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4/19 22:58:40瀏覽505|回應0|推薦10 | |
我非黎明柔的閱聽粉絲,然有時候晚上出門在車上會特別聽黎明柔「人來瘋」的廣播節目,節目某時段(Dr. Love)是現場call in,讓聽眾訴說感情的遭遇和愛與不愛,聽到部份聽友的愛情難題,只能嘆現實人生竟比連續劇演的還戲劇性。 印象很深的是黎明柔曾回答某聽眾:「婚姻中的愛還是會交換、會計較,只有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償的」。因為黎明柔由結婚恢復單身,這句話是否為其經驗投射不得而知,但深思其主要表達的意涵,大體而言:我附議。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415/39234.htm
若未婚生子前的年輕歲月,看到這種文章後會覺得感動,也只停留在感動。但現在結婚生子後也歷經父喪,看到這文章不再是感性的想像,而是理性的考量,我竟覺得這篇是如此真實,或說需要認真看待。 七年多前,我的父親因突然腦溢血倒在我的眼前(我當時剛好一早從台北回嘉義,早上六點初),從我陪我爸上救護車後,在救護車上爸旋即昏迷不醒,從此沒說過任何一句話。 醫生檢查掃瞄X光片後說,因為溢血的部份在腦幹非常不樂觀,插管後持續發燒,希望爸等我姐從英國趕回來。 我們希望爸能等到姐回來,雖然不知道昏迷的爸當時是否聽到,也在耳邊告訴爸:「爸,如果很痛,就安心的跟隨觀世音菩薩到遠方,姐會瞭解」。 我們並未用侵入性的搶救方式,爸爸持續咬著呼吸器外,也打了退燒之類的點滴,等我姐從英國趕回來後的隔日,讓我姐看到爸的最後一面,隔日我爸就安詳的走了,這天是農曆二月二十八,也就是情人節。 所謂放棄急救不是放棄所有的急救,而是不做「沒必要」的急救,當然這需要家屬和醫生做最詳盡的評估和溝通。國外統計,許多重症病患或許急救搶回生命,但卻成了只呼吸心跳要靠插管維持呼吸、無生活能力的植物人。 但我媽說,爸爸能這樣離開,是福氣、也是「他要的方式」。 因為有這認知和經驗,「醫祭」這篇我看完頗有感觸。
爸離開好幾年了,有幾次回到嘉義老家爸的房間,看著孤伶伶的書桌和床墊,會想到爸爸曾經坐在書桌的身影,有些畫面和記憶閃過,鼻會酸。 羅霈穎(也就是我們那個年代稱的藝人羅璧玲)的個性直率大剌剌,實際上她是個孝順女。她父親近日走了,她在微博寫下父親過世心情: 「爸爸走了,世上唯一真愛我的男人走了,唯一的靠山、可停泊的港口沒了」。 我們無法預測自己的父母(或自己)何時遇到重大病痛、是否繼續急救的抉擇,我也知道這對多數家人都是禁忌,連想都不能想,遑論談。 但還是想提醒,這是我們必須面對且深思的課題,因為不管我們如何愛我們的親朋摯愛們,每個人都有走下舞台落幕的一日。 要讓世界上真正愛你的人,用什麼方式離開?到底我們是延長死亡前痛苦過程,還是要更重視生命價值本身呢?這些……不只是大哉問,而且是要深思的生命問題。
P.S. 對於老、死都是人生必經過程,我們家對此並無禁忌,晚上我待佑彥媽下班回來後,和我媽在客廳提及姐(我們家視之平常心)來信之事,我媽說要和爸一樣,甚至更簡單。說真的,我媽的觀念很開放也先進,我一提這話題時,我媽除了馬上、立刻說不希望我們再做無所謂侵入性的急救外,她甚至知道這可以簽同意書,以一個七十歲的老人而言,她算非常有概念。 因為我是昨晚看完我姐的信和這篇連結文章有想法後寫了這文章,不過擔心這文帶到姐寫的信部分內容,沒先知會她有點不尊重,因此我要PO此文先傳了我寫的原檔給姐看。 姐說PO這文OK,不過她做了修正:
我們都很想念我爸,因為他在我們家人心中是這麼好的一個人、父親。我爸能用這樣的方式離開,雖然不捨但又捨得,因他沒受到任何痛苦又侵入性的急救,他走的安詳。 原文出處:http://blog.xuite.net/xalekd/940109/59681984 原始格子:佑佑皮皮.home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