例。 我蠻喜歡詹志禹在親子天下的寫法,這篇文章的題目看起來不是那種嚇死人的標題法,說真的,反而讓人覺得比較平淡。 不過仔細看他的論述(他是美國德州大學教育心理系哲學博士),能讓家有孩子的我們有番省思,內容絕對不八股。 何謂「心流」? 我知道線上有幾位媽媽們是讀心理系所,應該也聽過心流理論。「心流(flow)」,是國外著名心理學家契氏(M. Csikszentmihalyi)發現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沈迷」。 意指:有些人在創作文學時,完全失去時間的意識,沒有過去未來,只有當下。 並舉例:曾有下棋高手形容在對奕時的高度專注說:「屋頂塌下來如果沒有碰到我,我大概也不會察覺」。 詹志禹文中把「心流」歸納為六大特徵: 一、高度專注。二、行動和意識合一。三、自我意識消失。四、不會憂慮失敗。五、時間感扭曲。六、經驗本身自我酬賞。 第六項就是內在動機,也就是行動者不會因為外人的期待而去做某事情,會執著的做某事情是因為他們滿足自我的挑戰、成就自我的實踐、自我回饋實踐後的掌聲。 因此有些小孩無法專心的坐下來看書,卻能可以很專注的坐下來畫圖,因為這是屬於他的心流經驗。相反的,有些小孩能夠很專心的看許久的書,這並不是藉由考試、獎賞、懲處的手段達成,而是這是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的心流經驗。 詹志禹並提出促發孩子心流經驗的三大條件: 一、 目標清楚可尋。 他用時下最容易讓孩子們沈迷的「電動遊戲」當例子,指出孩子們為何沈迷電玩?是因為上述三個條件同時存在。 例如打敗敵人,遊戲目標清楚;贏或輸立即得到寶物或損戰力的回饋;最後,遊戲者絕不會挑戰非常簡單的遊戲,因為勝之不武,但也不會挑戰完全不懂的遊戲,因為那毫無希望。 我希望孩子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心流經驗,不過詹志禹也只是提出三大條件,他沒有指出一條明路讓家有孩子的父母們「copy」養兒育女的方針和步驟。 這是好事,畢竟每個家庭的孩子個性不一樣,套用標準化的育兒步驟在自家小孩,不見得會有正向的發展。 例如一套好衣服不見得適合每個人,因為很難想像達賴穿上周杰倫的嘻哈裝會有什麼模樣? 專家的親子育兒步驟也可以參考,但不要全面移植,完全看書養是險棋一招。不過看到這篇可以延伸育兒新觀念的探討,就算不啻是醒鐘,也是提醒,讓養兒育女的混沌道路,找到更清幽的小徑。
原文出處:http://blog.xuite.net/xalekd/940109/62730073 原始格子:佑佑皮皮.home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